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55(1):F0003-F0003
布依族的历史久远,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 文字记载史实,但口头传承丰富。传说、故事、古 歌(纪事歌)、酒歌、儿歌等等,反映了布依人过 去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俗活动铜鼓祭祖、庆节日、 思祖德、驱邪恶、畅心胸,鼓声深沉。铜鼓成为全 寨人共同的文化遗物。婚嫁、丧祭、 “六月六”玩 山节,还有“正月末”,直到过大年,节日较多。 很是热闹,显示出布依人的民族风采。  相似文献   

2.
节日是生活的高潮。竹子的节是一个一个的高耸之处,用“节”来表示生活的高潮.亦可以体认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如果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美.那么.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展现。节日活动.往往关系到民俗的各个方面,既有生活或生产等物质民俗也有信仰、游艺等精神民俗.当然.更有组织制度民俗的种种表现。节日的文化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布依族首届“牛王节”于2004年农历4月8日(公历5月26日)在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乡老董下寨(布依村)隆重举行。夏历四月八日的布依族“牛王节”,是农耕、稻作民族的节日,是“牛王”的生日,自古以来布依族是以“牛为伴”、“牛为友”而兴旺发达起来的民族。关于牛王节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据史料记载:古时候,在一次布依族与侵略者激战时,一头大犊牛怒冲敌阵,用牛角将敌人挑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使布依族队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反败为胜,为布依族战斗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八日,又是这头大犊牛的生日,所以,布依族把这头…  相似文献   

4.
岁时节令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多表现为传统的节日,例如苗族的吃新节、布依族的王牛节、瑶族的达努节、水族的端节等等。这些节日虽然在各民族中各有其特点,但都以喜庆、欢乐为基调,为的是辞旧迎新、欢庆丰收,祈祝安福。因此,在这些节日里常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娱、体育等活动,使节日更加喜气洋洋、兴高彩烈。水族端节的赛马活动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5.
“三月三”节日民俗,遍及广阔的地区。我国南部的不少兄弟民族,如湖南湘西地区和城步县的苗族,贵州水城、惠水一带的苗族,海南宝岛上的苗族,广西的瑶族,福建、广东一带的畲族,以及同属古代百越的海南黎族,广西壮族,贵州的布依族,侗族等,皆视“三月三”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民族节日相当古老,本文拟就“三月三”节日民俗事象的丰富性,及其形成的多种原因和演变过程,进行初探,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2,(2):60
旅游中感受少数民族新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新年或盛大节日,民俗丰富多样,加之或迤逦或粗犷的异地风光,新鲜浓郁的年味儿已经扑面而来了!布依族:挑新水跳花会新水是布依人尤其看重的。有的人家在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拿着瓢盆  相似文献   

7.
黎伟盛 《传承》2007,(3):38-39
在广西宾阳县,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一举行的“炮龙节”。每年的这一天,宾阳街上人声鼎沸,群龙劲舞,鞭炮齐鸣,蔚为壮观。今年,宾阳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百龙闹宾州”活动是“炮龙节”历史上最隆重的一次,慕名前来欢度良宵的游客据说达到了20多万人。在传统民俗节日日渐沉寂的今天,宾阳“炮龙节”的喧闹颇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相似文献   

8.
论岁时节日民俗舞蹈的时空转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的民俗舞蹈大多是在特定的岁时节日里进行表演和传承,节俗的时空转 换生态链将节日和民俗舞蹈紧密的交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世居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名胜区的布依族,传统风俗古朴浓郁,喜庆节日多姿多彩.对歌节,就是众多节日中最为独特迷人的传统佳节,它是布依人联谊交友、青年男女对歌择偶的盛会.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总人口21O万;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民好歌善舞。在历史长河中,布依族人民或出于祭祀,或出于纪念,或出于激励生产,或出于解除劳顿,或出于表达爱情,因此,在他们的社会生活里,产生许多积极健康有益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不仅用歌来记述,且往往用古朴典雅的舞蹈来表达。在布依族民间,有着许多古朴、典雅、狙犷、健美的舞蹈,如铜鼓舞,织布舞,糠包舞,打粑舞,刷把舞,踢脚舞,板凳舞,棍舞,龙舞,狮舞等等。 布依族舞蹈一般都是在节日中进行,舞蹈与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布依族在各个历史阶段,为生产斗争,或因疾病灾害,或因死亡悲哀,或因丰收喜情,或因狩猎获胜,或因战争胜利,都有着一定的记述,久而久之,这些记述就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风俗节日。久而久之。人们又根据这些节日的来龙去脉编织成朴实优美,富有民族情趣的舞蹈,世代相  相似文献   

