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乡愁是人生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如何留住"美丽乡愁"?《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栏目《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一文给出了答案:留住乡愁需产业支撑。生态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日子,即要"面子",也要"里子"。《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介绍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象州县发展绿色林果业、容县发展循环农业等一系列举措,把生态乡村建设融合到发展新产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基层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要顺应自然,留住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山水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是要不填湖、慎砍树,就地取材造景,随坡就塆植绿,让乡村融入自然。至于"乡愁",不管你想与不想,故乡在哪里,乡愁就  相似文献   

3.
江仕敏 《创造》2019,(4):15-2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什么是乡愁?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说,乡愁就是乡村的文化记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乡村文化,是许多游子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和不可复制的“精神家园”。好山好水的美丽生态是乡愁,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也是乡愁;留住乡愁,既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激活乡村文化,用文化留住乡村的“根”。  相似文献   

4.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而南宁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愁就是一座村史室。从2014年起,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南宁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在全区率先探索开展市级示范性村史室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充分挖  相似文献   

5.
<正>曾几何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蓦然发现家乡的山不再那么葱郁,水不再那样净洁,景不再那么熟悉。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要保护好祖国的青山绿水,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不知撼动多少中华儿女的心。为了让八桂儿女记得住"乡愁","美丽中国"战略的广西版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科学施策和精心谋划下,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实践,正孕育出春华秋实的乡村美景。2013年5月,我区吹响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集结号。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目标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首先在八桂大地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6.
正"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绵长的乡愁情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将传统村落保护列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乡愁是什么?这一直是文学家们和文化界人士深情描述和执着探索的主题。而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记住乡愁"以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民共鸣的社会情绪,更成为乡村建设、乡村创客及乡村旅游的核心价值理念。山坡上的小木屋,曾经留下了多少美好的童年时光;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曾经刻写着我们无数的快乐和幸福……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们容颜不再,魅力不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是该拆掉还是该保留,如何才能留住那份记忆那份乡愁?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6)
正以"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抓手,浙江不仅实现了品牌与产业的融合,而且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动力源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充满诗意的一幕,是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那乡愁又是什么?有人说是儿时的回忆,也有人说是熟悉的乡音,还有人说是舌尖上的家乡味道。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塑形,也要注重铸魂。进入新时代,乡愁已经从个体意义的情感型乡愁上升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治理型乡愁。以新型城镇化导向的乡村建设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产生消极影响,人口外流导致村落空心化和成员身份认同弱化,行政推动型移风易俗对传统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积极应对乡村振兴进程中留住美好乡愁所面临的挑战,需要超越“资源维度”和既有做法,更多地考量“治理维度”并创新路径。基于乡村社会基础和发展趋势,留住乡愁应着力从协同治理、下沉式治理、参与式治理、属性治理等维度推进。在实践中,要坚持以党领共治推动乡愁场域的打造,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要把留住乡愁作为重要民生问题,重视围绕乡村居民内在需求而重塑乡愁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乡村居民在乡愁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留住美好乡愁,增强民众的参与性、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刊登的《八桂大地的"美丽乡愁"》系列稿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消灭城乡差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美、农村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为减少贫困作出了贡献。文中好经验启示我们:生态乡村建设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需立足实际,发展富民产业,增强村庄发展内动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在绿水青山间寻得金山银山,探得发展先机,打造乡愁可寄、梦想可承、未来可期、令人向往的"未来乡村"?如何借鉴台湾乡村文旅发展模式,取其精华,学以致用?4月29日,以"守望乡愁携手乡创"为主题的2021两岸(温州)文旅融合与美丽乡村发展交流大会在温州举办,来自温台两地文创、乡旅行业等大咖相聚温州,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6)
<正>地图上的一个微点里,诞生了一个被称为"最年轻"、"最接地气"也是最能"雕刻乡愁"的电影节。扎根在土壤里的方言滋养了人的乡情乡愁,而这些"情"和"愁"也在反哺乡村。在越来越离散漂泊的世界里,方言,就是我们安放乡愁、守望故土的情感纽带。华服霓裳、香槟美酒、镁光灯360度追逐着光鲜亮丽的男女影星,红地毯上星光熠熠……提到"电影节",人们瞬间就能脑补出这些"高大上"的画面。然而,有这样一个"不按套路出牌"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口气读完了第21期《当代广西》"本期关注"的《八桂大地的"美丽乡愁"》一组报道,不禁心潮澎湃,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带来的巨变叫好,也为党员干部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高声点赞。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动腿动手,不怕脏、乱、苦,用自身行动带动村民积极清洁乡村环境,还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扭转农民群众污水乱排、垃圾乱丢的观念,树立科学文明清洁的生活生产理念。此外,党员干部还  相似文献   

14.
<正>走进"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省水美乡村"徐州市睢宁县高党村,绿树葱茏,白墙黛瓦的村民集中住房掩映其间;干净的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达,古色古香的甜油坊、乡学院点缀街边……面对这样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的画卷,前去调研的农工党员们连连称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盼什么?乡村振兴怎么干?这些问题都需要好好思量。农工党徐州市委会主委刘功俭,专职副主委马芳带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将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老百姓心里那一丝难以割舍的乡愁逐渐看得见,摸得着。乡愁渐近,基层的服务功能也得到提升完善,让村民享受到健全和便捷的服务。2016年底启动的"美丽广西·宜居乡村"活动,按照突出建好"一个中心",重点做好六项服务的总要求,一年多来,全区7152个行政村已达到标准并挂牌设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级就业、社保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群众文化体育、法律等六项服务覆盖率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村民办事不出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代表微语     
<正>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建议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在高山区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和农游民宿区,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三明市人大代表苏启绵  相似文献   

18.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里深深地吐慕着拳拳的游子之心,引起两岸同胞强烈共鸣。乡愁里,蕴含着台湾同胞对亲人同胞的思念、对回归故土的渴望、对两岸统一的期盼。也正是这股乡愁的力量,召唤着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积极投身到大陆相关省区、特别是福建省热火朝天的乡建乡创事业中;他们是乡村建筑设计师、乡村营造师、村庄规划师、文创设计师、生态“新农人”……他们正努力以自己的兴趣发挥热情和专业与专长,  相似文献   

19.
正"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如是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区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以好生态孕育乡村发展的后发优势,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好景色、干净无污染的农产品以及那一抹安详宁静的乡愁,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1,(9)
正农业,自古就是立国之本;乡村,不应徒留下难解的思绪乡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青年。如何引导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共青团江苏省委精准服务青年需求,带领青年建功新时代,唱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2019年,共青团江苏省委立足能为可为的工作实际,全面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创新实施"新农菁英"培育发展计划,建设"新农菁英"人才库、推出"新农菁英贷"、打造"新农菁英"产品库、开设"新农菁英"训练营、开展"新农菁英"就业见习等10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