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思想,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认识,源远流长。否定之否定规律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周期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否定之否定规律同唯物辩证法的其它基本规律一样,具有极大的客观普遍性。学习和掌握这个规律,对于我们正确估计历史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哲学界通行的观点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例如,有的教科书这样写道:“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3.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途径,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回顾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认识到进行农业科研,尤其离不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指导。因为农业种植的改革,都是新的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否定旧的品种、旧的栽培技术的过程,从而推动农业的增产。这些年来,临夏州政府和州科委、州农牧局、州农科所组织有关部门,在应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搞好农业科研和粮油作物高产栽培的研究方面,我觉得注意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见诸于各种哲学版本中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个论述提出质疑,以辨是非。一、误在何处?众所周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曲折性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发展不是走直线,而是经过否定的环节,使事物发生质变而发展的;二是指事物发展的周期,一般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都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也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方面。事物的存在,事物的性质,正是由事物的肯定方面来决定、来规定的。否定方面同现存事物的肯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它虽然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次要的地位,但它却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由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往往是多种矛盾、多种矛盾方面的统一体,事物的否定方面也必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情况。譬如拿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地主阶级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农民阶级是它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事物的肯定方面、否定方面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弄清事物的肯定方面、否定方面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从两大规律的关系入手,讲解各规律、原理的内涵及其所作用的范围,否则是讲不清楚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的规律。它指出世界上无时、无处、无事不存在着矛盾,矛盾是普遍的,正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才是它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存在于事物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内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一般来说,事物发展的总过程要经历两次否定,即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这表明,否定之否定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事物的发展周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但二者又有根本的区别。首先,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后者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源于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它的主体是运动着的客观物质,是对物质运动的概括、总  相似文献   

10.
刘佳秋 《求索》2007,(9):140-142
否定是逻辑学的中心概念之一,是最基本的逻辑范畴。从语义上来说,否定即P假当且仅当非P真。否定涉及思雏中的某种两极性,表征着一种质的判断和一种关系,它与否认、假是相区别的。其中,否定与否认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对事物性质的判断上。在与命题的关联上,否定主要取决于命题的形式,否认须取决于命题的内容;否定与假也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区别:假是用来描述一个命题和与它相关的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抽象实体,它构成命题的特征。否定则不是这样的抽象实体,它是针对或真或假的命题所作的一种断定。  相似文献   

11.
学生常常这样认为:事物的肯定和否定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理由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矛盾的肯定方面,就是肯定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事物性质的变化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主要方面的结果,而事物的否定方面,正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这种理解有一定道理,但是又是片面的、简单的。对这个不太容易讲清的问题,我冒昧地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以就教于同行。事物的肯定、否定方面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两者研究的侧面不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研究矛盾双方在斗争中的力量的不断消长造成的不平衡。我们把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在被支配和服从的方面叫次要方面。而事物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认为,逻辑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既有一致性的方面,也有差异和对立的方面。"两个不能否定"论断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不能否定与当时当下历史相统一的逻辑及其实践;第二,应当否定和校正与当时当下历史相背离的逻辑及其实践;第三,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将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理解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并回归起点"是片面的、欠完整的。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应是"双重否定"和"永续否定"。"双重否定"指否定过程中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相互否定;"永续否定"指事物否定在时间维度上的永恒连续性。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和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林缘同志的《辩证的否定都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吗?》一文,提出了辩证否定的两种形式,即除了事物的自我否定之外,还有一种“来自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对事物自己的否定”。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七课辩证的否定时,学生对“否定”概念不容易弄明白,其首要原因是划不清两个界限: 一是日常口语中的否定与哲学上的否定的区分。关键要明确:口语中的否定,一般是反对的意思,肯定则是赞成的意思,这说的是某人对某事所持的主观态度。而哲学上讲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事物的转  相似文献   

16.
第四—第七课练习题 一、下列各题各有三个答案,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内。 1.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关于事物的理念C.事物的相互联系答() 2.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对象是: A.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B.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答()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A.矛盾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B。矛盾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性质C.矛盾对立面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答() 4.唯物辩证法对于肯定和否定关系的理解是: …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逻辑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表现是两个密切联系又完全不同的范畴,理论逻辑表现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机制,而历史表现则是事物发展的实际演进过程。在二者的关系中,理论逻辑是规律,历史演进是现象,现象体现着规律,规律决定现象的发展走势,但二者绝不是等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逻辑分析应该从全球的视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形式,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则是在发达国家、落后国家的政治革命、经济革命、社会革命等不同层次的不平衡式发展中达到基本平衡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否定的演进、类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西方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否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归结为从内部否定和从外部否定两个类型,对这些否定进行了分析,说明这些否定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林缘同志《辩证的否定都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吗?》(载《理论月刊》1987年第4期)一文,把辩证的否定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就可以通过自己否定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另一类是腐朽的事物或反动势力,“必然要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所否定,这就不是自己否定自己,而是来自异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不同性质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私有———公有”、“统一———分离———统—”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