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念道  黄朝忠 《学理论》2014,(12):245-246
泰顺育才学校包括育才高中、育才初中、育才小学和育才幼儿园,自创办以来,泰顺育才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温州、驰名浙南"的办学理念,弘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育才精神,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如何促进泰顺育才学校的和谐稳定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侨园》2020,(6)
正辽宁省侨商会常务理事、东北育才实验学校资方校董石丽,协助辽宁省侨联在美国联系额温枪、防护服的采购渠道,并先后采购了N95防护口罩900个、医用防护手套1万只,捐款2万元用于支援辽宁抗疫工作。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  相似文献   

3.
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理、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校园占地而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亿元,图书馆藏书逾140多万册,宽带网络遍布校园每个角落。学校现有博士点3个,硕士点27个,本  相似文献   

4.
日本第一所华文学校——横滨大同学校,又称中西学校,1897年由侨商冯镜如、邝汝磐等创办。菲律宾第一所华文学校——马尼拉中西学校,又称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1899年由中国驻菲首任领事陈纲创办。印度尼西亚第一所新式华文学校——巴城中华会馆学校,又称八帝贯中华学校,创于1900年。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比肯山学校是1927年由罗素夫妇创办的新式学校,罗素夫妇将他们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实践。教育生态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文化学和教育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下对比肯山学校进行研究,从而考察比肯山学校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2)
基督教传入宜宾后,为了更好地传播基督的"福音",在宜宾创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护士职业学校等各类学校。基督教会在宜宾创办以上教会学校,其目的是借教育之名行传播基督"福音"之实,吸引更多的人入教,以扩大教会势力。但教会学校传播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引进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方法,客观上培养了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宜宾教育近代化和社会进步等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至今,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有伟大母爱的恩泽。母爱的伟大就在于她用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培养出无数推动历史前进的英才。因此,始终牢记母爱是每一个中华子孙的作人的准则。2018年5月16日,辽宁省庆祝中华母亲节大会在沈阳市辽中区育才小学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辽宁省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筹)、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辽宁省国学教育促进会主办,沈阳育人教育集团所属辽中区育才小学、沈阳市育人学校承办。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高校是培养人、造就人的重要供给主体,其首要职能、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特别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6,(10)
正人物名片叶浩,民进会员,黄桷坪钢琴博物馆创办者、馆长,现任重庆九龙坡区音协主席,重庆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青年商会理事,重庆九龙坡区政协委员。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博士。"放在全球也是最棒的""没到过凡尔赛,不算到过巴黎;没到过黄桷坪,不算来过重庆。"黄桷坪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九龙坡区九龙半岛,三面环江,景色秀美,是重庆的文化胜地,叶浩创办的黄桷坪钢琴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钢琴家李云迪先生曾在开馆当天亲临,参观藏品,现场演奏两首曲目,盛赞该馆"放在全球也是最棒的",并担任名誉馆长。  相似文献   

10.
陈卫 《瞭望》1989,(38)
重庆天原化工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氯碱企业,也是我国最早的氯碱企业之一。它的前身是民族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创办的“天原电化厂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厨味精厂股份有限公司”,是开创中国氯碱工业历史的“天原系统”中的一员。自1939年由上海内迁重庆,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教媳     
徐特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余年,创办了梨江高小、长沙女子师范、鲁迅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担任校长(院长)或任教  相似文献   

12.
曹雁:生于1960年,现为北京少儿特长生学校校长。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致残。1993年,她凭借两根拐杖支撑身体,以坚强的毅力战胜种种困难,创办了北京少儿特长生学校。曾荣获“全国先进少儿工作者”、“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黄钢  于莹  房敏 《党政论坛》2005,(5):34-36
黄钢、于莹、房敏的"医疗人才建设的操作思路"一文,就医疗人才的建设,提供了以下操作思路:选才标准"德才并举"、选才范围"内外并举"、选才方法"选比并举";育才战略"一个面向",育才途径"两个举措",育才胆识"三个不怕",育才原则"四个结合";用才讲政治,讲胸怀,讲时效,讲优化,讲艺术;留才应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43年生在延安,就算是“马背摇篮”里长大,“根红苗正”的那代人,然后跟着一路打仗的部队,最后进到北京,在共产党开国的时候就在北京:一直在像“育才”、“一零一”、“男四中”这样的干部子弟成堆的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15.
1933年3月13日在瑞金开学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并不是中共中央局(临时中央)新创办的党校。其前身是由任弼时任校长的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局党校,创办于1931年11月初。再往前追溯,则是1931年7月1日创办的苏区中央局党训班。  相似文献   

16.
王永贵 《侨园》2013,(9):68-69
<正>(接上期)旅居朝鲜的华侨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日帝统治时期,华侨身在国外,生活贫困,但仍想方设法让儿女读书识字。华侨们亲身体会到不识字的苦,总想在居住地能创办自己民族的学校。虽然日本人在朝鲜各地都设立了日本学校,但作为中国人华侨不愿把子女送到日本学校,因此当时各地华侨迫切要求创办华侨子弟学校,特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侨最早的教育场所——1691年,雅加达华人公馆建立私塾式的义学,这是海外华侨最早的教育场所。1729年它附设于华侨医院养济院内,后停办。1787年,华侨又在华侨庙宇金德院内重办义塾,称作明德书院。中国第一所侨资办的学校——1872年,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毕业生——华侨教育家容闳(1828—1912,广东珠海人)发起创办了香山县南屏乡的甄贤学校(今珠海市南屏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回乡捐资创办的学校。中国最早的侨资企业——1862年,秘鲁一位黎姓华侨携资回国,与他人在广州创办万兴隆出口行。该行资金一万两银子,股东多为古巴、秘鲁、美国华侨,主要经营商业、汇兑和药材,这是中国最早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各类学校对妇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义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对不同层次和年龄阶段的妇女分别进行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义务教育,提高妇女思想政治觉悟。  相似文献   

19.
养德育才     
宏图 《瞭望》1994,(35)
读《传记文学》上张建术先生《跨世纪理性的探险者——关于几位社会科学家的粗浅勾勒》,其一勾勒的杨义先生,略云:“而今,杨教授的书房一如其人.原装水泥地,两壁书山,一面明窗,书桌、老式沙发各一,臀下一把旧折叠椅.朴朴素素,一介书生.……”“省略号”省略的是作者对“大事装修”者的褒贬,窃以为不必.只要“大事装修”花的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未可厚非.人各有志.就  相似文献   

20.
洪厚情  江英  宋春玲 《学理论》2010,(23):234-235
透过外国传教士在九江办学的大量史实和教会学校在九江办学沿革的轨迹,阐明教会学校的创办背景、演变进程及其特质,廓清传教士创办学校的本意,力求公正、如实地评价教会学校对推动区域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