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安葵 《瞭望》2001,(30)
新世纪民族戏曲还“有戏” 吗?面对传统戏曲日渐式 微的严酷局面,人们往往发出类似的疑问。因此,当我国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欢喜和惊讶、辛酸与悲壮,交织弥漫在昆曲界乃至整个中国戏曲界。 今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首批19个项目入选“遗产代表作”名单,昆曲榜上有名,且是被评委会全体一致通过的四个项目之一。 入选“人类遗产”,给濒临消亡的昆曲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点有关我国古老剧种昆剧的新情况: 明珠会失落吗? 发端于明初的昆剧(过去叫昆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曾像京剧一样,一度风靡全国。在它鼎盛时期,仅北京一地,就有50多个班社。近百年来,昆剧又以自己的优秀传统剧目和丰富优美的表演艺术,滋养了京剧、越剧、川剧、秦腔等许多剧种。它被尊称为各剧种的“乳母”或“老祖宗”。今天,这个有将近500岁的“戏剧之祖”还有没有生命力?它还能为观众服务吗?  相似文献   

3.
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世纪来到本世纪初,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又一次文化热潮的兴起与展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与文化的又一次跃升,同时它也向人们传达着一个新的信息;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已经开始找回文化的自信,中国开始迈向文化自觉与注重软实力建设的时代。那么,何谓“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国学热”?怎样看待“国学热”?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观察的方法不同,所秉持的观念不同,所了解的情势不同,故对“国学热”的理…  相似文献   

4.
丛峰 《瞭望》2007,(23)
抢救和保护那些弥足珍贵、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守望精神家园”和“记住回家的路”的民族复兴工程“过去十多年间,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代价,一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被忽视了,有的甚至被毁。但现在,我看到的是中国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强烈决心。”5月底在成都召开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上,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彩色胶卷和相纸市场上,近一、两年“狼来了”喊声不绝。以柯达、富士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挟席卷世界市场之威,以强大的实力及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向中国同业施加着强大的压力。一时间中国感光材料市场战云密布,国产彩卷及相纸的市场份额日渐萎缩。国内数家感光材料生产企业为求自保,纷纷踏上与外商合资之道,唯有乐凯仍在民族工业的大旗下坚守阵地。面对外资洋货的冲击,身为中国感光材料行业龙头大哥的乐凯,能否在劣势中奋起?乐凯是否也要走合资之路,抑或继续高举民族工业大旗走下去?国家应否对这一行业采取保护政策?怎样保护?——一年多来,“乐凯”成了国内传媒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的发言“抢救民间文化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言背景:2003年2月18日,冯骥才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身份向外界宣布该协会将启动一场国家级“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该工程需用10年时间完成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出版。抢救原因: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现代化的速度下,农耕文化孕育的民间文化正遭到毁灭性的重创或在速死阶段,而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半。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凝聚力、亲合力的载体。抢救目的:给世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家底。抢救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抢救文化是为拯救民族精神。目前,中宣部已将这一抢救工程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3月20日,冯骥才在他充盈着彩绘樟木箱子、晋地宅院木门、雕花门窗、陶器、剪纸、年画、算盘、烛台、匾……的工作室里接受采访。61岁的他围红色围巾。他说“这是民俗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浦任 《瞭望》2000,(3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毅中在今年4月看完“中国专利成就展”后,立即“扣”住了本公司专职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人员,他这样表达自己受到的“震撼”:我原来以为外国公司占领的只是今天的中国市场,没想到他们把未来中国的许多技术发展空间也封锁了。作为中国专利保护的“受益者”,在国内大多数企业不知专利为何物的情况下,中石化集团公司较早利用专利这个国际竞争中保护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锐利武器,在共同“游戏规则”下,与跨国公司谈判、周旋、进攻、反击,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但是“它”的老板仍然受到了震撼。 …  相似文献   

8.
中国重汽的改革模式在中国国企中是绝无仅有的,其发展速度更令人叹服。2006年是中国重汽走过的第50年,也是改革重组后的第5年。逢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启动之年,中国重汽将绘制怎样的发展蓝图?是谁带领企业开创了改革新模式?5年,中国重汽又是如何创造出飞速发展的业界奇迹?作为中国五百家大型国企之一,“中国重汽”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究竟是什么铸就了它改革重组的伟大成功呢?下面,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 探寻中国重汽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9.
沼气发展曾两度起落的广东农村,近几年再次出现“沼气热”。到底当不当“热”?如果当“热”,又如何使之不“冷”下来?这是一个带全国性的问题。 世人都道沼气好,为何 “热”起又“凉”了 提起办沼气,没人说不好;对于它保护森林资  相似文献   

