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于中国经济的急遽发展,整体的劳动架构已经由人力劳动逐渐往脑力劳动倾向,而未来的脑力劳动者,主要来自各大学所培养的大学生,在这些未来的脑力劳动者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针对大学生择业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针对上海市各大高校大学生在择业时所考虑的外部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差异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行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着上海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劳动力市场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公平程度、进入劳动力市场所持的态度和认知的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四个子因素;行业因素包括产业发展性、行业间收入差距、用人单位的性质三个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舆论和相关群体的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劳动力省际流动概况,分析了省际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障碍,列举了近年来加拿大政府对省际劳动力流动进行调控的主要举措:签署协议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确定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力的省际自由流动,做出政策承诺、提供预算保障,省级、地方层面的政策和举措等,并阐述了相关思考和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人力资源中介组织的定义和相关阐释,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状况和中介组织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人力资源中介组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文龙 《学理论》2011,(23):73-74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劳动力在输出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分析可知,对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和管理属于一种农村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应该是由政府主导为主体的供给。通过制度支持和保障、对劳动力的培训和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供给等方面为劳动力输出服务,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双重分割下农民工被歧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出现的农民工被歧视问题,与西方相关问题相比有所不同。一是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发达地区或先富起来的城市劳动力市场,这种歧视是对农民工的数量限制;二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正规部门,这种歧视是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这种特殊的农民工被歧视现象需要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利益关系,从一定层面看,社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将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原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具有很大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7.
巴中市的劳动力资源开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劳动积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组织和发动劳动力大搞池园经济 ;三是利用劳动力开发建设文明新村 ;四是大搞劳务输出 ,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利用劳动力资源开发 ,通过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转移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表明:首先,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以及城乡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其次,产业结构变动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会随着现代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而扩大;再次,收入差距也会随着劳动力在两大产业部门间的转移先扩大后缩小,即呈现出倒U形变动趋势;最后,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以避免收入差距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力市场管理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一般把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佳配置作为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理想目标,追求既没有劳动短缺,也没有劳动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完全靠市场自行调节,没有任何摩擦.劳动力市场处于出清的均衡状态。然而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运行与这种理想状态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和矛盾。这表明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劳动力市场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人们在理论上分析劳动力供求及其均衡时,实际上运用了抽象法,做了一系列的假定: 1.劳动力是完全同质的,有相同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广信 《理论导刊》2005,(11):26-27
劳动力产权是劳动者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直接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集中统制产权,未能确立自主的劳动力产权,导致劳动者主体效率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的要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化的途径确立和实现劳动力产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劳动者经济权益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