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73年秋季的一天上午,我到富强胡同看望住在那里的耀邦同志。当时耀邦同志还没有出来工作,主要是在家里看书学习。这天就耀邦同志一个人在家,我去了他很热情,从四合院里摘了几串葡萄放在茶盘里招待我。耀邦同志第一句话就问:“中宣部撤销后,你分配到哪个单位工作?”我说:“分配到卫生部下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然后我向耀邦同志汇报,说到了张际春遭受的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2.
1994年 5月 16日晚,我来到了江西共青城。第二天早晨 6点半,就去拜谒胡耀邦同志墓。   记得 1989年 4月 15日 7时 35分,我听到耀邦同志去世的噩耗时,悲恸万分,立刻赶到北京耀邦同志家里。首先向耀邦同志的遗像默哀致敬,然后向李昭同志表示慰问。李昭同志把中央的安排告诉了我,说耀邦同志的骨灰准备安放在江西共青城。我立即提出能否分一部分骨灰安葬在耀邦同志的家乡浏阳。李昭同志对我的恳求虽然表示理解,但仍然很明确地回答我:“这是中央的决定,不好改变。” 8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去共青城为敬爱的耀邦同志扫墓,但迟至今日才…  相似文献   

3.
1950年春,我去南充参加川北行署召开的政府工作会议。会议结束时《川北日报》通知我去开新闻报道会议。这天上午8点钟,报社几位记者和我们县里去的近20人,走进一间小屋坐下。不久,报社袁毓明社长进屋来对我们说:“我马上去请耀邦同志,给大家讲讲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工作。”不到半点钟,耀邦同志面带笑容地来了。他  相似文献   

4.
1955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受团市委的委托,去接来广州视察团工作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等候的还有陶铸。耀邦晚上11时才到达,他先与陶铸谈了一会,然后转过来与我握手, 并说明天早上我到团市委,到时再说。接着,他便同陶铸一起走了,由省委负责接待他。次日上午8时,耀邦来到团市委,他说:“你们照常办公, 不用管我;你们有会要开便告诉我,我选择参加;如果我有需要找你们开会,我也会事先告知你们。总之,你们照常工作,我也  相似文献   

5.
日,去某镇党委办公室为一份新闻稿件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属实”,执掌公章者问我这稿件“老板”看过么?我莫名其妙至极,“老板”?老板是谁?他见我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仿佛见到了外星来客,随即客气地说:“是咱书记嘛,你先请他看一下我再给你办”。我方才明白,“老板”者书记也,心里咯噔一下,若骨鲠在喉,既无法下咽又无法吐出。我们伟大的党从诞生之日起,便以解放天下无产者为己任,凡为此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切仁人志士,不论国家与肤色皆视为“同志”,“同志”者,志同道合者也。在战火纷飞、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许多人为获得…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 《党建》2010,(6):56-57
前些天,我到贵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这片土地上,望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随耀邦同志在这里考察调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兴义派我夜访农户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断浮现出耀邦同志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积蓄多年的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难以平复。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 《新湘评论》2010,(10):32-34
前些天,我到贵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这片土地上,望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随耀邦同志在这里考察调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兴义派我夜访农户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断浮现出耀邦同志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积蓄多年的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难以平复。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 《学习导报》2010,(10):32-34
前些天,我到贵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这片土地上,望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随耀邦同志在这里考察调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兴义派我夜访农户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断浮现出耀邦同志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积蓄多年的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难以平复。  相似文献   

9.
李昌 《党史文苑》2007,(3):26-30
我与耀邦初识,是在1939年的延安。那年秋天,以王稼祥同志为主任的党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按:此机构成立于1938年11月)听取各个根据地来延安的同志的报告.为中央的相应指示准备意见,大约每两周开会一次。我参加了这个委员会,耀邦时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也是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了这项工作,我们经常见面。其实,这之前的1938年9月我第三次到延安时,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0日,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原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室主任刘焱在淮安市梅园宾馆二楼召开的《周恩来和平与发展思想》研讨会上发言说,由于他在工作中发现周恩来自己填的入党时间有误,就写了考证文章寄给小平同志,小平同志批给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室方面认为事关重大,可以进行研究,于是,刘焱同志就把这篇考证文章发表在南开大学学报上。因为当时胡耀邦同志任总书记,刘焱又把刊有考证文章的刊物寄给耀邦同志。后来耀邦同志也把这件事批给了中央文献和中央党史两个研究室。他们就联合打报告给中央,终于将周恩来的入党时间由1922年7月改…  相似文献   

