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宗教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宗教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和深刻的影响,全国55个少数民族约1.1亿人口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信教民族地区,宗教和教育合二为一,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的据点,又是大大小小的教育中心。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边疆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边疆农村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在西藏的宗教政策,是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的具体实施和反映。它体现了党的宗教政策的性质。在西藏,由于宗教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复杂性、影响大等特点,所以,党的西藏宗教政策更为世人瞩目。党在西藏贯彻的宗教政策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经济结构、文化心理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和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西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地区,它不仅比内地特殊,就是比其他边疆少数民族更有特殊性。”因此,“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  相似文献   

3.
华南少数民族妇女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妇女是华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社会角色。一方面,女性宗教偶像崇拜表现较为突出,形式多样。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妇女也积极参与各种宗教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性别的功能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华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内容与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妇女在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 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而且它们往往又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宗教信仰极其广泛 ,宗教问题经常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成为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问题中的敏感因素之一。所以 ,把握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 ,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于我们正确对待及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区别   1 含义不同。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 ,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为…  相似文献   

5.
张国庆 《前沿》2014,(23):92-94
当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流失极其严重。大多数蒙古族学生不知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有些中小学的蒙古族学生连"成吉思汗"是谁都不知道。蒙古族历史文化严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蒙古民族教育制度不完善,国家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相关法律的缺失。因此,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由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边远省份,明清以前基本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明代彝族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并用彝族文字书写了大量有关历史、哲学、历算、宗教、医药、文学、夫文、地理等内容的历史文献,广泛流传于民间。除彝族外,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同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世代口耳相传。这些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急待挖掘和抢救,以期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智慧结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其载体进行传承,从载体的形式上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民歌、器乐、歌舞以及戏曲等四种形式。从内涵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在此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阐释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载体,并分别从社会功能、宗教、地域等角度剖析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钱宁一、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与基督教的传播在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中,基督教的传入,无疑是一个有重要历史影响的事件。它翻开了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发展史重要的一页,改变了其社会的宗教结构,冲击了他们的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问题。 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废除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但历史形成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使少数民族在享受各种平等权利时受到影响;传统的经济布局,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加之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时期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前沿》2013,(12):199-200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校接受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股新生力量.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习俗、生活方式、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汉族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心理、品德等自身特点,新时期如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和管理是我们高校管理者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婚姻习俗上看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法律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婚姻习俗上看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法律冲突蒋莹由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道德、宗教等演变而来的习惯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或制约了少数民族的文明进程。与执行本民族习惯法相对应,法律冲突现象自古至今一直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婚俗是少数民族习惯法中最具特...  相似文献   

12.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政策。在这个基本政策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尽力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速度,国家在财政上特地设立了各种扶持专项资金。我们贵州省在这些专项资金中,享受有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少数民族聚居建设费、少数民族机动金以及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等,每年扶持的总金额八千多万元。这些扶持资金,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建设、农村电话建设、文教事业建设、医疗卫生建设、水利建设、水电建设、农林牧业和轻手工业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区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各种宗教的信教群众约占总人口的60%左右。特别是农牧区各少数民族农牧民几乎都信仰某种宗教,因此,在新疆要完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做好农村宗教工作,最大限度的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除了具有现代体育的竞技性,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的群众性,多与民族音乐和歌舞艺术有机结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对外开放和民族交流的媒介,对于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萨满仪式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少数民族历史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宗教功能和社会功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了解萨满仪式音乐对于了解少数民族宗教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极其重要,应对其加强保护和传承。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萨满仪式音乐正在消亡,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少数民族萨满仪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少数民族中又有多数群众信仰宗教。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这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的新课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宗教问题又往往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运用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一切从实  相似文献   

17.
韩烨 《传承》2009,(14):74-75
西宁卫是明朝边陲要地,系河西走廊的屏障,历史地位十分重要。明朝占领西宁卫后,十分重视对它的经营,设置卫所,建立统治秩序。同时,招抚少数民族,优容宗教,实行"土流参治",扩大西宁卫与中原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政协天地》2014,(2):32-32
福建是全国宗教大省,五大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海内外影响。目前,全省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6323座,县级以上爱国宗教团体271个,信教群众达一百多万人。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文化、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表达宗教情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以来,普米新村被列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建设,村寨成为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融合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普米族历史、宗教文化为一体,突出新村的自然美、环境美、历史文化美。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背景,生态环境呈现出严重恶化趋势。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运用先进的法律机制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环境现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