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市场竞争正成为大国技术竞争中最复杂、最重要和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作为霸权国,美国有着以不对称权力优势干预技术市场、重塑技术产业链的政治惯性,市场竞争与权力优势是美国技术安全化的动力追求与能力支撑。美国将技术与安全议题相联结,不仅能够挣脱现有规则与制度的束缚、阻断竞争国既有的技术扩散趋势,还可以动员和捆绑其他国家共同行动,达到最大化控制他国市场选择、保有和扩张国家市场份额的目的。因此,无论是美日半导体技术之争,还是在中美5G技术之争中,当处于崛起状态的竞争国使美国倍感技术市场竞争压力时,美国都以技术安全化手段,在国家和全球的技术市场选择中不断渗透意识形态与安全逻辑,动态持续对目标国进行安全化的塑造与打击。作为当下美国技术安全化主要的目标国,中国需要以更灵活的技术策略应对美国的技术安全化陷阱,从市场拓展、自主创新、企业管理和话语权提升等多方面对美国可能采取的安全化市场打击与压缩的行为作出应对。  相似文献   

2.
中俄区域技术合作升级模式的逻辑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科技合作升级模式的总体框架是从国际技术贸易和产业集群理论出发,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科技合作为主线、以产业为平台,以政府、大学、专家和企业等科研机构为科技合作主体,通过技术互换、技术互补和技术贸易三种科技合作方式的自动、互动的内在逻辑轨迹,实现技术合作的不断升级,促进产业形态的不断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层次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推进中俄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用于诊断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清学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情况,同时简述了家畜附红细胞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包括DNA探针技术、常规PCR和实时定量PCR。指出了上述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不足,期待这些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的大肠杆菌O157:H7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综述,将其归纳为3类:基于DNA的限制性酶切技术、基于特异靶标的PCR扩增技术、基于基因组特定位点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阐述和分析了这些技术所涉及的方法和技术特点。认为,大肠杆菌O157:H7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溯源追踪是防控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而基因分型是大肠杆菌O157:H7鉴定和示踪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引物设计方法、扩增原理和结果判定方法,概述了该技术在动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检测等兽医领域以及在动物胚胎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等畜牧领域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概述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以及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各种病原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预防控制非洲猪瘟方面,对上述检测技术和诊断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向21 世纪,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黑龙江流域的国际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应突出技术贸易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与人才资源的优势,更新观念,开拓国际技术、人才市场,完善引进技术和人才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推进技术和人才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赵明昊 《国际问题研究》2023,(5):71-97+140-141
技术因素在美西方对华博弈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地缘技术视角聚焦技术因素与地缘政治、大国竞争之间的互动关系。芯片是诸多新兴和关键技术发展的基础,在大国竞争进入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保障芯片安全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军事安全的关键支撑。美国从“内部制衡”和“外部制衡”两大维度推进对华芯片遏压,注重采取内外联动、短长结合策略,以拉大中国在芯片领域与美国的技术差距,阻滞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美国力图通过“现代产业战略”提升先进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并在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方面加大对华芯片技术封堵。美国主导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芯片联盟”,试图在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芯片技术研发、芯片生态系统重塑等方面加强与盟友协作,注重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力量形成复合型阵营。美国推进对华芯片遏压亦面临诸多制约,如美国芯片产业内部的博弈、美国政府与芯片企业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的进程、内容和发展动力等问题,重点分析了中美俄三方对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态度,特别是美方和俄方的官方与学界的不同观点。作者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中的问题及原因:交易量下降,围绕价格、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分歧等,但认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潜力和前景依然看好,同时对中国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作者为此提出了深化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武装无人机成为新军事技术的象征,理解其军事和战略影响成为重要的课题。在既有的讨论中,支持者沿着功能本位论证无人机让战争变成了精确的外科手术,质疑者从价值本位批评它将战争变成了暗杀。两派在争论中各执一端,但都共享了将无人机器物化和静止化的预设。这些技术预设限制了我们对无人机变革与战争关系的思考,为此,引入技术社会学的“社会-技术系统”的概念。该概念认为技术不是静止的,一直处在变革中,技术变革不是器物的变革,是与器物相关的系统变革,是技术与社会的共同演化。以此观之,无人机不是单独的器物,而是一个与社会无缝连接的系统,其演化的动力是技术利基、客观环境和社会制度三者相互作用,它经历了诞生、发展和制度化三个阶段。当前,无人机系统正处在制度化阶段,它与既有制度在资源分配、独立建制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冲突和融合。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和战略环境的剧变,这种冲突和融合将会长时间存在,这决定了当前无人机战争的含混性和复杂性。社会-技术系统的视角有利于思考技术变革和战争变迁的复杂性,并为应对未来的无人机战争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