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学理论》2017,(10)
清末土默特地区学堂教育经费是财政支出大项,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新政时期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筹款措施如煤税、土药亩捐、六成地租以及从巡警盘费和补修军器项、学校房租、地方就地筹款项下支出。清末学堂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呈现两大特点,从使用的角度研究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人员经费,从学校类型角度看,注重对中学教育和军事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胡卫 《民主》2013,(6):26-27
近5年来,全国教育经费年均绝对增长额都在2000亿元以上。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2万亿元左右,第一次实现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教育财政性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竞争从表面来看是产品的竞争 ,实质上是技术和知识的竞争 ,但是技术和知识的竞争力追根溯源又取决于教育。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教育对各国的竞争力将起着更加决定性的作用 ,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 ,本文主要通过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来谈谈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 2 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一、公共教育支出总量的国际比较公共教育支出指政府对教育的各种投入 ,包括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在我国这一指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代替 ,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 ,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 ,校办产业、…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
民国是近代中国快速转变的历史时期。清末新政后,各个地区开始重视女子教育,黑龙江地区作为满清政府的"龙兴之地"和边陲重地,在各县区也大规模开展了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保持着稳定发展。论文分析了黑龙江女子教育背景,具体分析了女子教育的不同层次;认为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突破了禁锢思想的束缚;提高了女性的自身素质,对民国初期全国女子教育的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教育总资源的水平、构成和流向以及归宿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教育总资源的水平与OECD国家相比还比较低;第二,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09年还未超过1995年的比例,民间教育资源比重较高;第三,中国教育支出偏向于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投入低于OECD国家;第四,中国教育过多的偏向公用部分,个人比例偏低。政策建议是:第一,政府必须大力提高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不断提高公共教育经费的支出水平;第二,教育资源的提供必须多元化,要为民营教育的发展提供正向激励;第三,公共教育经费应该向基础教育倾斜;第四,不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教育资源中用于个人部分的比例,提高教师待遇,降低公用部分比例,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7,(4):123-130
通过地方政府2000年-2014年财政性教育支出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承担了80%以上的责任;从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额来看,与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财政性教育支出越多,反之亦然,地区差距非常明显;从支出力度看,15年来财政性教育支出比例仅仅增长8.9%,变化缓慢,且存在策略性行为,东部地区支出力度相对中西部地区要大;从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东部的发达地区北京、上海等都排在前面,西部地区比较靠后,如贵州、广西、安徽等省份;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多,达到45.6%,接近一半,其次为西部地区的25.9%,第三为中部地区的19.9%,15年变化不大,东北地区8.6%,且略有下降;从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来看,东部地区普遍缺口较大,东北地区也是如此;而中部地区的缺口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西部地区基本上没有缺口,甚至略有结余;从财力保障看,2020年西部地区多数省份没有难度,中东部地区相对压力较大。我们的建议是:建立财政性教育支出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转移支付,增加中央政府教育支出责任,整合国家财力资源,扩大基本公共教育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教育投入作了明确的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占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35)
教育部主要职责: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  相似文献   

9.
从资金支出规模、资金支出结构和资金支出地区差异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具有良好的农村减贫效应,但是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效果差异显著。财政资金支持是实现精准扶贫达到全面脱贫目标的重要支撑,要从扩大民生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的区域政策及财政民生资金支出与农村贫困相结合等四个层面推进反贫困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和谐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略超前于经济规模的发展速度,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以基础教育为主,没有直接指向区域经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未来教育发展潜力有限,长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加大国家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倾斜,促进高等教育与西部经济的结合,实现高等教育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构想,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但是,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却在逐年减少,我国高校投融资问题不断凸显。完善高校多元化投融资途径有:建立完整的政府教育投资保障体系,增强立法,改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健全大学生资助体系,完善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制度;建立健全教育融资体系,通过多渠道方式筹措办学经费;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提升高校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汤华 《瞭望》1994,(24)
如何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和多方呼吁的热点。这是必要的。但是,如何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出最大效益,这同样也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尚未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这个问题尤其不该被“冷落”。 记者新近获悉,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正视教育经费使用上的存在问题。在各方设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有关调整布局结构、提高办学规模效益等旨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动作也在展开。 增加教育投资来之不易 发达国家盛行一个口号:政策就是拨款。拨款是政策兑现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为落实教育战略地位也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然而,这是在百业待兴、国库并不宽裕情形下的拨款。 尽管这些年国力明显增强,但我国仍然是比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为了支持改革与发展,国家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指数、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应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不是以经济增长为其最终目标。构建了政府支出与消费、社会福利之间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最大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存在最优政府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安排,设计了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新指标,并以此指标为基础,利用中国1982年—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进行计量分析。其基本结论是:我国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各种单项支出与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满足我国不断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应增加政府支出规模,优化政府支出的内部结构体系,即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减少投资性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增加以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性支出,以促进我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在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财政逐渐向民生财政发生演变。笔者通过Eviews软件分析了民生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同时指出虽然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在经济增长的环境下不断优化,但是还存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民生财政比重过大、医疗卫生比例还需要提高、教育支出占民生财政支出比重不均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因此,在居民收入倍增的计划下,优化民生财政结构尤其重要,应通过降低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医疗卫生比例和教育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措施满足居民收入倍增环境下对社会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同样面临知识经济的新挑战周满生作为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美国大、中、小、幼教育体系健全,结构较为合理,教育普及程度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长,教育投入法制完善,教育经费总量大。美国的基础教育取之于普鲁士的强迫义务教育制度,其高等教育既有按德国榜样建...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的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日趋加剧,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增加教育经费,发展教育事业受到各国政界、企业界、教育界和整个社会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经费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世界教育经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儿童进入学龄期,各国普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0,(12):33-34
一、实行教育产业化有三大好处 1.弥补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目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市场有需求,而社会供给却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社会有效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分单一的“国有政办”的办学模式抑制了社会多元化投入的实现,“穷国办大教育”的格局还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教育投资中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到199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重仍达到73.6%。  相似文献   

18.
清楚地认识我国小康水平存在的地区差异性 ,对于建设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小康水平可以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和教育消费性支出等四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分析了中国的干部管理体制对于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影响。文献通常认为,由于教育对官员晋升没有直接帮助,干部管理体制下的地方官员会忽视教育支出,却未提供严格经验证据。本文基于1995—2008年的省级数据发现,省长的任期和常务副省长的年龄与教育支出比重负相关;中央的任命、轮转和兼职等集权措施也使得来自中央的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教育支出高于他人;来自本地的书记和省长的教育支出低于他人;我们没有发现干部管理体制减少教育支出的证据。这些结果表明,干部管理体制总体上有利于增加教育支出。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限制了地方在教育支出上的自主权,从而改变了地方官员固有的忽视教育的偏好,使得他们重视教育。本文还显示,省级官员尤其是省长有能力干涉地方的财政支出过程。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9,(25)
长期以来,教育被认为是消费性公益事业,并理所当然由政府投资控制。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是中国社会教育观念变化的开始。尽管迄今尚未形成教育产业化清晰、完整的概念,但人们已经可以预感到一种新机制对于中国教育事业将发生的深刻影响。“穷国办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特点。教育经费、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以及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差距,经常为论者所举证。虽然国家教育经费不断增加,但至今仍偏低。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徘徊于25-3%,而一般发展中国家已达到10%左右。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