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青卫 《理论探索》2020,(2):110-119
作为委托—代理表现形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劳动关系领域较为普遍。从委托—代理视角来看,《劳动合同法》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过于宽泛,难以规制劳动者的道德风险;二是试用期制度不尽完善,难以防范劳资双方在特殊情形下的逆向选择;三是裁员方面的"优先留用条款"福利性较强,不利于留用优秀的劳动者。建议立法机关在修改《劳动合同法》时,不再将"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同时,将劳动者离职后再次被招用到原用人单位,且工作内容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形作为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例外,并且规定试用期可以因劳动者停止工作进行医疗而中止。最后,赋予工作表现优异或者对用人单位的经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员以优先留用资格,并在相关人员之间设定合理的顺序位阶。  相似文献   

2.
田思路  吴杨 《理论与改革》2024,(2):154-170+172
受制于单一退休渠道的严格限制,“劳动合同到龄终止”的法律规定难以实现退休的效率目标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兼顾。退休年龄的单一技术标准有违退休制度演化的系统耦合规律,这是源于强制干预手段与弹性退休内生调整逻辑的错配。以社会系统论观之,退休自主的权利塑造提供了弹性退休制度与劳动合同规范的耦合契机,弹性退休年龄与劳动合同规范要素的交互促成了系统间的结构耦合,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构成了双重耦合路径。耦合机制的运行应遵循程序主义方法,依赖于退休权利在劳动合同中的行使、退休对话机制的内嵌与劳动者可行能力的判断,最后通过劳动合同终止限制的强制性规则与解雇原因的动态审查机制对耦合机制予以限制补救。  相似文献   

3.
徐志强 《理论导刊》2014,(3):99-103,112
《劳动合同法》试图将用工全过程书面化、证据化的强制性立法违反了制度的数理逻辑,带来了诸多理论困惑。通过挖掘劳动关系确立之"用工论"的内涵和法律意义,可对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之间的法律功能、合同书面形式的效力、事实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以及目前书面强制规定中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理论解蔽和补正,并可由此优化劳动合同书面强制立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主要特征就是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固定期限,亦即没有约定终止期限。从当前来看,发达地区如欧美、日本等,其劳动合同均以不定期限合同为主流。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中尚存不足,需要不断地去强化、完善,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1)
为了保证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的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实质正义和公平,我国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期满顺延制度。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的不够明确,导致各地法院、劳动争议仲裁院适用标准不一,引发了诸多争议。因此,须通过修订法律或出台司法解释来对相关问题加以明确,即因法定顺延致使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时间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可以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定顺延期间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应承担二倍工资,而法定顺延到期后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承担二倍工资;法定顺延与约定顺延发生冲突时应依据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原则进行选择;劳动者有权不适用法定顺延制度。  相似文献   

