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彝族人的宇宙观念中,虎是万物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神君.  相似文献   

2.
老虎要飞     
他姓虎(虎柏枝),是只地道的“东北虎”(原籍吉林)。只可惜9个月的虎崽,下肢就残了、软了、撑不起身子了。好不容易学会走路,身子拧成麻花,被起了外号“S”,——这不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么?  相似文献   

3.
最近,本刊编辑部邀请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及本校从事哲学、文化学、人类学、文艺学教学和研究的部分同志,就神话思维模式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近年来神话之所以倍受学者们青睐,除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原因之外,还在于它的思维模式本身。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从思维学这个角度看,神话既是原始人对世界万物秩序的解释模式,也是解释者自身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在神话中,既包含着被解释着的世界万物的秩序,也包含着用来解释世界秩序的思维程序,这二者在神话中是尚未分化的。事物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思维形式也是这样。用现代人解释世界秩序的思维程序往前推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神话思维模式的特点。现代人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秩序的思维程序,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因果序、行为序(行力效果)、矛盾序(对立统一)和系统序。用这种思维程序往前推移,我们可以发现,原始人在神话中,在解释世界万物秩序时,把一切都简化为行为秩序,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应,即把世界万物及其变化都投射为一种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天下雨与庄稼成长、太阳落山与天黑,都是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由此,有的同志又提出,人类最早的观念是万物有灵这一提法不一定确切。从神话解释世界万物秩序的思维程序来看,万物都有行为,但万物不一定有灵,如“雨”、“太阳”、“树”就不一定有灵。万物有“行”论要早于万物有灵论,灵的观念的出现,要比“行”的观念晚得多。马利诺夫斯基不同意泰勒、弗雷译的万物有灵论,但他没有提出新的概念来代替,这个新的概念,是否就可以叫做万物有行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那年5月10日,是母亲节。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跑到保安公司附近那个很小的邮电代办所。这里早已挤满了和我一样给家里打电话的打工族,好不容易轮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按下了号码。“喂!”那边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妈妈,您好!”我冲着电话欢呼。“虎儿,虎儿……是你……”电话拨错了?虎儿是谁?她又是谁?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妈妈呀!怎么才半年时间,就连妈妈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一直没收到你的信,可把妈妈想死了……”电话里传来轻轻的抽泣声,但她丝毫不容我插话,继续哽咽地说道:“虎儿,这半年你们保…  相似文献   

5.
“雙頭虎”     
在中國民間,認為虎為百獸之王,是威武雄壯的象徵蚨趥鹘y工藝品中,出現很多虎的形象,如小孩戴的老虎帽、穿的老虎鞋、睡覺用的老虎枕頭等。雙頭虎是山東省的民間工藝製品,係用棉布縫製而成,內墳糧食作物的皮殼,如穀殼、蕎麥皮等。其大小不一,既可以作兒童玩具或工藝品陳列,又可以當作小孩枕頭用。製作時,採用誇張和變形手法,着重突出老虎的頭部。色  相似文献   

6.
<正>春节除旧布新,可以给当代人通过一种年底清理的方式,在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它给顺利的人更多的梦想,也给许多不顺利的人以希望。新春祭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同一的思想是整体中国人认识自然的核心,《易》把"变"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其变化而产生阴阳,根据阴阳建立六十四卦,在众多复杂多变的事物中,提出"天地人"的重要概念。《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把"天"、"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气力,而不是西方意义的"神"。  相似文献   

7.
印象刘保忠     
刘保忠曾在人民日报的采访报道中被称为“虎书记”,对于这篇文章,吉林市残联副理事长于彬向我提议说可以命名为“虎书记新传”,标题真好,我却未敢窃用,“虎书记新传”决不是在这两天采访,三次交谈,千把字文章能写得完的,我虽有自知之明,却也知道这个“新传”终会被书写,并且正在被书写着——那是一条条残联的政绩写在纸上的,也是一位位吉林市的残疾人写在心里的,这位虎书记,威风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8.
虎年话虎     
一年春作首,百兽虎为王。2010年是中国的庚寅年,传统生肖中的虎年。虎是百兽之王,自古以来备受国人尊崇、敬畏和喜爱。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虎的诗篇,或以虎喻苛政,或以虎喻亲情,或以虎讽无义。值此虎年新春到来之际,将笔者收集的有关  相似文献   

9.
说虎三题     
<正> 观念中的虎原始人往往把某一物类奉为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古籍记载来看,虎是经常被古人奉为图腾的物类之一。《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豺、虎为前驱,以鹰、鸢为旗帜。”描述了黄帝联合以上述各飞禽走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部族争战的情形。以虎为图腾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尚黑崇虎,以黑虎为图腾。彝族人死后火葬前,尸体要裹上虎皮,象征其  相似文献   

