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是对人类实践模式创新意义的概括和总结。面向21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仍然是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求生存,快速发展是面向世界,竞争综合国力优势的“领导权”。但无论是求生存,还是谋发展,不仅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也是经济学的难题。2005年以来中国理论界又一次展开了对公平与效率的热烈争论,有同志还提出了在今天应当坚持公平优先。文章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的实践,对公平与效率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研讨,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萨缪尔森,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尽管其人生曲折,但这位天才教授仍学术成就非凡:不仅让“沉闷的科学”变成诱人的富于激情的学科,而且让经济学持久地站在时代的潮头和经济学的锋刃之上.更让我们缅怀的是其深厚的中国情结,萨缪尔森曾经写道:“就政治经济而言,中国无疑是个正在重新崛起的大国.”如今,经济学的阳光正在洒遍希望的田野:一代宗师生前所愿的“重新崛起”正在中国转变成现实;他的学术睿智与治学风范正激励着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永远“不辞劳苦”并“有希望到达科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一、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主要功能是“理念论”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仍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实践理念论和价值论功能,它要从根本上认识、理解和说明这个时代和现实的精神,又要从这种“精神”中提升出“精华”,还要把这种时代精神的精华实现出来变成现实,同时又要对这种实现了的现实加以评判。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哲学的实践理念论功能更加突出。就一般意义来讲,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意味着哲学的首要功能,是在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出一种时代的核心理念(精华),以作为时代的文化支撑,然后再通过实践把这种合…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化用中国古代词汇而提出的具有深刻的文化蕴涵的概念,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精神。在我国古代重要典籍中,《周易》中有“与时偕行”,《庄子》中则有“与时俱化”。这两者其实就是“与时俱进”的原型。古人在《察今》一文中也明确指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相似文献   

6.
丁小燕 《新湘评论》2023,(21):23-24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以苏州为实践样本,进一步阐释了人文经济学研究所聚焦的主题内核,即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要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还要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人文经济学这一新命题的提出和阐述,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拓展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转型之一: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学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中心主题是研究改革,发展是作为改革的目的放在改革的框架中。1986年《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就明确提出“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1996年《“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仍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看作“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可以归结为“改革经济学”或者“过渡经济学”。它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岁末,上海《社会科学报》发起了“中国经济学寻根”的讨论后,各地学者踊跃参与研讨,发表了一些有创见的见解,现将有关论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渊源问题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学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者的次序是依据已经起作用的时间长短排列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反映较少,但它对中国当代经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经济演变的土壤,对当时和现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政府的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9.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念范畴,也有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实践范畴,体现了民族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一次提醒我们,构建中国经济学大厦,寻求其在世界经济学林应有的话语权,虽然面临着“创新”与“接轨”的努力和选择,然而我们决不能为接轨而接轨,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践和实际,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予以批判性的吸收借鉴,使其成为创新的理论来源,由此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指向,以人文关怀的社会科学为风格,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大厦。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新实学”,既是中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充分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21世纪,只有在“返本开新”(或“推陈出新”)的基础上,中国实学才能逐步地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新的哲学体系。“新实学”主要新在两点上:一是必须准确地全面地把握时代精神,从哲学价值观高度,回答与解决时代提出的各种新问题;二是必须超越“旧实学”的理论架构,吸纳人类各种新的哲学思维成果和新的研究范式,构建中国“新实学”。构建中国“新实学”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提高“文化自觉”意识,走哲学“综合创新”之路。坚持多元诠释学方法。构建中国“新实学”,是“提高国家软势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2.
问:经济学向何处去?答:有的同志提出“经济学向何处去”这样凄凉的问题,类似“哲学的贫困”,似乎经济学也已到了穷途末日.实际上,现在不是经济学向何处去的问题,而是经济学如何发展的问题.迷茫困惑之日正是经济学发展大有希望之时.问: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任务是什么?答: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在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既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也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而是从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型经济.这种转轨型经济有自己的特点.以宏观管理为例.传统的计划体制已被削弱,而市场经济体制很不成熟.两个体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都会产生一种适应变革伟业的时代精神。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急剧变动的时期,也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孙中山的进取精神,就是这一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孙中山的进取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知亦行”勇于实践孙中山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观点,就是人要有点“冒险”精神,凡事不能都认识清楚了,“准备”好了再去干,绝对的未行先知是没有的。要勇于实践,在干中求知,在干中前进。他一再号召人们要“无所畏而乐于行”,“知之固应行,不知更应行”。他坚  相似文献   

14.
廖华玲 《党课》2020,(5):104-105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个著名的文艺观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指文艺应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战“疫”,诗歌不能缺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多元性和经济学的稀缺性等特点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提供了必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学底蕴表现多种多样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 ,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文化上认同和接受 ,也易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条化 ,同时也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进行校正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起创新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辩证地把握了道德的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为“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  相似文献   

18.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有人认为,“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能解救中国”。这显然是错误的。旧中国的经济论坛和大学讲坛,欧美经济学占据霸主的地位,但它救不了中国。解救中国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那末,对西方经济学究竟应该有个怎样的基本态度?这倒需要作一番了解和研究。现将在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有较大影响的经济思潮逐一作些简要的介评,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假说”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问题假设即“经济人假说” ,已经历了三次抽象或三个发展阶段 ,“经济人”也由“传统经济人”演变为“新经济人”。“新经济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新古典经济学 ,使经济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新经济人”也并非完美无缺。要想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研究 ,就必须对人做出正确的抽象。对此 ,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弘扬创新精神 实现特区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20年来,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和区域性经济中心。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是深圳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坚持和弘扬“敢闯、创新”时代精神的结果。放眼未来,深圳要迎接挑战,再创辉煌,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敢闯、创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