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合法性是任何执政党必然面对和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也是执政党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缺乏合法性即面临合法性危机,就会导致执政党执政权力的削弱甚至执政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执政党合法性越来越依赖其自身的有效性。而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决定着执政的有效性。提高执政能力,维护和加强合法性是执政党需要面对的重大战略课题。任何政党要谋求长期执政,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党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是政党的最高逻辑。政党与执政党大不一样。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的突出现象。政党执政具有规律可循。苏共的执政得失、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和世界政党的兴衰成败,既有自身的特殊性,也有许多共性,比如执政党要赢得民众支持,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经济发展与执政地位的巩固不一定成正比;执政党要扩大群众基础,但执政党的党员数量与执政基础不一定成正比;执政党对公共权力的控制无处不在,但执政党与公共权力有一定的边界;公民社会的成熟程度,与执政党的成熟程度成正比。政党执政的规律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国执政党在多党联盟联合执政特点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创建适合国情的政体,制定顺乎民意的公共政策,不断扩大党内外民主。对法国执政党的执政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没有统一的模式,执政党应不断扩大和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提高政策方略的包容性,强化对自身权力的监督等。这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共执政的历史经验表明,公正是中共执政的价值取向和核心追求。当前中共执政的公正性主要体现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符合正义的要求,发展民主,完善国家制度,整合社会。未来中共执政应主要从执政方略、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等关键环节着手,以保证分配公正、制度公正、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意识和执政意识是政党文化研究中两个重要概念,学界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执政党意识和执政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统一于执政。执政党意识对应革命党意识、在野党意识、反对党意识、参政党意识;执政党意识的核心是长期执政,革命党意识的核心是使用暴力夺取政权,在野党意识和反对党意识的核心是民主选举赢得政权,参政党意识的核心是参与执政党的政权建设。执政意识是执政党意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回答执政党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等具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的状况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关系到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必须紧紧抓住重点 ,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提高执政主体的能力和素质 ,推进执政理论、制度和机制创新 ,同时要研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唯有这样 ,才能把我党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执政能力的 ,充满生机活力和朝气蓬勃的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的回顾 ,阐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问题 ,并通过苏联、柬埔寨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 ,中国社会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严峻挑战等分析 ,阐述了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和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执政的道德合理性是执政党执政伦理的基石。建构在执政伦理基础之上的政党政治制度的价值理念及其制度规范体系、组织结构体系所蕴涵的伦理和执政党执政主体伦理,构成了执政党执政伦理的四个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执政能力的形态看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对执政能力的不同形态作出区分,针对不同的能力形态作出努力。党的执政能力可分为“应有执政能力”、“可有执政能力”、“实有执政能力”等三种形态,现实当中应把“应有执政能力”作为能力建设的根本评价标准和理想目标,从“实有执政能力”出发找差距,以“可有执政能力”为工作着力点,通过“应有执政能力”的提升和“可有执政能力”的发挥,不断增强“实有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就能力谈能力,而是要从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上下功夫。不管哪一种执政能力的实现与提升,都离不开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与扩大。一个政党执政必须有坚实的执政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等是执政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针对新世纪所面对的新情况,努力寻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着力点,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执政党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执政意识”,“执政党意识”的概念更能比较科学、完整地体现本义,曼能从执政权力和执政责任两个方面全面地认识执政党的意义,更好地树立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沟通意识、法冶意识、服务意识等执政党意识,从思维方式和执政实践中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大就社会公正问题提出了“初次分配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三项具体主张,形成了十七大公正思想体系。十七大公正思想体系具有内容的广泛性、体系的完整性、主体的包容性等三个特征。十七大公正思想体系不仅具有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理论意义,还具有指导我们具体实际工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执政理论是一个包含执政环境、执政理念等多个范畴的理论体系。执政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执政党及其行为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自身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对党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的全面认识。执政环境是执政理念形成的基础,执政理念要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科学的执政理念有助于执政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解决了执政党赖以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是检验我们党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为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指明了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在改革开放领导国家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个代表”,将是提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水平,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服务型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相并列,作为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来,既体现了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也体现了党的执政伦理的先进性和核心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必须结合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执政党新的实践加以不断深化和提升,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根本目标,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核心理念,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根本途径,不断深化和提升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深刻总结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及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教训的深刻反思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能够为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和公平环境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应当承认,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社会经济改革的健康发展,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道德修养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挖掘实现社会公正的新思路:提高道德修养,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实践主体和人格支撑;树立正确道德修养观,坚持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辩证统一。这将对公正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三个文明",其中政治文明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它要求党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方面发生转变,其中依法执政是转变的关键.它要求党依法行使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权力,正确处理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长期执政法定执政党而言,执政意识的强化和发展面临特殊困难和挑战。为此,应在分析法定执政党强化执政意识面临的特殊困难的基础上,大胆开发和转换参政党在中国政治结构中的监督执政党功能,有效激活和强化执政党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