11.
梁衡 《学习导报》2013,(12):28-28
徐惟诚同志向我讲了一件事。"文革"结束不久,他在胡耀邦家中碰到一位老同志,发牢骚说:"现在无事可做了。"耀邦说:"怎么可能?共产党员永远不会无事可做。实在不行给邻居的孩子们讲故事总可以吧。"他记住了这件事。惟诚同志自66岁从部长岗位上退下后,自告奋勇地到出版社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修订,一干就是14年。修订到尾声时一家杂志社请他写卷首语,一写又是6年。说是卷首语,实际是每期讲一个故事。当读者打开油墨芳香的第一页时,就听到一个老者的声音,在耐心诚恳地说事析理,与你谈心。中国人讲故事而成名成家、名垂青史的大多走搜怪求奇、惊世骇俗的小说家之路。  相似文献   

12.
1955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受团市委的委托,去接来广州视察团工作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等候的还有陶铸。耀邦晚上11时才到达,他先与陶铸谈了一会,然后转过来与我握手,并说明天早上我到团市委,到时再说。接着,他便同陶铸一起走了,由省委负责接待他。  相似文献   

13.
1耀邦同志诞辰95周年,逝世21周年了。作为曾经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的人员,我以深深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回顾当年有幸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学习和战斗过的日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要受到社会或他人的影响。在我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人对你的影响最大、最深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耀邦同志!“四人帮”被粉碎后,耀邦同志先后在中央党校、中组部、中宣部工作。每到一个单位,他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大无畏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20周年。耀邦生前对青年干部的成长倾注了毕生心血。缅怀耀邦同志对我的7次接见,我热泪盈眶,7次接见时的教诲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广东党史》编辑部同志: 你刊今年一月号有于光远同志《向他祝贺,为他高兴──记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胡耀邦》一文中,涉及在中央为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杨献珍等六十一位老同志平反中的一些事情。可惜光远同志现在已记不清了,我就趁此机会把这件事说一说,以免今后以讹传讹下去。 于在文中说:“在平反冤假错案问题,我只做过一件事,就是曾彦修和我曾经写过一个对‘六十一人案’平反有用的材料。”“后来中央为六十一人平反的文件,用了曾彦修和我的证明材料。”“从过程上看,可能我先在口头上对耀邦讲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出生于现在的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但他的祖籍在何地,却有几种说法:有说江西省乐安县的;有说江西省奉新县的;有说江西省高安市的,例如,湖南作者陈利明同志在《耀邦夫人谈耀邦》一文中 (载江西《党史文苑》 2001年第 1期 ),就明言胡耀邦的祖籍是“高安县的浯塘 (今龚坊乡浯塘村 )”。凡此种种,令人莫衷一是。   近期,笔者就耀邦的祖籍问题,走访了相关地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请教了耀邦的亲属,经过一番考证,认为胡耀邦的祖籍是江西省乐安县龚坊乡浯塘村。   考证期间,笔者先后接触到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 1994年…  相似文献   

18.
我与耀邦初识,是在1939年的延安。那年秋天,以王稼祥同志为主任的党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按:此机构成立于1938年11月)听取各个根据地来延安的同志的报告,为中央的相应指示准备意见,大约每两周开会一次。我参加了这个委员会,耀邦时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也是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了这项工作,我们经常见面。其实,这之前的1938年9月我第三次到延安时,就已听人说  相似文献   

19.
报刊文摘     
1980年6月23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送来耀邦同志的一份批件:“任穷同志:今天上午,我找电力部李锡铭、李鹏两同志谈了话,我对李鹏的印象较深.他告诉我,1948年我们派了21人去苏联学习,‘文革’初期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我要他开了一个名单(差两人).据说大部分都不错,特转给你.”当时,李鹏提供了19位同志的名单,他们是:邹家华 55岁 邹韬奋之子国防工办副主任叶正大 53岁 叶挺之子国防工办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1977年12月19日,胡耀邦同志到中央组织部正式上班。当时,正值粉碎“四人帮”不久,冤狱遍于国中,拨乱反正的工作刚刚起步。组织部门落实党的实事求是的干部政策的阻力很大。但耀邦同志以一个共产党人的磊落品格,坚持全面平反冤假错案。他认为,这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促使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好转,迎接新的历史任务的大事。每天,他亲自批阅群众寄给他的信,亲自接待找他解决问题的人。当时,中央组织部门前,每天都有许多上访者,就连北京东城富强胡同6号耀邦同志住宅前,也常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