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建设是一个制度创新、社会重构、城区工作格局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需要实施整体化推进战略。所谓整体化推进战略,就是要把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通过“五个先行”,既社区组织体系改革先行、社区制度建设先行、社区法制建设先行、社区规范建设先行、社区队伍建设先行,有计划、有步骤、高起点、高标准地系统推进社区建设。深圳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拥有省级立法权、市场机制完善、毗邻港澳,这些都为深圳社区建设实施整体化推进战略,赶超国内先进城市,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首次用独立的章节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层面".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高瞻远瞩,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孤立的事,生态文明建在设很大程度是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融合在一起的,是通过融入这四个建设而存在的;没有融入这四个建设,单独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失去意义.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这四个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四个建设没有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也将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3.
蒋平安 《团结》2013,(6):34-3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今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没、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
江西省委省政府结合中央的发展战略,依据江西自身的实际,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具体生动的个案,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这就赋予传统的哲学主题天人关系以新的内涵,江西学人在新的视野观照下以理性的态度做出了新的诠释:强调了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与自然发展的生态取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管凤梅 《学理论》2013,(2):24-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一,这高度说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发展生态文明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整合社会力量一起努力,共同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4,(5):19-21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部署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系统的学习、深刻的思考,深深体会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和工作方法.形成更宽广的战略思维.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缪磊 《学理论》2013,(28):29-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深度污染等严重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总结过去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描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在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准确认识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6,(6)
正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尤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需要全社会的勠力同心与共同努力。2013年5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重视生态  相似文献   

9.
孙燕 《民主》2013,(7):56-56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国"三步走"的关键时刻,做出这样"五位一体"的重大决策,真是意义深远。不可否认,这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巨大的资源支撑和人口红利的滋润,但遍地存在的粗放经营也让我们忽视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为此付出了沉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要求为统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建军 《理论视野》2007,(12):18-20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一种新的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社会形态,这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的运行机制,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交往领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对立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二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三要落实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生态制度、解决突出问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包含了“政治文明”的思想,我们应当加以实践和发展在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明确地把政治建设列入精神文明之中。他在辛亥革命后,把国家的建设分为“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的建设,或叫“实际上之建设”与“精神上之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中国道路的成长,是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在接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生态绿化和环境保护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生态"协调"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这一历程蕴含着思维逻辑、价值逻辑和认识逻辑等多重逻辑变革,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奋进新时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之镜:生态文明只能走自己的路;生态文明应从社会形态上把握,从战略全局上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路径;要注重生态文化的培育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建设文明乡村的目标理念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文明乡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在建设文明乡村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理念,即以农民为本,实现公平正义,保障农民权益;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文明乡村。明确的目标理念决定了具有操作性的路径选择,即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是建设文明乡村的前提条件;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这是建设文明乡村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建设文明乡村的保证;改革现行的农民工制度,这是建设文明乡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4,(5)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部署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  相似文献   

17.
唐踔 《党政论坛》2013,(9):24-26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农业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去着力,以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秦元海的文章指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党中央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具体分析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的立论依据、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结构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廷瑞 《求知》2008,(11):27-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继提出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前提、和谐的基础、执政为民的职责,切实抓紧抓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几个基本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防御与工业文明中后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高度相关,并从心理基础、治理模式和思维惯性上表现出来。战略防御阶段具有较强的被动性,人类最终会在反复的"试错逻辑"中发现矛盾核心,并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治理模式的转型是基本阶段转变的关键环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模式转型中,传统的官僚制组织和制度化权责主导模式将失去统帅地位,政府开始降低自身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比重,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在生态治理中的拓展,小型化、随机性和贴近基层的治理方式更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