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这一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顺利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物质保障。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进程中,确保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推进民生工程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同时坚持"人民主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民生的逻辑生成。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2)
细读《共产党宣言》,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人民主体思想。文中不仅阐释了"人民"的内涵及构成,而且论述了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容,包括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及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等。新时期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及增进人民利益福祉三者相结合,有效发挥人民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及价值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文章从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投融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完善分税制及配套相关制度等举措,以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主体性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千年难题。马克思主义扬弃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个人主体论,创立了群众史观,首次确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并在客观与主观、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三重关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内涵,从而在理论上与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在实践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仅有力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还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构"道德主体"制度体系的设想,认为道德主体是社会主体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体现,道德主体制度建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道德选择权是一种保障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权利,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展现了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具体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6.
姚爱琴  陈维荣 《学理论》2012,(30):45-46
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在探究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实践中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科学论断,强调人民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人民历史观"重在"中国化"这一原理。"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人民历史观"渐进性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理性选择与社区居民的城镇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我国当前的重要社会现象 ,也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同时更是作为城镇化主体的理性选择的结果。仅关注城镇化战略与建设层面的问题 ,而不注意看到其实城镇化是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的结果 ,应是城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8.
唐晓清  段冰冰 《理论探讨》2007,21(6):111-114
反腐败的主体动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论"思想是现代民主社会反腐败的基本理论依据。从我国国情出发,完善执政党的反腐败动力机制,就是针对目前反腐败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以唯物史观和系统思维为指导,以突出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主体地位和动力作用为核心,重点把握反腐败系统中影响运转动力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从激活主体动力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支柱,其现实体现则为"人民主体"与"公正本位".目前,"人民主体"与"公正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和谐价值观范型的建构与规制乃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2)
"不忘初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主题,它蕴含了深刻的人民主体思想。"不忘初心"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尊重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地位,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举制度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实现,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我国现行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规定过于分散,直接选举过于频繁且范围过窄,竞争不够充分,不尊重被提名人意愿,候选人介绍存在缺陷,选区划分制度不科学,选举程序不够严密,选举制度与代表制度存在冲突,代表结构比例要求与区域选举制存在冲突,救济和裁判制度不健全。选举制度建设需要顶层设计,通盘考虑,要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当家作主水平为价值导向,走法制化道路。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和完善选举立法,解决现行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回应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对选举制度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贾凯 《理论导刊》2014,(3):10-13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城镇化也存在"冒进式发展"现象、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科学等问题。其中,"城镇结合部"社会治理问题比较突出,出现了城乡二元交叉管理、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度低、社会治安顽疾难治理、违章建筑难以清理、环境卫生状况欠佳、民生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解决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难题,应从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构建公众参与治理机构、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党校档案工作“两个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党校档案是国家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党校的档案建设工作离"两个体系"的要求还很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档案工作;要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为抓手,服务党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为重点,努力使党校档案工作有为到位。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鲜明特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既包含了厚植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的价值底蕴,又凸显了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诉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党的政策思路和执政行为是否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对于在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诸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主体地位弱化不但延缓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民主意识、权利与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合作意识等内在因素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主体地位弱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应当牢牢把握的首要重大原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一、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民才能获得主体地位"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和创新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7)
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其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打破原有的生活状态,触及农民群体的既得利益;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障和满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也越发突出,如何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妥善保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平稳过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定的服务是指满足某种需要,人的利益起源于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需要能够顺利实现时,需要仅仅是需要;当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存在矛盾时,需要就转化为利益。为人民服务,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就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在当前,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三最"问题,着力改善民生状况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现实的执政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7)
在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它涉及政府、开发商、群众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如何解决拆迁利益分配矛盾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拆迁过程规范化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顺利推进拆迁工作提供理论和政策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人民主体地位作出了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在主体形态上,强调人民是共同体与个体主体相统一;在主体实践中,明确人民作为创造主体和需要主体相统一;在主体利益上,注重人民利益的全面性与协调性相统一;在主体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自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新境界,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