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升华出"仁""民本""诚信""见利思义"等宝贵的思想精髓。"双创"方针即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在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深刻认知其时代价值,理解、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意义,从前提条件、关键环节、动力引擎、突出优势、扫除障碍等环节探寻"双创"方针的实现路径,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3.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学理论》2008,(22):48-49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界有一种倾向是以康德的"实践理性"对其进行解释,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成长土壤,"实践理性"不足以作出恰当的诠释。本文力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其确切的界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背景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实用理性"、"实践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的理论概括,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形成中国共产党具有时代精神的解放思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者立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视域,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渊源、创新发展、重大意义等问题。关于生成逻辑,主要观点有"双重逻辑说""矛盾驱动说""时代呼唤说"等;关于理论渊源,学者们提出了"基地与前提说""理论之源说"等看法;在创新性方面,形成了"创造性发展说""当代飞跃说""系统创新说"等观点;在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面,先后有"书写下篇说""建设性逻辑说""新文明类型说"等概括。这些成果充分显示了本路向研究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诞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基于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在批判和革新西方传统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前提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旨在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为科学指导,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出发,深入探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物质根基""主力军""方法论"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1)
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审视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困境,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公安队伍中民警普遍面临压力过大、身心疲惫、管理简单、缺少关爱等方面,基于管理心理学的动力激励理论,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需要尊重的原则、情感文化渗透的原则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感恩""修身""智慧"等方面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可找寻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自近代以来就备受各方关注。关于如何转化传统文化的讨论、争辩甚至互相攻讦从未停止过,到今天亦然。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十分复杂,而方法论因素是原因之一。当前方法论层面的问题需要认真考察的有:如何处理借鉴与自我生成二者之间的张力?怎样有效地消解"外部反思"的有限性?依循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尝试从方法论维度进行深入的考察,以期实现方法论上的自觉,进而开启出真正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一定是深入地切中了当今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文化虚无主义是当前一股"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思想逆流。虚无中华传统文化、虚无中国革命文化以及虚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面相形式的集中体现。其具有去"历史化"、去"思想化"和去"价值化"三重现实危害,以致影响人们的文化自信。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维度全面把握其批判理路,能有效克服文化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5)
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原因是:从毛泽东本人的读书经历来看,毛泽东一生读得最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批判继承的态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蕴含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知行合一""民本主义"等古代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其深远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天下观""天下大同"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真正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渊源。虽然"天下大同"与"真正共同体"的理论思想与价值寻求有其时代性与社会文化的差异,但又呈现对人类社会发展之理想状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的追求,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会通并耦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智慧,也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持,我们要在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和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发展的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传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本文从对"民""本"二字的阐释入手,定出解读民本思想的基调,然后进一步剖析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及其实质,揭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执政目的、政治主体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实现了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影响力、生命力,再一次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必须立足社会现实"回到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又一次转变中,追本溯源,探求这一思想的唯物史观的理论根据;还要求必须回眸历史与现实,从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梳理这一思想的"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现实根基。把握"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应从现实出发以现实视角体认"新时代""新方位";由理论本身逻辑解读"新思想""新方略";从实践维度谋划开启"新蓝图""新征程";由推动工作矢志做实"新举措""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对朱熹有关<大学>的"移其文""补其传"进行了批判,强调要恢复<大学>"古本",并通过对格物、新民等范畴的创造性诠释,论证了"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等命题,实现了对<大学>的心学化诠释,最终为其心学体系确立了经典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才能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5)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市民社会"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逐渐兴起,主要是指城邦国家或政治社会。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在西方社会不断变化和丰富,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还是其他西方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思想有独到见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受到黑格尔的传统经济基础理论启发,葛兰西根据西方社会实践的变化过程和马克思的思想,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市民社会"做出新诠释。因此,将马克思和葛兰西不同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对当代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建新 《学理论》2014,(1):182-184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正如孔子所言"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而在经历了五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后,这种传统诚信文化变得更为深邃;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传承后,这种诚信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广博。加强对传统诚信文化思想的深入诠释,深度挖掘民族传统诚信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对于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建立诚信政府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信用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海深 《理论导刊》2007,(10):52-53
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中,"和谐"范畴有过许多论述,但从本体论角度,"和谐"主要被诠释为"和而不同";从认识论角度,则主要被诠释为"天人合一";从方法论角度,又主要被诠释为"中和"。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19.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社会学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社会学既是一种关于实际思维受社会或存在决定的理论,也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曼海姆的思想为例,阐发了知识社会学的主要思想来源、理论指向及其方法论特征。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探讨某一文化传统的形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它能够为具体研究带来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20.
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仁""礼"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法制规范及社会和谐思想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时代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形成有着深刻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引领、价值体系构建、文化软实力提升、美好人格构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孔子"仁""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滋养与借鉴、传承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突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重视个人与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义利观、落脚国家精神的筑建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