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群众观的经典著作。在该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和先进性,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存在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等群众观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同时,要尊重群众的主体性、重视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基础地位,避免用虚幻的群众"共同体"任意宰割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等观念,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李雪梅  王洁 《学理论》2015,(7):31-32
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思想,并在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其进一步丰富发展,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观。列宁的群众观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其逻辑主线,尊重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是其逻辑起点,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其逻辑支点,服务群众、发展群众是其逻辑归宿。研究列宁群众理论的这种内在逻辑性对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治哲学资源丰富,从狭义层面看,主要包括了市民社会思想、国家观、政党观和群众观等内容。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深入探析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找寻到解答问题的广阔视角,而且也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唐连凤 《行政论坛》2002,3(6):63-65
本文拒斥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马克思设想的三个历史条件而否认按劳分配的观点。认为产生这一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将按劳分配实现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加以混淆:目前我国虽不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实现按劳分配的历史条件,但这些历史条件并不是按劳分配有无的客观依据,这些历史条件只能决定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程度和实现的具体过程及形式;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合按劳分配的经济条件,故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不具备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只能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21,258(8)
研究的对象并不能限制研究者的思想水准。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的对象虽不及马克思批判的重要,但其写作的内容与马克思处于同一思想水准。他与马克思都重点批判了鲍威尔等人只是在用黑格尔的范畴制定公式,认为他们的群众观和历史观是黑格尔哲学的"漫画",并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在突破思辨唯心主义上的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的区别是写作风格上的区别,而不是思想水准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7.
杨珺 《理论探索》2012,(1):37-40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条件形成的生产力和人自身自然所具有的生产力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通过劳动而融通成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生产力的主体体认性、自然生产力的公共利益性、自然生产力的"应然"自在性等伦理内涵。践行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应遵循自然自在尺度、动态平衡尺度、整体与个体有机统一尺度、属人的德性尺度。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蕴含的环境伦理建构条件包括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史威 《学理论》2012,(16):66-67
群众观既是马哲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群众路线的基础和一切工作的基石。正确认识和践行群众观,对于理论和现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反,弄错群众观,在理论上则会形成"狭隘群众观的关门主义"和"泛化群众观点的投降主义",在现实上,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中逐渐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开辟这一观点的新境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既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维护好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永恒主题,又是党带领、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和建设事业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刘士文  向鑫 《党政论坛》2013,(23):14-16
群众路线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确性不是先验地设定,而是在实践的检验中被证明,在同各种错误群众观的斗争中发展并显示其真理性。但是,当前我们几乎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当作唯一的群众观向宣传教育的受众灌输,使不少受众在面对不同群众观时疑惑无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固然有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即“时势造英雄”;但机会总是更青睐于有准备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出众的个人品质也是促成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品质,进一步说明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主观条件,对完善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5)
关于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运用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将精力放在两个方面:使用程度与作用。研究成果也大多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改革开放以后才有学者将目光移至阶级分析方法适用性的研究上。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作为科学的社会分析方法,如何剖析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怎样操作才能更加行之有效?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从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在中国的境遇入手,尝试探讨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的又一创新,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必须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分析,以文献研究法溯源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群众观的前提,革命性是其群众观的起点,科学性是其群众观的保障,人民性是其群众观的归宿,再结合现实分析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内容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也丰富了其理论体系,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建设发展有很大意义。认真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哲学知识方面的内涵,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容,揭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早在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时,他就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人民群众观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抗争、解放战争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时期,在马克思群众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的群众路线;自邓小平组织全国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但坚持了马克思重视人民群众的观点、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还有所创新和发展,为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走出"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晚年是否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东方社会道路"理论?这是一个严肃的理论话题,它关系到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从马克思的文本意义、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视野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等方面分析,马克思晚年并未形成这一理论;不能把不属于马克思的思想附加给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健全 ,教育的全面革新和进步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从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背景入手,在借助了相关文献材料基础上,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时代和理论条件、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国家职能理论几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探讨,在理论基本把握基础上分析得出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历史地位。通过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相关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认识,抓住时代主题,分析时代背景,并进一步考察马克思国家理论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0)
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论调自马克思逝世后就一直没有停息过,特别是对其经济学不认同的声音也随着近年来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愈演愈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的理论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其经济学原理也对我国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基本内容及在我国可以适用的条件,告诉人们其科学性并端正人们看待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新表述 ;在找到了领导干部群众观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后 ,乡镇党委书记要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 ,做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