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自由观的双重向度,这双重向度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中得到整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马克思对自由的哲学界定内嵌于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剖析。经由这一剖析,现代性自由观念的哲学向度和政治经济学向度之间的张力关系呈现出新的辩证逻辑,马克思自由观的现代性意义进而显现出来。一方面,它以哲学的向度揭示了劳动与自由的辩证法,为现代性自由观念的自我革新奠定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它以政治经济学的向度揭示了资本与自由的辩证法,为在现代社会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探索了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莫凡 《理论视野》2008,(6):39-41
马克思的财富观研究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并涉及政治经济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在现有基础上,未来的探讨将更加注重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在幸福和文化等层面将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仰海峰 《理论探讨》2003,4(5):27-31
鲍德里亚在其<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鲍德里亚认为,虽然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仍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生产逻辑,这种逻辑并不能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即符号支配一切的社会.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的主题就是要走出这种生产式的社会批判理论,以符号与文化批判替代政治经济学批判.鲍德里亚的这一分析,实质上是一种理论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使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理论。针对这一问题,当代国外学界存在三种代表性观点或批判:一是认为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二是认为使用价值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根据抽象人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形而上学,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功利逻辑,根本解释不了原始社会的象征交换;三是认为马克思赋予了使用价值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将其视为人类解放的最终依据。文章在逐一回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诠释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阳海音 《学理论》2009,(7):20-2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主要存在四个向度,即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政治法律思想批判以及文化批判。这四个向度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其中,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核心,哲学批判是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延伸和应用,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马克恿的国际价值理论显示出不老生命力和强大理论活力,仍是指导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安平平 《学理论》2011,(3):81-82
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不是社会发展的单线论,而是既坚持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他承认单个国家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辨证决定论。马克思不仅精辟地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环境下个别国家超越式发展的深层原因,而且还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的模式。当前,全面理解并科学把握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科学定位现在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深入理解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贡献及其对企业组织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理论虽源远流长,但经济科学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并不多。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分工理论的贡献多半属于对前人原创思想的阐释和发挥。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划分了分工的形态,并将劳动分工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内在地联系起来了。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企业组织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启示作用,然而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那里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是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展开的,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超越维度和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关怀维度,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辩证法根源于人的实践性存在方式。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日益凸显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辩证法的世界性意义,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必须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优越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9)
对于任何形式的哲学思想的研究,都要复归到其所处的思想发展背景中去探讨。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法,既不能孤立探究,亦不可凭空捏造,要回归到哲学思想发展逻辑的研究中去。故对于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的研究,应当厘清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脉络,考察其所处时代背景的特征。同时,任何一种成熟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都并非任何人凭空构想的,都需要依托于前人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人类思想史共同凝聚的结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曾经历"理想主义"、黑格尔哲学以及费尔巴哈哲学等阶段,进而实现实践性变革。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简要论述研究,试图回归到其逻辑形成轨迹中去探寻,阐明其与前人哲学思想间的联系及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1)
马克思的拜物教范畴既有拜物教的宽泛内涵,又有特定关联域或语境下比喻意义上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协作、分工关系中生产出的产品或物,却变成了独立于这一社会关系之外的异己存在。对这一异化存在的迷恋和崇拜就是典型的拜物教。它从商品拜物教经货币拜物教发展到资本拜物教。基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本文提炼出拜物教在一个社会中是否存在的三个标准(称为"拜物教判明法"):第一,实行商品经济;第二,经济上存在着剥削;第三,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垄断了行政权力且拥有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权力,并实际占有财富。马克思的这一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今天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企业、工厂日渐增多的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的批判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及路线图.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当今现实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未很好地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批判地看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13.
尽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立足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也确实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一些内在悖论,但由于此时缺乏应有的经济哲学的基础理论,他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市民社会的经济属性和经济规定,因而也还没有真正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此而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只是"颠倒"而非"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重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史地位,对于准确把握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脉络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4)
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强调主体应当是现实具体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人。人不仅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社会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潘宜协 《学理论》2010,(12):58-59
卡西尔作为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符号形式的哲学闻名于世。世人皆知其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主要渊源于康德哲学一脉,却因此而忽略了其符号形式哲学体系架构中蕴涵的对德国古典哲学另一大师黑格尔之思想的内在继承。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在黑格尔哲学的精神框架内呈现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晓丽  赵得生 《学理论》2010,(22):45-46
当代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逐步走进模型世界,一切都被精算化,人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身影渐渐淡出了当代经济学视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个人主义倾向,将经济学视阈中"孤立的人"变成了"完整的人",对当代经济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是一场话语革命。从话语视角看,西方传统哲学历史是形而上学话语的发生史,马克思的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根本性颠覆和改造。从话语逻辑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思辨逻辑转变为现实逻辑;从核心范畴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中的知性范畴转变为生活范畴;从话语受众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的小众话语转变为大众话语;从话语功能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解释世界的话语转变为改造世界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哲学研究形成瓶颈时,哲学现实性及其实现条件与途径的问题,理应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哲学与现实的关系上,黑格尔不仅对现实作出了哲学解读,而且其哲学体系中也有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然而把现实消解于理性的黑格尔哲学最终无法实现,马克思正是在批判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的基础上,从两个结合、四个转变与五个命题等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星 《学理论》2011,(7):84-85
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市民社会思想,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划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市民社会的本质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理论都进行了批判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鲜明动态的演变历程,始终贯穿着清晰的批判逻辑。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批判,是实践哲学之初显;《莱茵报》与《德法年鉴》时期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转向;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最终实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以批判逻辑为视角审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历程,不仅在理论上能够立体地展现实践哲学的动态成型之路,而且在实践上启示我们秉承与坚持马克思彻底的批判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