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现代法治国家,所有的国家权力都由国家宪法赋予并加以规范,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及其政治活动,都是人权的法律化。宪法对于国家基本权力、人权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兆平 《学理论》2010,(11):105-106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整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运行机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加强宪法的实施,必须改进全社会的宪法观念,加强宪法的宣传,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的司法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的制度建设理论形成的标志,是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4.
正核心要点:有人开玩笑把宪法说成是"闲法"——虽然很权威、很有地位,但有时候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也有人讲宪法的执行缺乏一种可诉的机制,如果违背了其他法律是可以起诉的,但是违背宪法就没有这样的保障机制。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更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讲,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不实施会比没有法律还可怕,那实际上是把法律当作儿戏。如果有这样的机制,可能拍脑袋的事情就少了,或者说你如果还是不谨慎,还是不按  相似文献   

5.
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是当今世界各国执政者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时俱进的重大进步,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汪保康  黄亦池 《学理论》2013,(18):27-28
"战争是一门艺术",对于艺术,它需要我们在以存在和事实为准绳的基础之上,运用思维和想象之感对事物进行再创作和再加工,最终形成让人与人之间能形成共鸣并达到某种目的的深层次事物。现代战场形式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战争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试从艺术角度论述美军在战争中如何将战争法巧妙地运用到战争中去,从而使美军在战争中化被动为主动并获取更多军事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央党校2014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中,有三个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着中国政治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这三个关键词就是——政党、人民、法律(简称党、民、法)。经过40年改革开放,这三个关键词的关系被定位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简称"三者有机统一")。在一定意义上讲,"三者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民、法三者关系的政治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必须深度把握三者的内在关联性,形成由"四梁八柱"构成的政治逻辑链。"四梁"是: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政协协商。"八柱"是: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党委有所引;政协有所商;法律有所定;政府有所为;两院有所司;监委有所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架构清晰可见.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中国人民对于治道的探索和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法治体系是“法的统治”在法律的价值层面、事实层面和形式层面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矢志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此乃中华民族复兴和人民权利保障的不二选择和必由之路,对此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8月3日至9日在黑龙江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党全国执政六十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实际提出来的,它的提出说明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和执政治国的理念与方式六十年来不断革新,不断完善,并日益走向成熟,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战略为社会保障法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一些立法上的难点问题有助于在法律体系协调推进中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建设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层次较低、立法滞后于制度建设、法律执行力度较薄弱等问题。推进社会保障法建设必须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顶层设计相衔接,统筹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3.
王亚红 《学理论》2012,(12):79-80
法治国是现在每个国家都积极追求的国家形式,其基础是自然法还是法律实证主义。自二战以后,法律实证主义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自然法却又再次复苏,成为了完美的代名词。自然法虽然较实证法更接近正义法(上帝法),但是其发展依赖于复杂的社会背景,毋庸置疑的受到政治的约束和利用,受到人类认识局限的影响。在追求法治国的当下,自然法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贺然 《理论探讨》2015,(2):65-68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包含有关于"承认"的思想。他认为自由意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当是普遍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要融入到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中,"我—你"之间的"水平"维度的承认最终要发展为"我—我们"之间的"垂直"维度的承认。在黑格尔看来,个体间纯粹的承认不可避免地包含不真实的内容,所以个体间的承认必须发展成为社会和政治的承认。承认的最高形式体现为公民与国家之间承认关系的确立和普遍的自由意志的实现。理性的个人是在国家中获得承认和承认自己的,而这个国家应当是一个和国际政治共同体保持良性承认关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16.
正记者:《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请您谈谈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与西方宪政的差别?任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先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法治国家的标志,没有宪法,就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讲,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00,(6):20-20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提前一年实现。195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比1952年增长60%左右。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1962年与1957年相比,国民收入下降了14.5%;1961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决定为了继续完成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再用3年时间(1963—1965年)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作为今后发展的过渡阶段,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刘墉 《党政论坛》2012,(8):43-43
朱老板是有名的火爆脾气,职员犯一点小错,账簿上差几毛钱,他都能花上两个小时训话。所以员工在背后都不称他朱老板,只要一龇牙,说“神经!”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相似文献   

19.
叶雷 《求知》2014,(6):16-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就法治问题高密度发表重要讲话、出台举措,以新的法治思维、理念和方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标志着我国正全面从"中国法治"向"法治中国"迈进。理念之变,首先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共出现了18次,"依法"一词出现了21次,位居历次党代理念之变:从"中国法治"迈向"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20.
刘武俊 《求知》2013,(2):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一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蓝图.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黄钟大吕,其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法治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有不少新表述、新论断和新要求.诸如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