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今天提出"以人为本",虽然在字面上与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的提法十分相似,但它却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其科学根据,是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积极成果."以人为本"是对以"非人"为本的否定和抛弃,是要强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出"以人为本"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雷建武 《共产党人》2006,(23):39-40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科研院所的主体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加强科研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要放在教育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思想行为,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激励他们在科研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3.
谢少娜 《世纪桥》2008,(1):88-89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创新管理是当代世界各高校教育管理的共同趋势。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的创新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有育才的开明、识才的慧眼、容才的胸怀、用才的胆识、爱才的诚心,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观视角解读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菊  王静波 《求实》2005,1(2):30-32
经济本位价值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它一方面催生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人沦为物的奴隶 ,造成人在某种程度上的异化 ;人成为单纯的工具性存在 ,而非目的性存在 ;导致社会信仰危机和人的精神家园的丧失。在对经济本位价值观反思的基础上 ,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实现了从经济本位价值观向人本位价值观的转移。确认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及其在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把人本身看作是目的 ;消除异化 ,实现人的本质回归 ,最终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多种渠道选择、使用人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构筑人才高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7.
试论以人为本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强 《探索》2005,(1):42-4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党的建设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求,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把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区别开来;另一方面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制度设计和价值目标等方面使党的建设真正体现以党员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通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用人环境.提高人才素质,全县人才总量、人才布局和人才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820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247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要求政府政策在制定与执行中要考虑到保障普通居民的利益,而社会中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要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就要对目前政府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我国人大制度,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让公众能更多的参与到政府政策的决策与实施中,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教育“以人为本”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以人为本”和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与时俱进”的课题,同时也是当前高教改革的重点领域。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是使个人实现“全面”的、立体”的和“自由”的方式存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夯实个性化教育这一创新教育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依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体现在人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人才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在人才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人才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在人才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党课》2010,(13):9-9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世界上那些最有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都是人才集聚的高地,都是对人才最有吸引力的热土。要确立人才强市战略,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大力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加大人才投入、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的生活条件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原则,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通县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人才强县”战略为目标。强化措旌.狠抓落实.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全县人才工作呈现出“六个新”的良好局面,为大通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消息作为经济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对经济工作,以及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要报道好经济消息,让经济消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树立"以人为本"的采访、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玉华 《求贤》2008,(10):40-40
企业在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