10.
1981年春,联合国亚洲太平洋经社理事会郑重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组织派代表参加将于6月在曼谷召开的“保护消费者磋商会”。会议的目的:推动保护本国消费者利益的活动;中心议题:在保护消费者活动中各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和措施?有关国际组织应怎样协助? 这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何谓“消费者组织”?何谓“保护消费者权益?”在当时,对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相似文献   

11.
贺《浮躁》     
由作家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获得了美孚公司设立的“飞马文学奖”。这项文学奖的设立,是为了促使很少译成英文的一些国家的优秀作品获得国际承认。今年的“飞马文学奖”在中国作家的作品中评选,评委是中国著名作家萧乾、唐达成、刘再复、汪曾祺、茹志鹃。 为什么在众多的中国作家、作品中,贾平凹的《浮躁》能独入青钱之选?它的成功之处何在?本刊特请四位在京评委撰文评介。茹志鹃远在上海,未及邀约,暂付阙如。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传真     
《民主》2002,(3)
楚庄、冯骥才出席“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研讨会 2月26日,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邀请,出席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研讨会。他在讲话中表示,民进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苏北 《侨园》2003,(1):22-23
世博会选择上海,世界看好中国。被誉为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综合实力的“经济奥林匹克”,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会给我国带来什么?谁能与世博经济共享繁荣呢? 为中国发展再装一个“加速器”世博会不仅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上海申博成功,既是对举办国经济实力的考验,也是对举办国举办能力的考验,它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3万多亿美元,人均首次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民间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拯救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现在中国民间文化消亡的速度远比我们工作的速度要快得多,拯救即将消亡的民间文化工作十分艰巨,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民协副主席夏挽群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文化是民族得以继续存在的基础。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醉在圣诞节、万圣节、NBA、足球以及情人节等西方文化的氛围中,还有多少人能够从春节、庙会、京剧、皮影戏、民乐等传统中寻找到往日的那种新鲜和快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公共关系”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什么是“公共关系”?它在中国的市场如何?前途到底怎样呢?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世界文化、教育的进步,公共关系做为协调社会、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与纵向联系上穿针引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生存环境,在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管理的社会哲学,也是决策所表达的社会哲学。是实行健全政策的一项活动,又是企业整体意见沟通的媒介。公共关系讲求实事求是地面对客观环境,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1,(16)
李鹏总理在人大会议上作的报告,提出了今后十年和“八五”的主要奋斗目标和基本指导方针。铁路部门作为中国经济运输“大动脉”的主力军,在“八五”时期到底如何发展?怎样缓解运能与运量之间的较大矛盾?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的比例是如何实现的?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解释,是通过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现的。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三番几次出现“调整”、“紧缩”呢?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其结果是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延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0.1、以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在中国历史上标示了一个新时代的“五、四”运动,迄今已历70个春秋了。1919年,曾在西欧社会大显身手的“民主之神”来到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它就好似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封闭已久的空间一样,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多少善良的人们寄希望于它来挽救危亡的生灵。但是回首眺望这风风雨雨的70年,我们的民主进程仍步履蹒跚,以至今日民主的呼声再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民主何以千呼万唤难出来呢?比照西欧民主化进程,不难发现,“五、四”从西欧招来的“民主之魂”,在中国没有附着在它应有的主体——中产阶级身上,而一直是同知识分子相伴随的。这就不能不造成我国知识分子和  相似文献   

19.
刘良翠  张盛秋 《团结》2006,(3):47-55
1992年5月,中国第一个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在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诞生。14年来,“中心”创办人万鄂湘一直把它视为自己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尽管他在44岁时即成为当时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46岁时又当选为最年轻的民革中央副主席;尽管在法学界徜徉的漫长日子里他又成就了很多有意义的大事,但在他的心底,“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仍然是他最最重要的人生里程碑。最早创建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学博士1956年,万鄂湘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一个小镇。与许多同龄人一样,他经历了上学、下乡而…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月18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西部工委书记杰桑·索南达杰同志为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牺牲在犯罪分子的枪口下。这是我国第一例县级干部为保护野生动物而牺牲的事件,国内外为之震惊。它以血的事实展示了中国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做的努力。 1995年1月12日,青海省委授予索南达杰同志“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光荣称号。 1996年6月5日,国家环保局、林业部联合做出决定,追授杰桑·索南达杰“环保卫士”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