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北郊农民工家庭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流动子女家庭教育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等方面存在不足,其成因有个人与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文中指出社会工作可以从专业理念与工作方法上介入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进城务工的外来人口数量急速增加。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能在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但是由于工作性质和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造成对子女的家庭教严重缺失,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价值取向等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因此。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促使其健康价值观和培养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重新犯罪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起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如“两劳”、“一少”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问题未及时解决,社会及家庭的歧视和偏见,本身恶习尚未完全根除,一遇合适时机,便会旧病复发,走上重新犯罪道路。其中,家庭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仅就家庭教育的具体原则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则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培养的最初形式,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在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学校和社会的正面教育效果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关键取决于家庭  相似文献   

4.
李响 《政府法制》2012,(26):7-7
对世界各国首脑来说,在政坛上,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和所有普通父亲一样,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 他信:让孩子“受苦” 泰国前总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可是,他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当严格。  相似文献   

5.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状况,深刻地影响着罪犯的教育矫治。伴随着变革的深入,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有些服刑人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因犯罪服刑,而导致家庭“因罪致贫”,造成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未成年子女辍、失学,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救助帮扶贫困服刑人员家庭及其未成年子女,不仅仅是全社会的义务,也是监狱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沈洋 《中国审判》2021,(21):22-25
“当前,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焦虑情绪,有的是对未成年子女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有的是对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等行为疏于管教或者不知如何管教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共同推动解决。”日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家庭教育角度作出一些规定,帮助缓解父母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成韵 《检察风云》2012,(2):76-77
最近一段时期,媒体上热传“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迷惑。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之道。那么作为家长,如何从源头上认识家庭教育牵涉的众多元素,以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为科学合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便是《检察风云》2012年“家有儿女”系列文章想告诉读者的。  相似文献   

8.
“留一生廉洁给自己,送一份幸福给家人!”日前,山西省襄垣县审计局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家中均有一张写着这一警句的“家庭亲清联系卡”。“家庭亲情联系卡”共列出10项监督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承担抚养教育子女和赡养父母义务;是否在家自学专业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否利用手中权力参与宴请及其他娱乐活动;是否参与不正当的社会交往;是否参与封建迷信、赌博、色情活动;是否插足他人婚姻,追求糜烂生活方式;是否违反规定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及跑官要官;是否利用升迁、生日、婚丧等事宜收敛钱财;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形式之一的家庭教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和趋向进行分析,并着重从个体早期社会化、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功能的变化和特点进行探讨,对指导当前的家庭教育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除少数贫困家庭以外,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不再是如何增加智力教育的投入,而是如何增加非智力教育的投入。培养一个具有健壮的体魄、开放的心灵、健全的人格的下一代,比单纯培养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更为紧迫。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同学校教育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侧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有阳光性格的形成。生活中科学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事例很多,我们有选择地从一些介绍教育子女成功经验的出版物中摘编出部分内容,读者可从这些经验里获得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仅就我国制定保护青少年法规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谈点粗浅看法。第一,要坚持教育原则。一个青少年违法犯罪,除了青少年主观原因外,家庭、学校、社会是负有教育责任的。许多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和完善青少年教育工作,先后制定了青少年法规,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职责法律化、条文化,有章可循。匈牙利青少年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教育并供养青少年是家长的首要任务。家长对于子女在身体、智力和道德方面负有责任,并应在家庭中对这些条件首先给  相似文献   

12.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增加,出现了同性同居伴侣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和抚养子女的情况,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同性同居伴侣争夺子女抚养权的案件。以目前仍在诉讼程序中的“同性伴侣子女抚养权纠纷案”为基础,探讨了同性同居伴侣共同生养子女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对同性同居伴侣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建议。同性同居伴侣在共同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护子代权益;发生子女抚养权争议时,建议将儿童利益最大化作为抚养权认定的首要原则;另外,通过“互惠体外受精”的方式生育的同性伴侣,在抚养权认定过程中,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也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和参与子女成长的权利,建议结合子女意愿采取对子女成长最有利的抚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60年来家庭结构变迁发生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大背景下,在这一过渡中,如何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孙抱弘在日前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多元化倾向,在小型化家庭里,对待子女的教育也需要有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一、计划生育立法的形势与任务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和人口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计划生育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方面,我国的许多法律在各自的规范领域内贯彻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宪法原则。首先,《婚姻法》“总则”和“家庭关系”的有关条款(第2条、第12条)体现了与宪法原则完全一致的精神。其次,1992年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既从保护妇女人身权利的角度规定:“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第35条);又在“婚姻家庭权益”中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  相似文献   

15.
教育权之争——“孟母堂事件”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素一 《行政与法》2006,(11):71-74
“孟母堂事件”是一场发生在国家与公民之间关于教育权的争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国家作为教育权主体的地位,而未对父母的教育权做出具体规定。缺少制约的国家教育权力的膨胀造成诸多弊端。父母基于自然,有权主张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权,有权监督让渡给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权,家庭教育应有其合法的地位。当然教育权作为公民的自由权的同时,又具有社会性,家庭教育必须接受国家、社会、法律、法规的监督与指导,国家也有义务保障家庭教育的实现。这样,父母的教育权利与国家的教育权力(利)之间应该互相制约,以保障受教育人受教育权的完美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王建田 《中国司法》2002,(10):23-23
创办劳教特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办特色要面向改革开放,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创办特色的原则是基于劳教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法律法规决定的,在贯彻党的劳教工作方针政策和“三像”的基础上,务必做到:一是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原则;二是坚持劳教人员也是人,而且是特殊的人,要切实保障其合法权利的原则;三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四是坚持思想教育、劳动改造、环境陶冶、心理矫治、所内所外教育、自我教育等诸多内容和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并融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五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正确…  相似文献   

17.
李梦娟 《江淮法治》2008,(20):40-41
离婚率逐年上升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对子女的影响是最大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吟兰建议修改我国目前的离婚登记与诉讼程序:有10周岁以下子女的,不适用“协议离婚”;有10周岁以上子女的.在“协议”和“诉讼”离婚前都必须让子女表达其真实的愿望,而且应当由登记部门认真审查协议的公平性;同时设定离婚考虑期。至少应为一个月。  相似文献   

18.
张苗 《检察风云》2022,(22):40-41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中小学“双减”也为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空间。然而由于父母对家庭教育理解不准确、家庭教育知识不足等原因,在家庭教育中仍普遍存在父母不重视、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2):15-15
对世界各同的政治首脑来说,在政坛上,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和所有的父亲一样,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些政治大人物有什么样的“为父之道”。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权是教育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父母选择学校的权利和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目前我国对家庭教育权的保护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教育实践中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要让国家、社会、家庭三者在教育权利中保持制衡,就必须多方面加强对家庭教育权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