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搭题内容要言简扼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第一,不要用套话、官话。在反模式化、反套路的情势下,避免答题与考试无关。例如,在答组织管理题的时候,大多考生会说这样一句话:领导把这件事情交给我做是对我的信任。要直接切题,不要说这种固定让人反感的套话。第二,不要愤青。国家不缺抱怨的人,而是缺少做实事的人。考生在考场上要做到的就是客观,不要把愤青的那套搬到考场上。第三,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很多考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想要在面试中达到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因而’,不把一个问题想明白想透彻,不把语言罗列得很完美就不开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面试考场土就那么几分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短时间内把要说的几个点想好,然后边想边说,否则时间到了,题还没有答完,那就得不偿失了。第四,不要停顿太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面试中,考生的最后得分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考官手中的评分表,属于客观因素,取决于考生答题的内容;另外一个是考官的心理状态,属于主观因素,取决于考官对考生的非理性判断。因此,考生要善于把握考官的心理并“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3.
在面试答题中,特别是回答观点类问题的时候,很多考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去扩充自己的答题内容;有想法但是抽象不m来题目要表达的观点;遇到题目需要举例予去论证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例子。通过对“木桶定律”的分析,可以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小桶象衙为一个单位、企业或人,可以代指需要分析的某一现象或事物。  相似文献   

4.
黄志斌 《人事天地》2006,(12):25-28
为了避免考生全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引导考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考科目的基本内容,命题者在各种题型中设计了不少似是而非的陷阱题。以下笔者就近年来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法科目考题情况,与考生交流怎样掌握答题技巧,识破陷阱题。从而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不少考生在面试备考过程中经常会依赖于所记忆和背诵的东西,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在正式面试时,自己的答题听起来像背诵,这就不好了。面试语言的表达如果成为单一背诵的话,只会使面试陷入一种僵局。  相似文献   

6.
“扬长避短”似乎是领导用人的一条金科玉律。细究起来,“扬长”无可厚非,问题就在“避短”上。避短有两种解释:一是回避,避而不谈,对人才之短不认同、不认可:二是改正,克服短处.之所以要改正克服,就在于认为短处就是缺点。然世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短处是每个人的客观存在,是不可能避而远之的。清代思想家魏源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法中的权利观念,是个比较生僻的问题,学人论及不多。眼下流行一种说法,即中国传统法律中只讲义务而从不讲权利。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法中只有义务观念而没有权利观念。“权利”乃是西方人的专利,中国人从来不懂。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诚然,我们已经注重到,在我国古代文字中,现代意义上的“权利”一词,确实不曾存在过。在古汉语中,“权”“利”两个字是分开用的。比如《唐书》中就有“君子不喜交权利”一语,意思是说:“君子人不喜欢同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如果一定要将两个字连用,恐怕“权利”一词也只…  相似文献   

8.
在面试备考中,特别要注意几个心理上的误区: 一是井底之蛙型。这类考生笔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他们一般都认为自己很优秀,对自己充满自信。但是笔试与面试不能同日而语,笔试考察的是考生已经具备的“显能”,而面试是考察考生适应岗位的“潜能”,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核,考察的是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协同性。所以,在这类考生中容易产生“只要稍加努力,别人无法超越”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面试中能够出彩,考生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精神饱满是制胜前提。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对考生的精神状态往往是通过外在形式加以判断的。很多面试考官往往凭借第一眼就在心里给考生定位了。“问好”、“鞠躬”、“穿着打扮”、“声音洪亮程度”、“语言流畅程度”等,这些外在因素是考官判断考生最为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特别是并轨院校的逐年增多,在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各级公安院校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学校,毕业后当警察成为人们羡慕的理想职业,这种七月的“橄榄绿”冲击波逐年加大,其“温”居高不下。以古都洛阳市为例。1993、1994年河南省警校在洛阳招生,当年报考中专警校并参加面试的人数和实际招生数的比例是5:1。1995年,洛阳警校在学校所在地招生,参加面试和实际招生数的比例为6.3:1。1996年的比例猛增至到7.1:1。不少家长和考生已清醒地意识到高考难,要圆“橄榄绿”的梦更…  相似文献   

11.
招数一:主体分析法 中国人常爱说一句老话:“事在人为。”这就告诉我们,在分析任何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最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人”。因此,公考面试中常常可以把“人”作为答题的逻辑主线,围绕命题中的相关主体展开阐述。这种方式就是主体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代表们解释了中国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所做的选择:“一种是扩大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但这样做今后可能有副作用。第二种是坚持不扩大赤字,不再超增发货币,货币政策既不放松也不收紧。保持定力,稳定政策。”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  相似文献   

13.
经常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在台下挺有思路的,也挺能说,可是为什么一坐到考生位置上,大脑就一片空白?”克服这种心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熟练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现在公务员的面试经常采用两种面试形式,无领导小组面试和结构化面试.无论是哪一种面试形式,其题型都是有章可循、有律可遵的。所以,各位考生在准备面试过程中,掌握好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4.
网友爆料,宝鸡市渭滨区金陵新村小区一楼道粉刷至2楼停工,有人说上面不刷了,就是应付检查。领导不上3楼。不少网友转发微博并称“欢迎领导上3楼”。  相似文献   

15.
阅读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中要测试的四个能力之一,也是“申论”考试要注意的四个环节之一。在四个能力和四个环节中,阅读给定资料都属于基础性的,虽然它不用文字在答卷上直接反映,也没有分值,但是作用非同小可,千万不可忽视。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对这一基础性环节不重视或者把握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申论”考试的其他三个环节,甚至可能会节节败退,不可收拾,往年不少应试者就吃了这方面的苦头。  相似文献   

16.
一、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领导决策规律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代领导工作要做到决策科学化,不研究掌握科学的规律是不行的。”要认识领导决策的基本规律,首先必须分析领导决策之特点。笔者认为,其主要特点如下:1.领导决策具有战略性。从时空上看,领导者不...  相似文献   

17.
顺利通过自学考试是每一位自考考生的凤愿 ,但自学考试的确令许多考生抱憾而去。在总结考试失败的经验教训时 ,我们发现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分析和研究命题特点、答题技巧和评卷人心理等技术上的因素 ,对于考生应试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要使审判获得公正性、合法性,就必须使人人享有未经起诉不得接受审判的权利,起诉是审判的前提,没有起诉,就不能启动审判,对这一论点,如果概而言之,可以称为“无起诉不得启动审判”。在这里,起诉权与审判权是相分离而存在的。比如,古罗马法就有‘’没有告诉就没有法官”的规定;门对年法国宪法第5章第9条规定:“在刑事方面,倘非根据审判员所收到的控告;或根据立法议会在其有权提起控诉的情况下提出控诉令,任何公民均不得受到审判。”法国刑诉法典第231条规定:“重罪法庭对于根据起诉裁定书送来的人犯有完全的审判权。…  相似文献   

19.
面试中如果是平铺直叙地回答问题.给考官的印象会很平淡.当然考官给的分数也就很一般了。考生要想获得理想的分数,应当在答题中适当地展示闪光点,  相似文献   

20.
理论前沿     
人大领导不应参与政府分工现在不少地方“几套班子”“一捆柴”使用,即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领导统一分工,搞经济工作“大合唱”。邵道生在《江淮法治》上撰文认为,这一做法,给人大监督带来了不少尴尬。一是人大常委会领导担任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