10.
<正>巍巍五指山,悠悠南圣河。2015年4月21日,农历乙未年三月三,五指山市水满乡黎峒文化园黎祖大殿和三月三广场上,数千名黎族儿女,共同祭拜袍隆扣,缅怀先祖业绩,祈求祖国昌盛。袍隆扣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始祖。传说袍隆扣撑天万丈,以彩虹为担,以道路为绳,采沙石造山川;踢高山凿沟壑,化汗水成江河,以毛发造森林,为黎民和万物创造了良好生存环境。袍隆扣恐天塌落伤及百姓,便撑开巨掌,擎牢苍穹。巍峨五指山,便是袍隆扣伸出的一只巨掌。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物联网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上海世博会期间,利用"车务通"智能系统,成功疏缓了每天上千万流动人口的压力;利用"e物流"智能系统,轻松地完成了陡然增加的海量物流:利用"人员查询智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物联网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通的网络。美国把物联网作为"危机时代的救世主",欧盟、日本、韩国都提升为"智慧地球"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2.
酒。高原。撑天的酒罐,壮丽了南高原的蓝天。用百年铸就的利剑,刺穿红尘封住的酒坛,烈性的酒液灌满滇西。  相似文献   

13.
心愿     
一朵花,摘了好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好久,天睛了也记不起收;一条路,走了好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个心愿,许下好久,到实现的那一天,才发觉,它已深深的印在心头。 ——佚名  相似文献   

14.
虎年·虎地·虎联葛磊1998年是农历的戊寅年,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寅属虎,今年应为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武雄壮。色彩斑斓,步伐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人们常把勇猛的士兵称为“虎贲”,把勇敢的将军称为“虎将”,把险要的关口称为“虎口”。在中国不少地...  相似文献   

15.
钱莹 《新东方》2007,(11):52-54
一、"无为"的内涵"无为"是顺应"道"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道"是自然无为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老子提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4]。  相似文献   

16.
宇宙万物都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彝族先民对这个普遍规律有着朴素的辩证法认识,一言以蔽之,就是“变”,彝文作。 “变”的哲学观点,从古彝文记载和彝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充分表露出来。 一、“变”的现象 彝族先民认为:天、地、人和一切事物在产生和发展中不断地“变”。据《西南彝志》、  相似文献   

17.
(一) 面具,俗称“假面”,我国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称之为“脸壳”或“脸子”;藏语称面具为“巴”,意思是用泥巴制作的面具。陕西凤翔有一种源于西周的“虎脸挂面”,雄伟、怪诞,当地人视其为驱邪镇宅的神物。无独有偶,在我省豫北地区的获嘉县,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用布制作的“虎脸挂面”玩具供幼儿玩耍,据说能起到驱邪护身的作用。 面具起源于史前人类的“图腾”崇拜。面对这些超自然的怪异面具,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混沌初开、风雷闪电、猛兽出没、人兽共存的旷古时代。万物有灵,神人合一。那时,人类自身的脆弱与强烈的生存…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5)
正作为重装空投骨干,空降兵某部二级军士长蔡条阳在新一年中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撑"好重装空投的这把"伞",让它更好地盛开在祖国的碧空蓝天之上。蔡条阳是空降兵某部二级军士长,他说,如果"伞"是空降兵的"名片",那么"重装空投"则是朵朵伞花中犹为绚丽的一朵。因为有了重装空投,才实现了空降兵从"一人、一具伞、一杆枪"的"空中步兵"逐步迈向了配备重型装备的"空中合成部队"。  相似文献   

19.
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酥诞生的节日。传说中的耶酥是否存在,无从考究,当然也就无从知道耶酥的生日。根据罗马历书记载,罗马的基督教徒是从公元336年才把12月25日作为耶酥生日来纪念的。后来逐渐被东方教会所承认。为什么偏偏选择12月25日为圣诞节?一说该日为罗马帝国于公元274年规定的太阳神诞生日期,在这一天纪念耶酥诞辰系取耶酥为“正义的太阳”之意;一说该日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北半球从这一天开始白昼变长,黑夜变短,人们将此看成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命人将以前通行…  相似文献   

20.
“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哲学概念 ,它常与“天命”、“道”、“性”、“德”等相提并论。一些古代思想家甚至认为“和”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相传为子思所作的《中庸》说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庄子亦说 :“至阴肃肃 ,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 ,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庄子·田子方》)。荀子则说 :“列星随旋 ,日月递 ,四时代御 ,阴阳大化 ,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