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本研究以武术学校"封闭型"场域下的青少年同伴关系为对象,采用田野研究的质性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得资料。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对所获信息进行编码和主题分析,研究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互动方式、特点及发展变迁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剥夺与重塑的"封闭型"特殊场域下,青少年采用群体和个体的方式与同伴互动;同伴关系呈现出以物质交换为互动模式、以冲突为表现形式的特点;同伴关系的结局为妥协与获益。  相似文献   

2.
《青年研究》2021,438(3):82-93
学业冲突是中国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最常发生的一类亲子冲突。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青少年在成绩冲突、日常学习冲突以及间接学业冲突中的不同判断及其对解决策略和解决结果的影响,描述青少年视角中学业亲子冲突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成绩冲突事件的道德判断促使青少年采用顺从性的解决策略,解决结果为顺从父母主张;在日常学习冲突中,青少年的判断同时包含个人判断和道德或习俗判断,道德或习俗判断驱动青少年使用顺从性的冲突解决策略,形成顺从父母主张的解决结果;青少年对间接学业冲突的个人判断则使青少年采用多种冲突解决策略并最终实现自我主张。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家庭承载着过多的社会职能,对个人情感、家庭结构、社会稳定、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法治建设等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努力转变家庭职能,构建和谐家庭,调整社会组织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职能,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推动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互动发展,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感知到的社会支持量表"、"亲子交流量表"及自编问卷,本研究抽取中国南方一所大学的6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取了有关大学生专业及非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信息。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师、父母及同伴;男生比女生更多求助于专业心理健康人士;亲子交流与感知到的家庭支持对大学生的专业求助(求助于咨询师)及非专业求助(求助于父母与同伴)都有显著影响;高水平的家庭支持会预测更多求助于父母的行为;当家庭支持不足时,学生会更多转向求助于同伴。研究表明,大学生更倾向于求助于非专业人士(家庭和同伴);家庭在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同胞关系是个体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为持久的陪伴关系。延续"代沟"的理论视角,以"隔阂—亲密"的对应维度审视教育成长过程中的同胞关系,试图揭示家庭内部手足之情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基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校生问卷调查和自传日记研究发现,同胞关系具有血缘先赋性和交往互动性。在不同教育阶段中,同胞关系状态主体趋于亲密,但"同胞隔阂"始终相伴;同胞关系呈现出"稳中有变"的互动需求,主要表现在成长过程中同胞间的生活互助、心理归属在增长,个体独立意识递增导致同胞情感纽带在减弱;被调查者的受教育阶段、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亲子关系环境对家庭同胞关系具有显著性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人格形成、社会人际关系等发展具有很大的益处。而亲子互动作为父母与儿童之间沟通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亲子关系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现如今,80后父母已成为幼儿园家长的主体,80后家庭亲子互动的状况及问题也亟待了解和解决。本文采用问卷法向250位80后家长发放问卷以调查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并辅以观察法针对两个80后家庭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以研究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制约着和谐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未来。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要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融汇世界文明成果;重视文化价值理性,统筹经济文化建设;培育和谐文化生态,建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同伴关系为切入点,考察社会结构异质性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网络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在同伴关系建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交往对象呈现外向发展特征;流动儿童的兄妹数、成绩好坏、自身生活方式以及对城市居民态度的认知对其发展同伴关系的主动性有影响;流动儿童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对其发展同伴关系对象选择有影响。本文以实证研究回应了几种相悖的研究结论:布劳的肯定性结论与国内多数学者的否定性结论,系出自不同语境,各有合理性,但某些结论也需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流动到其他城市的未成年儿童。流动儿童的学习困境主要来自流动儿童自身,家庭及父母,学校、老师及同伴。因此,要解决好流动儿童的学习问题,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四个层面来进行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1)
通过问卷测量法,研究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得到以下结论: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理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文科生;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中的朋友支持、学科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