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两种生产为线索,展现了"伴随家庭的发展,氏族的兴起与消亡""伴随私有制的发展,人的奴役与解放""伴随阶级的发展,国家的兴起与消亡"三条理论脉络,体现了恩格斯对私有制等问题的理论态度,是对以往国家学说的实证回应。其思想对于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1884年出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运用唯物史观和大量实证材料分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演变,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确立的理论前提之虚假性与欺骗性;在对十九世纪末国际时局的分析中,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变化,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实质;结合新形势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或者精神等方面就如何在未来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实行中充分表达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1,(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深刻展示了恩格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与发展。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与阐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恩格斯通过对同时代典型国家观的"扬弃"从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起源观;其二是恩格斯以辩证逻辑阐发家庭变迁的二重动力以及家庭同氏族与国家的辩证关系,进而揭示了由氏族向国家演进的内生逻辑。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重读与讨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在当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作了深刻的阐释,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也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01写作背景1.写作的理论背景。早在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了经典的表述。《起源》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进一步论证。同时,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于1884年撰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问世一百周年了。国家问题是《起源》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关于国家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澄清近年来理论界出现的“社会主义异化论”在国家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机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国家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继承,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与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即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等。通过分析研究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一百周年。这是一部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恩格斯在1884年3月底到5月26日,利用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根据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仅探讨和回答了当时现实生活中急待解答的一些社会问题,而且探讨和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在原始社会历史研究上的空白,从而实现了马克思的遗言,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于1884年写成并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书中“分别研究了国家在民族制度废墟上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即雅典型、罗马型和德意志型。除了恩格斯所归纳的国家产生的这“三种主要形式”之外,有没有其它主要形式呢? 本文试图以亚欧几个国家兴起的历史为例证,提出国家产生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即反征服、反外族奴役斗争加速了国家的形成。它是恩格斯所揭示的国家兴起三种主要形式所不能包含的另一类型。先从中国的历史事例说起。十二世纪在我国东北部兴起了一个金国(1116—1234年)。建立金国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高度评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教科书。《起源》中的国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恩格斯对马克思和本人所创立的国家学说作出精辟地概括和总结,并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恩格斯在《起源》中所阐述的科学思想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产阶级国家本质和批判各种超阶级国家观的锐利武器。当代某些资产阶级学家和某些西方马克思学者,借口垄断资产阶级国家职能和统治方式的一些  相似文献   

10.
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用该书出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它历史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的教科书而广为推荐。(同上)在《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起源》最后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对阶级社会的评断作为结束语:“……自从文明时  相似文献   

11.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到现在已一百周年了,人们在“被称之为国家的那个力量”下已生活了几千年。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对国家为什么有服从的义务?在这些问题上剥削阶级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从他们本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提出过“神意说”(theory of the divine right)、“契约说”(social contract)等等的学说。这些学说都是对历史真实的歪曲,没有任何科学依据。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发表,才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着重论述了“国家是怎样靠部分地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地用设置新机关来排挤掉它们,并且最后全部以真正的国家权力机关取代它们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内容”.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欧洲最早的国家——雅典、罗马、德意志——产生的三种形式.他说:“雅典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  相似文献   

13.
吴新宇  陈天翔  赵东宇 《学理论》2013,(19):133-136
社会性别是伴随社会学和女性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指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的一整套有关男人该怎样行为和女人该怎样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朝鲜族务工女性在跨国人口流动中存在家庭分工和角色重大变化,随之带来家庭地位的上升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与错位,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进退维谷"。从跨国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制度、社会历史文化建构和男权制意识形态分析朝鲜族务工女性的"再社会化"过程,并为我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和人口流动中女性权益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以异化的方式存在,私有制也是以异化的方式存在,而这两种异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人的本质与人自身相分离,在现实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非人化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人的解放的根本是本质的人性复归,而前提则是需要异化于物之中的宗教和私有制的消灭。只有在人类的解放视域中才能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的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25)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王守信、王震中、罗琨、杨升南、来镇豪等执笔撰述,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课题提出到著作出版,历时9年。文明一词,在此书中是指与史前相区别的古代文明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古代文明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国家的出现,所以此书探讨的内容,也可以说就是中国占代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出版后,在历史学界颇获好评。这里,摘要向读者介绍一些学者对此书的评论:社科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白钢:1929年,郭沫若因为有憾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都市社会80后青年人群中,来自农村的凤凰男和出身城市的孔雀女所组建的错位婚姻家庭越来越普遍,网络上、电视电影上和现实生活中弥漫着大量关于凤凰男和孔雀女家庭的矛盾和冲突,其中尤以围绕小孩抚养产生的婆媳冲突最为激烈。文章分析了凤凰男和孔雀女家庭中农村婆婆和城市媳妇在小孩抚养过程中出现的小孩定位、消费理念、生活方式、代际资源、性别角色和家务劳动分配这五种冲突类型及其影响机制。错位婚姻家庭中的婆媳冲突表面上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矛盾,实质上却是农村青年精英向上流入都市社会之后无法摆脱出身农村家庭低社会地位的先赋性因素制约而面临的结构性弱势。这种结构性弱势在转型时期国家和市场的双重形塑下体现了凤凰男自致性个体社会地位和先赋性家庭社会地位之间的张力,同时也决定了错位婚姻家庭中婆媳冲突必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5)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下,婚姻和家庭也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家庭是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互动的一种形式,是初级社会群体。婚姻家庭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并且在调整中产生新的形式,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学术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在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换的过程中,家庭所进行的自组织更新。  相似文献   

18.
论人类自身生产的几个问题李志凯一、关于人类自身生产的生产方式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妇女作为占人类社会总人口一半,作为性别社会中的一大群体.妇女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妇女地位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发展,而且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以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和社会开放而著称于世的.在这个时代,作为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群体,也因社会文明与进步,相应地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和解放,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较后世有明显的提高.也形成了唐代女性旷达、奔放、勇敢活泼的精神面貌,以及独特的行为风格、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李纯 《学理论》2014,(2):151-152
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曾在生产和生活上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政治的演变,女性地位呈现出高低起伏状态,并最终丧失独立社会地位。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历史社会中,女性行为规范及其活动范围,更是被给予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其地位危在旦夕。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才渐渐被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