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友善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养的必需;是提升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友善,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且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友善既有正义之规,又有道义之维。"正义"与"道义"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它们遵循共同的"道",在核心语义上具有共通性,都有"正当"之义和"善"的性质。"正义"的正当性偏重合法权益,强调"应得",维护社会基本善;"道义"的正当性来自人性义理、社会公理,强调"应做",维护社会较高善。区分正义之友善与道义之友善,旨在避免假借道义之名破坏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3.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呈现着“情与理”“古与今”“己与他”“内与外”多重辩证逻辑。“情与理”的辩证逻辑,即友善价值观的倡导既出于人们内心本真情感的真诚呼吁,也基于时代进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古与今”的辩证逻辑,即友善价值观的内涵既植根于对传统“友善”思想的续承,又在续承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了自我发展;“己与他”的辩证逻辑,即友善价值观的动机是利己与利他的辩证统一;“内与外”的辩证逻辑,即友善价值观培育既要注重加强对社会大众的思想认知,使其内化于心,又要注重引导社会大众的行为实践,使其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4)
"友善"是中西文化中共有的思想,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尤为丰富,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关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立足当代视域,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友善"思想,更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友善"关系,也要倡导一种国际"友善"理念。针对当下"道德滑坡"和种种"不友善"的现象,大力提倡包括"友善"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社会转型下传统友善思想的制约、市场经济下价值观念的泛功利化以及友善实践下主体利益回报的缺失,造成了社会友善情感、友善德性以及友善实践的缺失。社会主义友善理念,能为社会矛盾的缓解、社会交往的和谐提供坚实的价值观基础。因此,实现传统友善思想的现实转化、友善德性的内在养成以及友善回报机制的有效建立,是化解社会友善缺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5)
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流淌着祖先传下来的价值观,就是友善。友善对于社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因为有友善,所以才有温暖。友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的基石,只要我们常怀友善之心,伸出友善之手,做出友善之举,就会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和谐增添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9)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友善观是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和素质,对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为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本文在结合儒家仁爱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社会青少年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践行友善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由问题出发结合儒家"仁爱"思想在友善观践行上的启示给出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4)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尤为重要战略任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存在缺失,表现为爱国意识弱化;敬业精神缺乏;诚信观念缺失;友善情感淡漠。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8)
从党的十八大把"友善"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国内学界对"友善"的研究可谓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介绍并梳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的基石是道德,它对社会、人非常重要,而德与道德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更为重要,因为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但近代传统文化的衰落,必然造成当代大学生无视道德,更无法对道德有深刻认识,甚至会有失德行为。当下学校德育工作者可通过具体可行的制度与方法帮助当代大学生寻回道德。文章试图为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做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2)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和行动具有指导性和倾向性的一种力量,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社会和谐,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越来越依靠和依赖于网络提供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信仰的内涵与形成、网络环境对信仰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当前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和加强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理解出发,浅论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首先,合理期望能够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营造情境让大学生从顺应环境到真正接纳;其中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地位/权威的影响力、公开赞成和反对将起到巨大作用。第三,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影响着态度;从行为开始,运用更有吸引力的载体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3.
郝喜东 《党政论坛》2013,(18):63-63
有些人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有求必应,即便是对陌生人也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对别人说“不”。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或是一种病态。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入需要”。  相似文献   

14.
蒋西艳 《学理论》2012,(17):275-276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引发的观念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凸显了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来源于主体的信仰与意志,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主要平台,增强大学生理论自觉;另一方面,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通过行为展现,并最终被实践检验。因此,要从理论自觉和行为实践两方面促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人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实现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目标,就必须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对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心理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核心功能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核心,是时代梦想的总要求。核心价值观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同时也从更高层次引领着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8.
齐文娟  张立东 《学理论》2015,(3):133-135
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通过对1 00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了处于不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并根据不同成长阶段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深入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分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5)
"友善用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的。而职业院校思政课非常适合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的。笔者用的一些主要的"友善用脑"的方式有:音乐、做脑保健操、实施多感官教学、组织学生冥想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等,只有做到"友善用脑"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5)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作为时代骄子,社会精英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加强舆论宣传在大学生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作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