11.
和文 《创造》2015,(4):67-68
<正>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三多节",是纳西族群众祭祀民族英雄、保护神、战神"三多神"的节日,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利用举行"三多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玉龙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月20日,由玉龙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八期"玉龙大讲坛"举行"三  相似文献   

12.
肖湘 《中国减灾》2013,(2X):18-19
<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节日总是越多越好,不管传统节日还是外国节日,混着一起过又有何妨?只是找个借口放松一下,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中增添一点儿趣味性而已。不过,迟早要成为社会中流砥柱、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年轻人,也必须意识到在拥抱节日和假期的同时,探寻传统节日源头、了解中华民俗的重要性。"端午节"就是一个承载了两千多年民族记忆和文化的传统节日,其中所包含的厚重历史和美好情感值得我们好好珍藏、细细品味。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在《燕京岁时记》里有"初五为五月单五,盖  相似文献   

13.
瑞士人爱过节,各种节日名目繁多。我在日内瓦工作时,为了解民俗,曾观光过不少当地的节日;但最让我为之激动的,却莫过于日内瓦登城节了。 举行登城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2月。此时日内瓦已进入冬季,雨雪霏霏,天气总是阴沉沉的;但因为人们忙着过节,却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你若要问这登城节的由来,日内瓦人会告诉你这样一段历史。 那是在17世纪的时候,当时瑞士还没有统一,日内瓦是个独立但很弱小的共和国。它的强邻萨沃依公国(在法国  相似文献   

14.
世居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名胜区的布依族,传统风俗古朴浓郁,喜庆节日多姿多彩。对歌节,就是众多节日中最为独特迷人的传统佳节,它是布依人联谊交友、青年男女对歌择偶的盛会。“对歌择偶”并非布依族独有的习俗,然而,布依族的对歌择偶,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和迷人的风采。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布依、彝、苗、水、壮各族青年男女,都会身着盛装赶到九龙瀑边、多依河畔。他们相邀结伴,打擂赛歌,寻求佳偶。歌声送走太阳,蜜语迎来月亮。夜幕降临,寨外竹林中,河边树影下,微风荡出阵阵轻柔的歌声,悄悄的…  相似文献   

15.
认为贵州各族人民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运用了仿生学,在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间工艺、儿童玩具和民俗用品等诸多方面有丰富生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图片报道     
《中国统一战线》2009,(4):F0004-F0004
载歌载舞迎节日 在由广西自治区临桂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局主办的临桂县一年一度的瑶族传统民俗节日“禁风节”期间,身着民族服装的瑶族同胞,跳起竹竿舞、舞狮、彩调、打球、情歌对唱,与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和群众手牵手裁歌载舞。  相似文献   

17.
过伟 《当代广西》2004,(23):29-29
节日民俗,近几年来日益成为学术界和国家领导关心的课题。由于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了中国学者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研讨,提升了对节日的认识,而当前各种各样的新节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也引起学者关注和争鸣。节日习俗,包含节日由来传说、节日神话传说人物、节日祭祀、节日歌谣、节日服饰、节日饮食、节日祭品、节日歌舞、节日竞技、节日文化娱乐、节日交际、节日礼仪礼规、节日禁忌、节日心理等等,是综合性的民俗事象,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民族凝聚力,具有顽强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8.
章虹宇 《今日民族》2011,(11):29-29
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之始。到了立夏节,我国各民族都会举办不同的活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白族过立夏节又别具特色,除举办赶雀护田、开镰刈麦和“钓龙”送春等民俗活动外,还要吃花粥、饮花酒和喝立夏茶。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全省二千八百多万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有七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缔造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这些民族、民俗文物仅仅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先民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少的一部份。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原因,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总是令人不安地处在或迟或速的衰坏和消失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救和保护贵州高原上的民族、民俗文物,是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是博物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应邀参加了贵阳市布依族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译工作。由我执笔现已成书或完稿即将出版的有《黔中布依族礼俗歌·牛经书》、《布依族酒歌》、《布依族古歌》,共2.7万余行,约130多万字。 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五十年代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布依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拼音新文字。由于各种原因,布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