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逢农历六月第一个属马的日子,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乡团结村的壮族同胞家家都要精心染制五颜六色的花米饭,欢庆壮家的传统节日--花米饭节.  相似文献   

2.
周雍  黄嵩 《今日民族》2005,(7):42-43
去年7月26日,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乡团结村委会汤东壮族村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的海洋中,壮族同胞们纷纷拿出自己精心染制的七色花米饭,与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客人一起欢度壮族人民最兴奋、最快乐、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花米饭节”。花米饭节是屏边县壮家人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属马的日子。节日期间,村民们都要放下手中的农活并休息三天。期间,男人忙着杀猪宰牛,操办丰盛节宴;女人们各自发挥技艺,染制花米饭;老人相聚在一起,畅谈农业生产经验;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寻觅自己的心上人。村寨里呈现出一派欢乐…  相似文献   

3.
<正>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他们对吃特别讲究也善于钻研。富于特色的菜有花米饭、酸笋、烟熏肉、干酸菜等布依特色菜。花米饭花米饭是布依人的专利,将糯米饭染得色彩鲜艳、五彩斑斓,并由此赋予米饭无尽的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调。花米饭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要选择上好的糯米淘净晾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花和叶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地浸透米质,米  相似文献   

4.
韦世平 《今日民族》2002,(10):43-43
扁米,壮族群众称“侯暮”,为云南省广南县壮族群众制作的一种传统美食。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每年金秋收获季节,壮族人民都欢庆“新米节”,节日期间家家杀鸡宰鸭,吃新米饭,喝新米酒。姑娘们从田间摘来半黄半绿的青糯谷,脱粒扬净后放到热锅里炒香,然后用碓舂至颗粒扁平,簸净糠麸,就成了壮家人独有的、又香又软的壮家扁米。扁米饭做成后,家庭主妇先盛上一碗,请家中长者品尝,祝愿“尝新长寿”。再用新鲜芭蕉叶包上一包送到娘家,表示“送新送福”,充分体现了壮家人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扁米又是壮家人招待客…  相似文献   

5.
回忆父亲     
父亲在一天天衰老,以前每天能吃三个花卷伴些水米饭和菜;后来是每天两个花卷伴少许水米饭和菜;再后来只吃一点水米饭和菜,饭量越来越少……我每两个星期为父亲剃一次头,每天最少一次去探望他,偶尔因事或身体欠佳不去,父亲总会亲切地询问。父亲为每日能见到我,曾在我的面前流泪说:爸爸老了,身边就你一个女儿,一天看不到,我想啊!以后的日子,不管怎么忙、怎么累,身体怎么不适,我都尽力抽出时间多陪陪他。如果丈夫能在家做饭和照顾孩子,我会坐在父亲身边,听他唠叨陈年往事,但我的眼不时会溜向电视,而无闻父亲的絮语,父亲也…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春节 过年时荡秋千为纳西族所喜爱。不过,立秋千时要由当年结婚的新郎去立,结秋千绳则是新娘的事。傈僳族春节 泸水县的傈僳族,春节期间喜欢在温泉举行赛诗会,俗称:“澡塘会”,兰坪县和泸水县的傈僳族都远道赶来参赛,先洗澡后赛诗。诗会连续七天七夜,有唱古代民歌的,也有唱新民歌的。壮族春节 壮族与汉族一样,过的是农历新年。除夕夜,壮家人做好次日一天用的米饭,叫“压年饭”,希望来年丰收。过年包的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有的地方还举办“歌墟”,附近壮族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对唱山歌。拉祜族春节 在沧源县拉祜族的村寨,春…  相似文献   

7.
苗家花山节     
周雍 《今日民族》2002,(7):31-32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苗族人民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为了办好为期三天的娱乐活动,屏边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的苗族同胞都要纷纷赶到花山场上踩花山。每年腊月中旬,花山场的主办人就要选择地势较高且开阔的地方,确定踩花山地点,并高高地竖起一根木杆(俗称花杆),花杆上系着红蓝绿色彩带,随风飘扬。节日开始后的每天清晨,当阳光还缠裹在轻纱般的薄雾里时,苗族人民便扔下手中的酒杯,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欢笑,向徐徐飘舞彩带的方向,从四面八方鱼贯而行朝着花山场涌去。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是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6-26
壮族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家庭还包制1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红棉万树照金曦,赤土千村郁碧枝。昔举长缨斗顽敌,今挥巧手谱新词。世代情深系陌阡,千家神注地生烟。泥香醒梦挥椽笔,绘出文明亮丽天。(一)(三)(二)千帆竞发惠风行,群力神威动地灵。生态循环钱袋鼓,畅怀新寨见雏形。碧椰红树影婆娑,宝岛花明绿梦多。芳讯东风传海外,春潮鼓荡壮吟哦。(四)海南文明生态村吟草(七绝四首)@张业琳  相似文献   