6.
赵倩倩 《学理论》2013,(17):134-135
脱离共犯关系的行为人,本质上消除了既存的共犯关系,脱离者虽未达到中止之效果但毕竟有中止之行为。出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减少犯罪之考虑,应在立法上将共犯关系脱离制度予以明确规定,将脱离者的刑事责任规定为在着手实行犯罪前脱离共犯关系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着手实行犯罪后脱离共犯关系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7.
按照我国刑法学界的一般观点,在共同犯罪已经着手开始后,对其中单个犯罪行为人的中止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判断标准是:行为人除了自己彻底放弃了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之外,对其他人已经着手的犯罪行为也要有效地避免其犯罪后果的发生。只有有效地防止了整个共同犯罪整体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止行为才能构成犯罪中止。也就是说,判断这种中止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中止行为是否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实质性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逸舟 《党政论坛》2010,(20):28-28
一、国际制度存在网络化趋势。国际制度的网络化进程不可阻挡。未来的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间,这一趋势将持续加强,更加细密、有力地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和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虽然少数大国一直力图干扰或操纵国际制度,包括中小国家在内的各种国际利益集团的博弈也从未中止,各种国际制度和组织内部的官僚化和惰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制度与组织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普陀区总工会注重将工会维权机制由单向(职工)维护向双向(企业和职工)维护转变,在企业层面建立企业人力资源与工会组织共同管理的劳动合同台帐制度、劳动和资本权力对等的企业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向增长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代会职工合理化建议提案制度、劳动争议预警应急调处“无缝衔接”制度、股东和职工利益共享的职工董事监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已影响到该项制度应有价值功能的实现.完善该项制度须以实现诉讼效率、诉讼经济和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为目标,应将完善和规范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为重点.着重分析当前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受理范围、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并审理,以及刑事部分中止、撤诉后引发的附带民事部分后续审理中所存在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台湾《劳动基准法》以劳动契约的期限为标准,将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与不定期契约。台湾学术界对劳动契约的分类最具代表性的是将劳动契约分为典型契约和非典型契约。我国大陆《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台湾的劳动契约分类对大陆的劳动合同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党内巡视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建党初期,曾"在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和谐党内关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统一全党认识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面对党自身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反腐倡廉的需要逐步恢复了抗战时期中止的巡视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经历了恢复和探索时期,确立和发展时期以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人事争议仲裁作为解决事业单位与受聘者纠纷的有效途径,其建立初期各项制度还不完善。其中的时效问题,存在着与立法目的不符、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可能产生推卸责任等弊端。建议参照民事诉讼相关规定,完善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允许人事争议仲裁时效中断和中止,以及确定时效的起算点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以充分保护受聘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黄丹丹 《学理论》2010,(7):95-9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它是与犯罪预备、未遂相并列的犯罪未完成形态。犯罪中止具有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彻底性等特征,有些学者也称之为条件。其中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也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但是对于自动性的认定标准,国内外却存在许多的学说,主要有主观说、限定主观说客观说等。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各种自动性认定标准的优缺点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司法实践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郭景春  邵燕 《理论探索》2005,(1):117-119
在日趋复杂的劳动关系纠纷中 ,因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而引发的纠纷占了很大比例。究其原因 ,是劳动法基于劳权本位思想而非公平原则 ,赋予劳动合同双方不平等的单方解除权造成的 ,而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的公平原则在劳动法中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存在的问题 ,说明确立公平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履行后的无效劳动合同,虽无法律依据,但事实上存在劳动关系,它的处理远比无效经济合同的处理复杂。认真学习《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对探索和处理这类问题是大有帮助的。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条例中图分类号:D922.5事实劳动关系,在我国是指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存在劳动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目前较为普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劳动制度改革,冲击着传统的“终身制”用工制度。继沈阳市防爆器材厂在全国第一个宣告破产以后,南昌地下商场、南昌摩托车厂等企业也相继宣告破产,一批职工失去了曾经捧得稳稳当当的、“铁饭碗”。新的劳动合同制从1986年开始在国营企业推行以来,全国先后有10万多名合同制工人被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失去工作…… 这些新的变化给社会保险事业出了一个大课题:怎样保障这些失去工资收入的职工的基本生活?怎样帮助他们重新就业?于是,职工待业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保护劳动者是各国《劳动法》的主要宗旨。在我国,除了《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之外,其他情况单位均无权解除劳动合同。因  相似文献   

19.
杨飞 《团结》2006,(6):40-4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关系也逐步实现了市场化,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成了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的现象。相应地,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案件在劳动纠纷案件中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给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给付违约金和支付损害赔偿金等问题,可以简称为“三金”问题。近几年来,关于“三金”的立法和司法裁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试举三例: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在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等几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就业广泛地存在于当代劳动生活领域,给现行劳动立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60周岁及以上,在城市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者群体为研究对象,探寻对这一群体的有效法律规制。在分析老年人就业原因的基础上,指明现行劳动法中的阻碍因素;立足老年人就业的社会背景,提出建立弹性退休就业制度、培育老年人就业市场、建立针对老年劳动者的弹性劳动合同和劳动者特殊保护制度等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