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5,(6)
存在分层的高校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尚却存在设置同质、培养趋同的问题。学科本位的社会学课程建设,遮掩了其应用本色。教学研究型及教学型高校的社会学专业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改革,从学科本位回归到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郑远见 《学理论》2014,(8):199-200
20世纪末期,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其萌芽的因素很多,诸如国内经济增长与社会就业的需要、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紧迫、国家发展目标等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业教育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在创业教育不断深入发展阶段,其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建设起较为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以实现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融合,发挥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课程是搭建课程体系的基础,创业课程的建设始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其建设与发展必将对创新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复合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敏 《学理论》2009,(29):152-153
在复合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突现出很多不足,集中体现在与市场需求脱节和忽视学生要求等方面。因此,进行英语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本着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终身教育需求,符合学生心里发展的需求等原则,新的课程体系主要兼顾了三个方面:专业课程,人文课程,职业课程。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1)
新常态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重要的支撑就在于"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探讨徽商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出发,通过对其价值分析,明确徽商精神融入现实的意义,提出了从教育观念、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平台和文化氛围等方面探索徽商精神融入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双创"人才培养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尝试分析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新特征,得出了持续性、全面性、实践性的新特征;其次,针对三个新特征,尝试从"双创"主体、"双创"环境以及"双创"专业人士三个角度去提出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基本维度;最后,通过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观与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提出对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2)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本文从论述全面从严治党对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出发,总结学校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达到"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0)
新媒体视角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困境,将慕课与微课的相关元素与精品课建设有机结合,融入植物学课程建设:变一元教学方式变为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变限制性教学特点为无限性的教学方式;变不可复原的教学方式为可复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植物学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再喜 《学理论》2013,(20):243-244
当下的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以当代意识为指导,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在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中,有必要对于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实现文论间知识的渗透和转换,定会产生教学的整体效益,使文学理论这个系统不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廉洁文化与双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重视两种文化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深挖两种文化的凝聚功能和整合优势。探寻高校廉洁文化与双创文化嵌入融合的互动基础和关键路径,应以管理力度、教育温度、活动深度和传播效度为视角,系统建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文化互动融合的实践载体,从而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互动、同频共振和协同育人,彰显立德树人和文化融合的“倍增效应”。这既是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出发点,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建设清廉、和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牟永念  赵永芳 《学理论》2013,(30):336-337
从当前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及意义出发,阐述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制度文化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从隐性德育课程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制度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途径,以期充分发挥高校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确保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5)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对学生们日常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黄书生  程坚 《学理论》2012,(30):218-219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勃兴要求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作出积极应对。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在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的基础上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在课程教学方面,强调学科之间的融通,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性,实行个性教育,引入地方特色文化,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以创意双师型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陈燕清 《学理论》2013,(24):309-310
借鉴CBE模式中"能力本位"、"服务市场"的思想,应用DACUM职业分析法,立足福建地域经济的特点,以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外贸跟单实务》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了本位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使之更好地满足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李保有 《学理论》2012,(9):144-145
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当代高校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许多大学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市场、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设置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而矛盾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应根据其课程的特点,遵循大学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调课程改革的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人文性,以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王小平 《学理论》2012,(27):169-170
高职院校必须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扎实做好军事课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构筑课程建设平台.文章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学院军事课程建设特色进行研究,以期对高职院校军事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维度展开。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明确教师应该具备的基于课程思政的素质、意识和能力,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课程建设需要明确课程与思政的基本内涵,并基于此而有序推进;课堂教学建设的关键是采取具体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视野、有能力、有心胸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基本标准。优秀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教育的知识积累,更需要校园文化的默默熏陶,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入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全方位建设校园文化的有益思路,以期对高校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