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态问题是在"人化自然"过程中产生的,这种不和谐不仅反映了入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超越自然界的悖论。现代资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人类发展的社会效益乃至生态效益。生态的资本化加剧了生态恶化,也从侧面反映了生态政治中的民主、平等和社会矛盾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辩证地考察了资本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极对立的机械思维方式。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尝试资本的社会化变革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制度批判、现代价值观批判以及政治批判上,有着相同的政治哲学立场,这种旨趣使得两种生态政治理论具有一种先在的同源共约性.然而,从产生的自然伦理价值、地理空间和工业化发展程度上看,两者也都带有一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生态社会正义不能仅限定在资本主义革命的政治解放意义上,更重要的应该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认真剖析"国家资本主义论"基本观点背后的理论实质,可以发现"国家资本主义论"在理论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二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混淆了两条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西方学者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混淆概念,转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以达到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辩护的目的,进而掩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基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三重视角透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在哲学基础上,通过追踪马克思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生态思想的内在关联,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态性诘难。在自然生态维度上,基于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理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在社会生态维度上,通过对金融化与经济停滞共生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不但摧毁了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还造成了社会生态的急剧恶化。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警示我们在利用资本的同时也要在制度设计层面驾驭和约束资本,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阐述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中,已经内在地蕴含了生态政治的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实际出发,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生态政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这些生态思想具体表现在关于人与自然、国家治理与建设方面,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生态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6.
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从追寻其根本原因入手。当代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其余原因都处于从属地位。从生态资本主义的两种表现——生态市场主义和生态凯恩斯主义来看,它们都幻想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解决生态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概念上的自相矛盾。生态资本主义的广泛传播,不仅在于从经济学上看,它有着自己的社会根源,而且从哲学上看,它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建构了把资本积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异化相互关联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资源配置和人类道德的影响,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把财富积累作为最高价值,使自然和劳动力都屈服于无限积累的商品生产。由此造成私有制下单纯的金钱关系与生态主义需要超越私欲的道德,二者缺乏一致。资本的每一次扩张,甚至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自然资源,都只能缓和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只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才能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关系,才能建立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计志杰  王鑫 《学理论》2012,(15):24-25
文章集中论述哈维生态政治学建构动力的阐释性。首先论述哈维生态政治学建构的社会背景;其次,论述哈维对"生态现代化"研究性的批判,"生态现代化"使不同利益集团有着对话的基础,然而也可能会使这种对话归属于某个政治集团,且也没有挑战资本主义制度,对环境问题不能以彻底的改变;最后,论述哈维生态政治学建构的深层动因,反资本主义运动是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中国学者已经从生态学视角、存在论视角和生态文明视角反思了他的内涵,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也从反思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劳动概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批判角度重新理解了他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生态理论研究。尽管如此,人们的理解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本质内涵仍有差距。我们提出生存生态论追问,作为一条切近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本义的阐释路径,以期确切地把握他的本质内涵和真精神,启示我们反思生态问题,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的加速转型,我国政府改革将步入深水区,能否在十一五期间加速政府转型,破解中国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现代西方行政生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我国政治改革的种种现实问题昭示:在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中,只有加快改造我国的行政生态,从行政的基础、模式等方面实现制度化控制,确立现代行政伦理,我们才能实现行政体制的重大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