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路过荔波县驼背树(地名)两旁的公路,大片连片桃林映入眼帘。当地农民通过在石漠化严重地带开垦种植连片桃园,桃花盛开之时,独特风景使当地成为一处休闲观光点,为荔波新增了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驼背树距荔波县城5公里,属荔波樟江河流域石漠化治理核心区,总面积18.7平方公里,种植有荔波血桃、枇杷、九阡李、糖梨等经果林达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荔波县生态良好,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做好生态经济这篇文章,对于拥有生态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荔波来说意义重大,将成为荔波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经途径。一、"一路一带"战略:荔波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地理位置来说,"一路一带"战略中,广西是一个战略支点,是中国大陆进入东南亚、挺进太平洋的主要通道,是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和核心区域。荔波地处贵州与广西交接地带,承东启西,南北交  相似文献   

3.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13,(14):16-17
徐霞客感叹荔波小七孔景区:"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公元1638年,在广西游历一年之后,徐霞客经南丹进入黔南荔波(当时隶属独山州),然后来到都匀府。这是他在贵州的第一站。徐霞客一进贵州,就被这里山脉纵横、层峦迭障的高原山区所吸引,特别感叹荔波小七孔景区:"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  相似文献   

4.
正把全域旅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努力让荔波旅游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成为贵州旅游升级版的"排头兵"和贵州南部旅游的"龙头"。自1991年荔波县樟江风景名胜区设立,荔波旅游从发端启幕到几何增长,已走过25个年头。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荔波旅游三次实现"井喷式"增长——2007年,荔波县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第二年,荔波旅游接待人数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5.
到荔波赏梅     
朱江 《当代贵州》2013,(5):32-33
荔波县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2006年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如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已成为荔波全县上下的共识。对于荔波而言,生态资源是自然的馈赠,在加速发展与维护生态中,荔波最终选择了生态文明之路,在发展之中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1月26日,荔波梅花节在岜町梅原举行。这是自2006年以来,荔波县利用境内独具魅力的野生梅资源,连续举办的八届梅花节。  相似文献   

6.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苗岭山脉之中,隶属安顺市管辖。 镇宁县历史上曾属(?)(?)、夜郎领地。宋代为和武州,元初改和宏州。元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改和宏州为镇宁州,"镇宁"之名始于此,至于"镇宁"二字因何而来则无从查考。明宏武十五年(1382)从镇宁、永宁二州划出部分地方设置纳吉堡于今镇宁县城。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于纳吉堡置安庄  相似文献   

7.
正"十三五"时期,荔波将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以全域旅游战略推动荔波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奋力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好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荔波。继荔波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2015民生示范工程"后,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荔波县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荔波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回望"十二五",荔波在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升级版的指引下,于  相似文献   

8.
4月16日,由荔波县委主办的"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荔波国际摄影创作基地"挂牌塈"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山水人文国际摄影大赛"在荔波隆重开幕。仪式由荔波  相似文献   

9.
正荔波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旅游警务"工作模式,创建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女子中队,让党旗在景区和县城飘扬,党员光彩在景区和县城闪耀,有效提升景区影响力和吸引力,确保旅游景区平安稳定和谐,为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秋高气爽的时节,前一阵还是晴空万里的荔波大小七孔景区内,一场突袭的暴雨让游客无处躲避。荔波县公安局樟江景区治安派出所副所长兼旅游警察大队女子中队队长杨琪来不及打伞,冒着暴雨一  相似文献   

10.
马芳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10,(18):69-69
荔波县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主题,着力开发特色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努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把荔波建设成为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11.
蒙隽  袁绍阳 《当代贵州》2017,(50):52-53
每年黄金周期间,大量的游客被荔波县水甫村吸引,来到美丽的民族村寨赏花、体验民宿.然而,以前的水甫村,曾是一座残破落后的传统村落,它的改头换面得益于近年来荔波县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荔波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旅游景观型示范小城镇建设要求,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已形成了以县城为龙头,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为重点,新农村为基点,从县、乡镇、村三个层面推动的小城镇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2.
荔波,布依族语。意为美丽的山坡。她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坐落在黔桂九万大山西麓,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荣获了“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野生梅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卫生县城”、“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景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贵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置有新添卫(卫所在今县城处).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析新贵县的平伐司、定番州的丹平司、龙里卫的把平司及大平伐司等地设置新县,县名取新贵县的"贵"、定番州的"定",合称贵定县.县治在今贵定旧治.贵定县与新添卫两个行政区并存,辖地各有所属.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新添卫,贵定县治移至卫城(今县城).1952年,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专员公署移至贵定县城,直至1956年撤销贵定专区.  相似文献   

14.
正荔波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提升党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荔波,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荔波县始终大力弘扬"心忧天下·敢走新路"的恩铭精神,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继续前行。近年来,荔波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正如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所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  相似文献   

15.
正未来五年,荔波将坚定不移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擦亮“地球绿宝石”,种好“旅游摇钱树”,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跨越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黔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荔波县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与2011年相比,预计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52.04亿元,增长2.49倍;固定资产投资达59.25亿元,增长3.76倍;财政总收入实现6.22亿元,增长2.06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1%。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市东面30余公里,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城龙山镇,因城东南有龙架山而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龙里驿,二十三年(1390年)置龙里卫。清康熙十年(1671年)撤龙里卫置龙里县  相似文献   

17.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贵阳市南面,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境在元代设有8个安抚司,又称"八番"。明代土流并治,有程番府、定番州等,统领各个长官司。程番府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迁往贵阳,改称贵阳府。定番州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设立,管辖原  相似文献   

18.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出现较晚,是1953年才有的。在此以前,这片区域一直叫平越。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平越安抚司,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1382年)升为平越卫。二十一年(1388年),裁平越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平越军民府,府卫同城。清康熙十年(1671年),裁平越卫,置平越县,为府附郭。二十六年(1687年),平越军民府改为平越府。嘉庆三年(1798年),平越府改为平越直隶州,同时裁平越县。民国3年(1914年)撤州改县。1953年7月,改平越县为福泉县,得名于县城内的福泉山。1996年,撤县建市。  相似文献   

19.
花灯艺术之乡、贵州南大门独山县是中国贵州高原南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县城东距荔波县樟江景区110公里,南距广西南丹120公里,北距州府所在地都匀市50公里、省会贵阳190公里,210国道(黔桂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  相似文献   

20.
荔波小七孔景区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境内,距贵阳市314公里,是目前世界同纬度罕见的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森林残存区.景区北面有一座七孔石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间(1847-1848),桥长40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景区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