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民主发展状况的天然尺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一、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简论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显著特点刘建华发展人民民主,建设民主政治,是邓小平同志一个极其鲜明的政治思想。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154页)以邓小平同志建设...  相似文献   

3.
葛红梅 《党政论坛》2013,(11):19-21
党的十八大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公民政治参与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公民政治参与,要求我们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现代公共哲学作为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哲学形态,致力于深度反思与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骏锐 《学理论》2011,(32):30-3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因此,研究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构建和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对实现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与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权实现的直接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应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关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则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情况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分析原因并思考对策,有利于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锋 《党政论坛》2011,(17):25-27
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民主发展状况的天然尺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隋,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公民政治参与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公民政治参与,要求我们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现代公共哲学作为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哲学形态,致力于深度反思与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共性问题,其内在倡导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价值理念,为扩大和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一本研究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好书肖浩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古建佳同志、科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其具体内容有: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对我国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与扩大我国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而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和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当前在参与政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一定领域和一定程度上的参与缺失 ,并形成了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对此 ,我们要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进一步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 ,扩大我国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无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设计规划者。从1978年12月以来,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指...  相似文献   

13.
一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根本目标之一。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同上,第187页)。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人民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当前,深入研究和进一步落实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思想,是在全面总结我国和社会主义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百废待兴、百事待举,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  相似文献   

15.
隗金成 《学理论》2014,(7):16-18
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方法,使全党全国人民得以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凯 《学理论》2009,(31):3-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文明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实践,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奋超 《学理论》2014,(7):47-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而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是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从一开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实践经验,区别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充实丰富协商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8.
梁纪毅 《党政论坛》2009,(15):30-32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在《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的许多文章中都作了深刻的阐述,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民主监督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在学习中,初步领会到,其主要的基本观点有: ——实行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经由基层群众自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