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镇源 《湖湘论坛》2007,20(5):96-97
在甲午战争之后,为救国图强,我国一些知识分子选择了通过翻译外国小说来改造国民思想.大多数小说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策略,从而使晚清小说翻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传统的翻译忠实观无法解释.而目的论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的考量,使我们更全面地考察晚清小说翻译的归化风尚,从而肯定了其归化策略的合理性,也拓宽了我们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张威 《求索》2007,(2):173-175
以青楼为代表的市井娱乐行业的繁荣兴旺成为晚清时期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其中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代表的晚清白话谴责小说中有过大量的,细致,生动的描写、刻画。在语言上,小说中都运用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行业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风行一时的晚清市井娱乐风俗文化的兴盛程度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同时,晚清市井文化也为这些词语注入了更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中国古典小说处"末技"地位,中国近代小说的质变仍要待到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产生以及"小说界革命"发生后才得以实现.晚清小说的变化虽是各种因素交互着力的结果,但枢纽人物梁启超的出现、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被赋予确是起了关键性作用.梁启超之所以大力鼓吹小说并非有意重构文学格局,而是"发现"了启蒙大众的有效工具.自此启蒙之志渗透至小说,中国文学的历史也开始逐渐谱写以小说为中心文体的写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繁荣促进小说的兴盛。清代,扬州成为全国著名的重要商业城市,相应的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扬州的小说,文言小说《扬州梦》则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它详细记载了晚清扬州的山水园林、市井百态、民间风俗、逸闻琐事,融入史学及梦意识,真实展现了当时生活在这个特定城市中的那一大群妓女、落魄文人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城市繁华面纱下的种种败落景象,堪称是一幅晚清扬州社会风俗画。  相似文献   

5.
王艳荣 《前沿》2009,(4):176-178
小说这种文体在文学史上曾经长期受到忽略,被称为“稗类”。自晚清起小说开始有了长足发展,并具有了现代意识。谴责小说是为兴盛者之一。该类小说以“揭发伏藏,显其弊恶”为主要特征,凸显其社会功能性色彩。文学革命后谴责小说式微。新中国文学发展中亦无谴责小说踪迹。直至新时期文学发展到90年代出现的反腐小说,才在某种意义上接续上了这个传统。笔者认为,谴责小说固然有其恶俗之处,反腐小说也不脱其弊端;从谴责小说到反腐小说,也是文学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清末,小说地位空前提高,读者群亦随之迅速扩容。但是,出于旧学界的士人观念转变还需时日,创作和翻译小说队伍尚未完全形成,一时间小说出版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再版成为清末书局维持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晚清小说"再版",从世纪之交的"星星之火"迅速蔓延成"燎原之势",从点到面,其实也是一种有序的动态演变。因此,归纳晚清小说"再版"的类型、特点和成因,细致考察背后的规律,以及正确认识其在文学史中的作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沈庆会  ;孔祥立 《前沿》2014,(23):192-194
在近代西学的冲击下,教育小说承载着"开启民智"、"救国图强"的历史使命被大量译介到我国。晚清教育小说的译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教育思想的折中与糅合,呼应了小说启蒙、教育启蒙的社会诉求,不仅为时人开启了迥异的阅读视界,也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在中国传播,从更易读者接受的角度为当时的教育思潮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8.
五四的白话文运动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在人事关系、办刊经验、舆论造势、理论建构上均有密切的联系,但晚清的这一运动在民初趋于消沉。在百年之后以比较的视角回望五四,会发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在改革路径、逻辑思路、革命态度、政治时势背景诸方面不同于晚清。这些独特性正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得以成功的保证。学界"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研究思路很好地发掘了五四对晚清的继承性,却又忽视了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石学峰 《中国人大》2010,(21):50-51
细读《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晚清谴责小说和其他史学文字资料,人们很容易发现:大清王朝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腐朽没落的一个末代王朝,而晚清作为大清王朝历史的临终阶段,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为腐朽、没落和黑暗的时期。晚清官场愈演愈烈的贪腐之风,只是大清王朝临终阶段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是晚清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融汇中西,综摄古今,形成了博大的理论体系,他以今文经学为根基吸纳西学而改造传统经学,实现为变法造势之政治目的,此创新之举堪为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本文选取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趋势为背景语境,以期探讨与反思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袁志成 《求索》2011,(10):187-189
晚清时期,词坛楚军突起,欣欣向荣。湘社是晚清湖湘词坛重要的词社,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词艺,在词风上表现出对浙西词派咏物词风的承继。湘社虽然是偶然的暂时性的词人社团,却也给晚清湖湘词坛带来了新气象,既是对湘中六家词的继承,也促进了晚清湖湘后期词坛的发展兴旺。  相似文献   

12.
田敏 《求索》2010,(11):211-213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对晚清谴责小说的继承与超越:一方面,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创作背景,它们都表现出再现广阔现实的"针砭时弊"的特征,促使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现代现实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谴责小说虽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丑陋,却仅止于"仅足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小说"。而茅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是作家剖析现实的法宝,从而形成批判犀利的"社会剖析小说"派别,并成为日后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潮。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刘敏 《前沿》2013,(4):149-150
驿站制度到晚清流弊丛生,逐渐衰落以致被裁撤。鸦片战争后,“客邮”兴起,海关代办邮政,邮政国家化的变局迫使清政府逐步调整中央管理机构。先由总理衙门兼理,再到外务部代管,最后到专办机构邮传部的建立。邮传部设立是晚清邮政近代化、专门化的最大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晚清邮政的发展,是晚清中央机关近代化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新小说是晚清被边缘化的文人和文学力图重新中心化的一种努力,同样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也在进行中心化的努力,小说和女性在新小说时期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同构性,新小说中的女性想象成为文学现代化和女性现代化的尝试。但由于文化的脱序,女性的现代意识既有正面的提出,也有通过被妖魔化的描写从反面被提出。新小说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对形成20世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传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怀旧》在鲁迅小说叙事模式转换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晚清小说所开始的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进程,到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小说家手中得以最终完成。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则是小说叙事模式的成功转换与完善。在这一点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最为优秀的代表。鲁迅深知,对于因袭的旧传统的变革绝非一件易事,而“没有冲破一...  相似文献   

17.
黄璜 《传承》2013,(9):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对湖南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晚清社会组织的变迁主要包括政治组织的兴盛、经济组织的转型、文化教育组织的变迁和秘密社会组织的消长以及民俗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黄璜 《传承》2013,(7):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闻名遐迩的近代作家、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商场上也是一位风云人物,他曾拿着一张1000万两银子的"存款证明",试图承揽一条1200多公里的铁路建设项目,结果遇到了更老练的对手,最后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