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北亚地区,中、日、俄三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日俄关系是有重要地区性影响的三角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布局中的地位、中日俄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等,揭示中日俄关系的内在机制,并对其发展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2.
王小雪 《学理论》2013,(18):29-30
日美同盟作为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军事同盟之一,它从冷战时期的关系确立到冷战结束后的关系加强,都保持着持续且旺盛的生命力。事实证明,在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里,美日同盟关系并没有随着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相反它通过不断调整、变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强化。文章分析的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的发展、强化及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中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与措施,应对美日同盟的挑战,化解美日同盟的消极影响、促进区域发展与安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美、俄三角关系出现于 2 0世纪 50年代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三角关系也不断发生转变。本文针对“9·1 1”事件后 ,中、美、俄三国通过相互协调政策所呈现出的三角关系的特征 ,分析了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状况及走向  相似文献   

4.
汤燕 《学理论》2012,(13):58-59
中美苏、中美俄是冷战和当前对国际局势最有影响力的三角关系。采用比较分析方法从背景、内容等方面试图较全面地比较两者的不同。最后指出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中国应怎样应对。  相似文献   

5.
缅甸民选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与缅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能源等领域进行接触并逐渐加强合作,并逐步放松对缅甸的一系列制裁,双方关系正迅速升温,,这是近年来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大事。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寻求遏制崛起中的中国的国家战略考量,也是缅甸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和寻求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两国战略利益需要,美缅两国关系将持续发展并在多领域推进,但不会实质性影响中缅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2)
旧时哈尔滨音乐文化具有地方和民族性。发展到近代,由于沙皇俄国在哈尔滨修筑中东铁路以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日俄文化开始传入哈尔滨,并与当地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音乐文化,具有移植性、中介性和交融性。站在历史的角度浅析日俄文化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祥熙  李金颖 《学理论》2013,(21):37-38
中美日三国作为世界和地区大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安全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各国的利益纠葛更加纷繁复杂。中美日三角在频繁互动中加强磨合,三角关系的认知与定位都在进行评估与思考,中美日三角关系将无限趋向等边三角形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云翠 《学理论》2015,(2):132-133
20世纪70年代,因中国、日本实力日益增强以及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美国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美日、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制约,使该三角关系呈互动态势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不等边的实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谢俊才 《学理论》2009,(19):31-33
从三角关系视角探讨中国、东盟、日本三者间的关系互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东盟-日本三角关系基本成型,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大幅提升,推动了日本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盟。三角关系大致朝着良性方向互动,这对强化“10+3”、“10+1”合作机制,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合声明》将中日关系明确定位为战略互惠关系,这是两国关系思维上的突破,影响深远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也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5月6  相似文献   

11.
从“框架理论”角度研究德国;家主流媒体—《世界报》、《时代》周报和《明镜》周刊的官方网站上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的相关报道的倾向性,发现作为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中的“旁观者”,其主流媒体在报道这起国际争端性事件时,对中国关注颇多,并且对岛屿争端的判断有失公正。而这与德国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偏见以及对中国崛起的失衡心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叶入源 《学理论》2015,(7):71-72
遏制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是美国关键的战略环节,利用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成为美国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切入点。中日钓鱼岛问题随之激化,背后隐含着大国在亚太棋局上的新一轮博弈。通过加剧钓鱼岛争端可使美日两国都获取重要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并削弱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成为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默契的共同利益所在。然而领土主权是我国根本的国家利益,中国必将对日美联手就钓鱼岛问题制衡中国的情况做出积极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9,(20):23-23
1.如何面对东海油气田问题? 对于中日开发东海油气田这一利益上的纠纷,鸠山曾表示,首先要建立首脑之间的信赖关系,相信在彼此主张的平行线上,定能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力争达成某种协议。由此可见,与自民党相比,鸠山由纪夫及民主党在这方面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但对于是否能够有所突破,各方并不看好。因为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和变化。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和美国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俄美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发展。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俄美关系的演变历程,并对促成这种关系演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俄美关系演变对中亚局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6)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后汉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遣使来朝开始,日本一直通过派遣使者的形式与中国保持着联系,随着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的大量派出,中日交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高潮。关于遣唐使出使的目的这一问题,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大都是仅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本文试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国家和个人双重角度出发来分析遣唐使出使的具体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中俄印三国外长在中国武汉举行会晤,表明中俄印三角关系的机制化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中俄印关系虽然不属于头等重要层次的一组三角关系,但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对地区乃至国际形势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俄印三国外长在中国武汉举行会晤,表明中俄印三角关系的机制化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中俄印关系虽然不属于头等重要层次的  相似文献   

18.
试析斯大林在党政关系上的畸变及其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初苏共倒台,江山易帜,根本的原因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这一模式的内核应是斯大林在处理党政关系上的畸变。本旨在透过斯大林从理论上对列宁党政关系原则的片面阐释到实践中背离的畸变过程,揭示出作为执政党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从来就属于中国,对此无论是从历史的事实,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均能予以确定,而钓鱼岛争端的始末过程,也更加明显地显露出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窃取性.钓鱼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两国同为亚洲大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相互携手,才能开创亚洲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新闻价值核心理念与话语方式的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但是在坚持中立、平衡的报道原则背后,由意识形态倾向所导致的价值偏见并未消除。《纽约时报》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的报道中,采用了较为平衡和多元的视角,对事件进行了相对公正和客观的报道,但同时却潜藏着一定程度价值偏见。在全球传播时代,如何认识与理解西方主流媒体新闻专业主义与价值偏见的矛盾,对于化解国际舆论冲突、打破国际失衡以及构建正面涉华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