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     
《小康》2009,(8):10-10
胡士泰 身陷力拓“间谍门” 近日,包括力拓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在内的四名力拓中国区员工被中国国安部门依法拘留,理由是这四人涉嫌为境外窃取国家机密。这一事件引发了外界对于铁矿石谈判重重黑幕的关注。有媒体评论,胡士泰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中国智慧”去为外国公司谋取利益,但是却是一个“缺乏爱国意识的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5日,胡士泰和他的另三名中国同事刘才魁、王勇、葛民强——他们是力拓集团中国铁矿石业务部门最核心的团队,被称为“最得力的四大干将”——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以涉嫌窃取国家机密逮捕。一时之间,身涉铁矿石价格战、中铝收购力拓事件等多起国际级经济纠纷的胡士泰成为中国和澳大利亚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从年初中铝收购力拓案开始,中澳围绕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力拓商业间谍案、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放映热比娅纪录片、澳大利亚向热比娅发放私人签证等问题摩擦不断,关系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4.
聚焦世界     
《小康》2017,(28)
<正>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麦格理集团:力拓可能出售100亿美元资产麦格理称,力拓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追随必和必拓的步伐出售部分资产,筹资最高达100亿美元。力拓最近完成了将CoalAllied动力煤业务以26.9亿美元出售给中国兖煤的交易。麦格理称,如果力拓出售剩余的煤炭业务,将可以再进账33亿-43亿美元。麦格理还建议,力拓可以通过出售Pac Al的高成本铝冶炼业务最多筹资28亿美元。据称Century Aluminium和嘉能可是力拓铝资产的潜在买家。麦格  相似文献   

5.
负有国家赔偿责任的错误刑事拘留条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有国家赔偿责任的错误刑事拘留的首要条件是违法拘留,即指侦查机关在采用拘留措施时违反刑诉法或者对被拘留人错误适用刑法,或者既违反刑诉法又对被拘留人错误适用刑法。文章认为,从“两法”在拘留活动中的关系看,错误适用刑法是违法拘留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错误适用刑法才有可能侵犯被拘留人的实体权利,才有可能产生国家赔偿责任,如果仅仅违反诉讼程序法,只侵犯被拘留人的诉讼权利,不可能产生国家赔偿责任。所以,违法拘留,应以错误适用刑法为前提。文章还对“无罪错拘”“拘留羁押”进行了全面分析,阐明了错误拘留羁押国家赔偿与不负国家赔偿责任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中国铝业公司与国际矿业巨头力拓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向身处困境的力拓注资195亿美元。6X初,力拓集团撤销此前与中铝达成的协议,转而接受必和必拓的收购请求.而后者出价却比中铝要低。中铝收购力拓的失败,反映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双重阻碍。  相似文献   

7.
拘留类文书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执行羁押的法律依据。拘留类文书包括《呈请拘留报告书》、《拘留证》、《拘留通知书》、《延长拘留期限通知书》。正确制作公安机关拘留类文书能提高公安机关办案质量、秉公执法,防止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事件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树立公安机关新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公安机关是唯一有权决定并执行拘留的机关,检察院与拘留权无缘。在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中,虽然赋予了检察机关以拘留的决定权,但并未赋予拘留的执行权。而在实践中的情形,使得刑事诉讼法这一规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错误拘留"和刑事赔偿中规定的"错误拘留"的含义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错误拘留"不必然引起国家赔偿后果,而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合法拘留"却可能成为刑事赔偿中的"错误拘留"。这种"合法"的"错误拘留"的赔与不赔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争议,直接影响到司法机关对错拘案件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获得国家赔偿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拘留     
拘留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其实质是调和国家权与人权的矛盾。我国现行拘留制度过分强调对国家权的保护 ,而忽视或很少有对人权的保护 ,应予改革。建立拘留制度时应考虑其人权属性 ,完善拘留体制 ,增设监督机制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驰 《人民公安》2006,(6):6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从3月1日起开始施行。据中国江苏网报道,江苏省公安厅法制处有关负责人在解读了这部法律时指出:“从3月1日开始,警方在查获卖淫嫖娼违法人员时,一律要对违法人员进行拘留并通知其家人,情节轻微的可以不拘留但要处以500元以下罚款!”该省公安  相似文献   

