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日前,在学习宣传杨善洲、沈浩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广大干部要以杨善洲、沈浩为榜样,努力做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忘不了”的好干部。何以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忘不了”?这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思考和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2.
省民委采取“三让”举措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了人人关心学习、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存在问题让党员干部敞开思想自己摆。学习实践活动展开前,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实施方案》,民委党组采取“安民告示”的办法,将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告知党员干部,让大家就教育的载体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动脑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行动中,地处天府新区的彭山县,响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高兴群众”的中国梦彭山目标,让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在追梦过程中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把彭山建设得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人民更幸福。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以及市委四届一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多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新形势下,对全市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对党员干部必须提升“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能力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0,(5):18-20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震。地震发生后,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奋不顾身、争分夺秒地营救生命,安置受灾群众,冲在抗震救灾最前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抗震救灾“先锋队”、成为灾区人民的“主心骨”,成为受灾群众的“贴心人”。他们用行动,让党旗更鲜艳,让堡垒更坚强。  相似文献   

6.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十性」谈马维平石俊秀当前,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基层党员干部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努力做到“十性”。首先,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要有责任性、示范性。基层党员干部是中央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思想与行为对群众...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21):37-38
“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发挥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让群众更信赖、更拥护、更热爱党员干部。”按照这一理念,从2010年年底开始,辽宁省军区某要塞区就按干部和战士两个层次设置党员示范岗,每逢重大任务或遇有急难险重情况时成立党员突击队,  相似文献   

8.
许寿昆 《求贤》2009,(4):7-8
天津市南开区环卫局党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贴紧扣行业实际,把解决问题,强化发展实效.打造行业亮点,让群众真正满意融入学教的全过程,进一步丰富了“一班人”思考行业创新发展的内涵,解决了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使行业发展更有生机、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更加和谐.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坚持把解放思想、激励斗志、转变作风作为事关庆云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学先进、树标兵、比赶超”活动,鼓励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创先争优、比学赶超,以活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三年来,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中,抚顺市顺城区党员干部深入困难家庭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了“身入、心入、情入”,使党员深受教育,让群众感受到了温暖和真情。  相似文献   

11.
基层党员干部耍走好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存在问题,达到预期效果,离不开群众参与、离不开“群众指点”  相似文献   

12.
钱理评 《前线》2011,(8):34-34
房山区委推行的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是一个让群众信服的好办法。这个机制好就好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影响事业发展的难题。他们叫响了一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口号:“困难面前,党员干部站出来,冲在前面;在利益分配时,群众最先实现的是自己的利益,党员干部退后。”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12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直接开展“三访三求”(访遍企业求发展良策、访遍群众求民生所需、访遍基层干部求聚力)活动,坚持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全员参与无遗漏、基层一线全面覆盖无死角、党建惠民全程推进无障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评议阶段,一位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感慨地说:“党员、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让群众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但在生活上别让群众看出来你是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这番话使我思索了很长时间,切实感到,在工作上“让群众看出来”与在生活上“别让群众看出  相似文献   

15.
有些党员干部天天忙里忙外,却还是受到老百姓的埋怨。这种主观付出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党员干部没有把工作干到“点儿”上“,迎来送往”地忙“,文山会海”地干,没有读懂“群众的期待”。服务群众就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党员干部要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做起,尤其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要真正问需于民,改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沛县实名推荐选拔领导干部,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其一,创新和丰富了公开推荐选拔干部方式。实名制推荐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干部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竞争,让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的推荐环节,使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在更大范围、由更多人推荐干部的方式,是对原有干部选拔推荐方式的改革创新。其二,进一步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要求很迫切,不仅要认可挑选出来的干部,还要认可选拔干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范杰 《求贤》2009,(8):5-5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承担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干部工作落实的重任,执政理念事关党国事业兴衰,事关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与加强。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先进的执政理念。具体讲就是做到“七个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10月31日,中共辽宁省委在辽宁大厦召开“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载体,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主体作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3,(21):12-12
有中央媒体近期刊文《纠正“领导高明论”》,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在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上都比周围群众高明,甚至认为“谁是领导谁高明”。文章提出了“领导高明还是群众高明”这个“事关立场和观点的根本问题”,称应坚持群众高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事如此,小事亦然。那么,现实中一些领导是不是就比群众高明?什么样的领导才算是真高明?  相似文献   

20.
桑林峰 《学习导报》2013,(19):42-43
赶考,离不开考官。党员赶考,群众是考官。赶考无穷期,群众是永远的考官。 近期发生的两件事,让少数党员干部“烤糊了”,考成了“零分”。一是河北省一位副局长,面对举报群众和记者大爆粗口,让他们“滚出办公室”。二是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交谈几句便“结结巴巴”,不知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