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泉海 《法制与社会》2010,(20):238-239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校正诠释儒家经典《大学》之时,认为,《大学》对于格物致知一节已佚,故朱熹增补其传。《补格物致知传》集中反映了朱熹重视格物穷理工夫的特色,囊括了从工夫之始到豁然贯通境界之达成的全过程,在朱熹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中长期存在着天理、人欲和人性问题的争论.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主张"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著名论断,并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本文认为过去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学术界对朱熹的理欲观评价是有失公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重新做出客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陈舒婕 《法制与社会》2011,(20):237-237
家庭是人们道德意识、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摇篮。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南北朝时期,著名教育家颜之推为了"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撰写了我国第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著《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本文以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弊病为切入点,通过阐释《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深入挖掘其现代价值,以探索构建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吴军 《政府法制》2012,(29):29-29
民国时期,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大多不轻易出书。那时,宗白华已经是著名文人了。1916年8月,宗白华出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主编,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理念注入《学灯》副刊,使之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报刊界的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其间,他还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著作《政治学》中提出的政体分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他在对希腊一百五十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划分政体的三大标准—依掌权者人数的多少来划分之数量标准、依统治目的来划分之目的标准和依城邦组成部分不同之组成部分标准,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的汉学研究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中国人对自然和英雄的崇拜 ,二是儒释道三学 ,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他认为汉学提倡“天人合一”,这与西方宗教“创世”概念迥异。叔本华在分析了朱熹理学的“天人一物”、“尽心知天”的观点后认为 ,儒释道三学皆属无神论 ;同时 ,汉学的这些思想与他的唯意志主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以弘扬理学著称的朱熹,历来被世人视为“圣贤”,然而,他在任崇安县知县时,却因一己成见错断了一起争坟案。崇安县一大户有处坟地,以当时的阴阳学判断,属大吉之地,如祖先葬于其处,后代必发。同县一小民见朱熹自上任以来专治欺侮百姓的富豪,心生一计,密使人先刻下他祖先的墓碑,再偷偷地将所刻墓碑深埋于大户家的坟内。对小民的所作所为,大户自然是一无所知。过了一段时日,小民趁大户起土造坟之机把大户告到朱熹那里,声称大户倚势夺占自己祖先的坟茔。朱熹受理了该状。大户到堂后,坚词否认夺坟之事,而小民又一口咬定所告属实。两相争执不下,到…  相似文献   

8.
<正> 在宋明两代的理学家中,朱熹的法律思想较为丰富,涉及法律起源、德刑关系、人治与法治及立法和司法等许多方面。本文主要叙述他的司法思想。Ⅰ司法是封建法制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封建的统治关系和纲常伦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朱熹十分重视司法。他认为,审判者察究案情,辨别真伪,定罪量刑,与当事人关系极大,与维护统治秩序关系极大,所以应当尽心尽力,慎重小心。他说:"狱讼,……其情伪难通,或旁无佐证,各执两说,系人性命处,须吃紧思量,犹恐有误也。"又说:"狱者,民命之所系,而君子之所尽心也。"  相似文献   

9.
怎样解释"信仰"二字?《现代汉语词典》的诠释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这就是信仰。人类的信仰多种多样,但只有崇高的信仰能凝聚正义的力量,人们会在崇高信仰的感召中,产生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凝聚人心的创造力。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大师,陈亮是他的朋友。陈亮原本很钦佩朱熹的学识,后来因为他们的信仰有了差异,便各持己见,展开一场激烈的争鸣。朱熹认为世间真理只能由少数儒家学者认识和掌握。陈亮反驳说:"真理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明亮的月亮和皎洁的星星,不论什么人,只要抬起头睁开眼,都看得见,认得清。如果真理只有少数儒者才能认识,那么这两千年来,  相似文献   

10.
南宋大儒朱熹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意味隽永的诗《观书有感》,可谓道尽了读书的感觉和好书的奥妙:“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喜欢该诗,亦崇仰朱子,于是为我的依时下流行的说法是“虚拟”的书屋取名  相似文献   

11.
一、赎刑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古人对赎刑的概念已有论及。《说文》日:“赎,贸也”。《玉篇》说:“赎,质也,以财拔罪也”。朱熹说:“赎刑,使之入金而免其罪。”(《朱子大全》卷67,《舜典象刑说》)这些说法,基本上揭示了赎刑的概念。赎刑是我国古代法律规定的犯人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在古代法律史料中,有时把赎刑单列一项,但赎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它一般不直接适用于某一罪名,只是在判定某种罪行应科的刑罚之后,  相似文献   

12.
邵方 《法学论坛》2007,22(1):124-129
朱熹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天理说是朱熹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德礼政刑、刑以弼教的德刑观;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观;任贤使能的人治观构成其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朱熹法律思想是对孔子以降的儒家法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其法律思想具有革新性和经世致用性,对后世的法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公旦,姓姬,名旦。他是我国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他曾辅佐武王,直接参加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在他摄政的七年里,平定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武王的弟弟蔡叔、管叔发动的叛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典章制度,为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周公旦的法律思想比较丰富,其中对后世影响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首创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五权宪法思想是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核心和精华,他为之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15.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一生勤奋,著作等身。其中有两部书影响深远。一部是《资治通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必读。另一部就是《温公家范》,简称《家范》。司马光自己曾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家范》总结了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以总论"治家"的意义开篇,从祖、父、子、兄弟、叔侄等各个方面,为家  相似文献   

16.
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贡献,在其西洋思想之介绍,而不在其本身之思想。”①也就是说,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贡献,不仅是因为他作为当时的维新派,办《国闻报》,写过《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和《辟韩》等著名论文,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法律、个人等角度出发讨论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条件。我国法医检验早期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条件,朱熹理学影响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文化条件,南宋建阳政治文化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地理条件,完善的南宋检验制度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法律条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是个人努力和总结的结果。因此,南宋时期出现宋慈及其《洗冤集录》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必然和文化传承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中华文化结晶和法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陈亮与朱熹之间的三代汉唐、王霸义利之辩,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陈亮主张王霸义利一元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则是朱熹的横加之词。这场论辩,陈亮旨在论古证今,经世致用,强调适时切事之学。陈朱之争,反映了南宋学派之间的理论分歧,表现出学术上求同立异的群体性日益自觉,学派的林立和学说上的激烈争辩,推动了学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礼记·大学》三纲领之“在亲民”一目,古来学者即有争辩,其中尤以南宋朱子与明代王阳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歧见,朱子认为“亲”当作“新”,故“在亲民”宜为“在新民”;王阳明反对朱子这一看法,认为仍应以“在亲民”为准.该问题之歧见鲜明地反映了二人在哲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法国启蒙运动之际,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点。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回归自然",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