10.
时逢美国国殇节(近似中国清明节),有三天假期,亲友们都到华府小聚。事有凑巧,前一夫收到表兄从北京来信,信中说:  相似文献   

11.
正"铜鼓歌舞扬句町,七彩壮锦缀缤纷;三月花街求佳偶,笑靥桃花双双还。"3月30日,云南省壮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者兔壮族三月花街节系列活动在广南县者兔乡拉开帷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壮家儿女载歌载舞欢度佳节。开幕式当天,来自各地的文艺队从者兔中学出发,沿途巡演展示各自的拿手绝活。伴随着古老的铜鼓声,文艺队将壮族传统技艺、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壮家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过春光烂漫的三月,我们迎来甲午年温暖的清明——绿,染深了大地,花,香透了城乡。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春节、三月节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春祭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多地多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自然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  相似文献   

13.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7,(15):51-51
在北部湾风生水起的今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片发展的热土也不乏美丽迷人的旅游去处。北海的银滩早已享誉海内外,南宁的大明山、青秀山、昆仑关,钦州的三娘湾、八寨沟,防城港的金滩、十万大山,玉林有“三名景区”、云天文化城,崇左有德天跨国瀑布、宁明花山……随便拿出一个景点都能让游客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4.
正"天下风情何其多,岭南广西一大箩"。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以充满原生态特质的生活习俗,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壮文化风情。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广西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向歌圩涌去,欢乐的歌声在壮乡大地萦绕。武鸣赶歌圩、融水苗族斗马、崇左花山骆越始祖祭祀大典、大新民间"侬垌"节……你方唱罢我登场。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区共有360多个较大的"壮族三月三"活动点,比去年增加了110多个。  相似文献   

15.
地区传真     
《当代广西》2014,(8):8-9
正田林县展"中国壮剧之乡"魅力4月18日至30日,2014百色田林·第四届中国壮剧文化艺术活动周期间,"中国壮剧之乡"田林县将连续10天上演58场壮剧,汇聚全县58个业余壮剧团参加展演,这个精彩不断、欢乐不停的壮剧艺术盛会,将让观众从中领略到壮剧的文化魅力。近年来,田林县重视壮剧文化艺术的挖掘、传承和发展,扶持和壮大乡镇村屯组建业余剧团,对北路壮剧剧目进行集成出版,着力打造北路壮剧  相似文献   

16.
<正>哈尼族神话传说彰显了惩恶扬善的价值观,涵盖了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等多方面。哈尼族有个传统节日叫"活洗扎",即"吃新米饭",每年新米饭上桌前,都要先舀新米饭喂狗。这个风俗来自一个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不会耕种,不会纺织,饿了吃山茅野果,冷了用兽皮树叶裹身,饥寒交迫是常事。为了拯救人间苦难,摩咪然蔑(天神的女儿)冒着被惩罚的危险,偷出谷种带到人间分给人们,  相似文献   

17.
米饭是市民经常食用的主食,米饭大致有蒸、焖、捞3种烹制方法。实验证实,捞饭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只相当于蒸米饭的5%,甚至更少。采用高压锅、电饭煲或微波炉做米饭,大米中的营养保存较好。用大米煮粥时,无论是煮白粥,还是豆粥、菜粥,都不应该加碱。因为加  相似文献   

18.
1多年前的一个深秋,年长我15岁的三姨来到镇江,独自一人将我带到遥远的北方生活。那时,南京长江大桥还没有建,列车开到江边,先是一节节地拆卸开,再一趟趟地上船过江。旅途,是那么的遥远和寂寞。可我不知遥远,不懂寂寞。我依稀记得,三姨将我搂在怀里,一片片地剥云片糕喂我。她是个心肠极软又非常俭朴的村姑,她是舍不得吃半片云片糕的,只是偶尔用舌尖将手心里的云片糕渣子舔入嘴中。原本二十多个小时的旅程,又加上四个小时的晚点,她愣是未进一口米饭,只是以白开水充饥。直到我长大后她才告诉我,说是一来舍不得花钱,二来怕买饭时人多把我挤丢了…  相似文献   

19.
国人旧俗,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春节的庆祝活动要延续整整一个正月.出了正月还有一个节,這就是农历的二月二,人们都习惯地把这一天叫做“龙抬头”.我国北方有这样一句农家语:“二月二龙抬头,抬头遍地牛”,意思是从这一天开始,  相似文献   

20.
欢乐的节日     
包罗万象花山节 屏边是云南省唯一一个苗族自治县,苗族花山节自然成为屏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苗语则称为"奥道","奥"意为吊唁或祭奠,"道"意为山坡,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 "花杆"是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要选细高笔直的树,立杆以确定地点、树立标志,立花杆时,花杆顶端必须朝东,从东方往上直立起来,表示苗族的发祥地在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