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使这一选择成为可能。这一选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体现 ,而 5 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同当时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分不开的。正确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邓华 《传承》2008,(8):10-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有着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表明了党的执政地位确立、巩固和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历史之所以最后选择了共产党,而没有选择国民党和民主党派。这是由共产党政治上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所决定的。而共产党实现了正确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则是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巩固和发展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5.
邢玉柱 《传承》2008,(10):8-9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是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因而在其召开三十年后的今天来回顾、研究其召开的背景和历史必然性,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是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因而在其召开三十年后的今天来回顾、研究其召开的背景和历史必然性.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7.
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规律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在20世纪伴随着历史规律存在性问题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争论热点。大致形成了“严格必然论”“偶然论”和“可能论”三种观点。它们各有侧重与可取之处,但又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因此,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区分“偶然内的必然”与“偶然外的必然”、坚持“理论的必然”与“现实的必然”、“客观必然与“主体能动”的辩证统一,不仅有助于拓展历史必然性问题的研究视野,对于深化历史规律存在性问题的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怀友 《理论月刊》2005,3(10):14-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在理论上的必然反映,是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历史的必然.科学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对深化其历史地位的认识,全面推进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具有极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党的指导思想创新是决战小康的关键。党的指导思想创新的基本要素是具有全局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郭大俊 《理论月刊》2000,(12):21-22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观点。马克思认为,俄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并不意味着历史发展只有一条道路可供选择,由于事物发展的多向性和主体价值观的差异性,在历史走向上往往存在着诸种可能性。主体能动性是影响历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合理地解释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政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成为执政党并不是偶然的,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作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它满足当时中国理论需要的程度。此外 ,十月革命爆发后 ,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合适的条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3.
陈计冰 《传承》2012,(13):8-9,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我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现实依据,世界发展趋势的大力推动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和“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失衡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内在动力。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形势,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理论创新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着第三次理论创新,促成这次创新的因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创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周玉  马建军 《理论月刊》2008,2(2):70-72
十月革命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90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视角揭示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贯穿着这样的历史必然性——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但如何贯彻下来,只能从实践中探索.不是必然性预定偶然性的进路,而是偶然性承载必然性的贯彻,历史规律只在历史绽放时刻才发挥作用.因此,“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些历史事件最终以挫折告终,恰是历史规律发挥制约作用的结果,而我们党最终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则是主动顺应历史必然性的表现.人们在历史十字路口做出的任何抉择,其历史必然性不是即时注定的,而是通过未来实践的持续证明.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成为人类文明之路上的奇葩,主要取决于党和人民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传统计划经济是低效的,它诱发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为世人所瞩目的成就。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将通过正确的政策调整和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上半叶,俄国、中国等一系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革命成功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什么“历史的误会”、“早产儿”,而是20世纪上半叶时代特征、世界矛盾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合乎规律的自然的历史进程。苏东剧变并非源于“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杨世文 《湖湘论坛》2010,23(1):40-42
资本主义自身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自身经过充分发展之后必然归于灭亡。其根据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无法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必然会为能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颜俊儒 《人民论坛》2012,(23):42-43
当代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当代中国之所以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基于对中国民族传统、制度渊源和发展战略以及党的理论基础、体制、组织原则等方面因素的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