12.
●转变观念、树立人权保障意识●加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内部监督检查责任制●加强公安侦查部门与检察机关的配合与制约羁押是指对被依法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放在法定场所,予以强行囚禁看管的方法。羁押是与拘留、逮捕密切联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经依法逮捕或拘留就不可羁押。拘留、逮捕是羁押的前提条件,羁押则是拘留、逮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羁押的任务是由公安机关的看守所承担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124条、第126条、第128条对羁押的期限有详细规定。然而,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情况看,在侦…  相似文献   

13.
林波 《两岸关系》2006,(7):27-28
5月25日至30日,澳大利亚中国统一促进会一行19人在会长李涛的率领下访问了北京。访问团由澳大利亚中国统一促进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中国统一促进会、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国统一促进会、西澳大利亚中国统一促进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国统一促进会以及澳大利亚堪培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代表组成;成员以旅澳新侨、留学生和当地华侨后代为主。此次来访是为了向国内介绍该会近期以来在澳大利亚开展反“独”促统的工作情况,并听取国内相关部门对台政策的介绍。访问团也参观了解了祖国大陆的经济建设情况,以便为促进两岸统一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今年6月12日,湖北省枣阳市某小区一业主因用相机拍录棠法院执法活动被拘留。法院签发的拘留决定书上写着:“非法录制法院执行活动,干扰法院执行公务。”该院院长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没规定拍摄执法可以拘留,但习惯上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5.
在依法制裁违法犯罪分子时 ,常用到“拘留和拘役”、“罚款和罚金”的制裁方法。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一、拘留和拘役(一)相同点 :都是对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公民 ,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制裁方法。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二)不同点 :1 概念不同。拘留是公安机关对需要受侦查的人的一种紧急措施 ,把他在规定时间内暂时押起来。或是把违反治安管理的人短期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 ,是一种行政处罚。拘役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短期监禁 ,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罚。2 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除某些刑事拘留的情况外 ,被拘留者一般对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的移民人数逐年增加,移民种类多元化。受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澳大利亚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人才的国际争夺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对技术移民政策进行不断调整,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工人来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留学生不仅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群体,而且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7.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新刑诉法对强制措施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实了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期限,明确了具体执行的机关及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嫌疑人、被告人应遵守的规定、申请权和保证金制度;二是降低了逮捕、拘留的条件,部分地延长了拘留的期限,为取消收容审查创造了条件;三是延长了四类案件的羁押总期限,有利于全面查清案件真实;四是完善了强制措施的撤销与变更制度。文章认为,对强制措施的修改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全面改革积累了经验,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拘留所条例     
第614号《拘留所条例》已经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第19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对下列人员的拘留在拘留所执行:(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拘留行政处罚的人;  相似文献   

19.
何芳  阮兴文 《创造》2019,(6):62-64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激发了中国投资者新一轮的海外投资热潮。除了“一带一路”国家外,中国在许多具有资源互补性的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以澳大利亚为例,根据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2019年6月公布的报告,2017年至2018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达237亿澳元。但是,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实行国家利益审查制度,这使得很多中国投资者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投资时遇到诸多障碍。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审查制度,如美国有对外国投资者的“国家安全审查”,加拿大有“净利益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刑事拘留是司法机关为查明案情对犯罪嫌疑人采用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而在侦查案件时,常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的规定使用该强制措施,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称之为错误拘留。《国家赔偿法》规定司法机关应对此承担国家赔偿责任。但是,国家法律中对错误拘留的规定并不详细,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侦查机关的先行拘留权不易区分,所以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打击犯罪。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错误拘留的概念和内涵   《人民警察法》第 12条规定:“为侦查犯罪活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