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前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发展经过了基本形成阶段和调整阶段。在基本形成阶段(1949——1956),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引起了主要力量结构的重大转变;迅速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纵向政府体制的重大变化;伴随着二者的是权力向上"流动"的集权化过程。在调整阶段(1956——1978),有权力收放、试办托拉斯、包干三种形式的权力"流动"与调整。改革前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形成与调整为当前解决这一关系上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松林 《理论月刊》2014,(4):103-106
体制是确立相关主体间的基本的、宏观性的关系结构和基本制度结构。体制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着体制的输出。政府嵌于行政体制环境中,其公信力是体制内输出。行政体制塑造和体现政府公信力。行政体制改革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将政府公信力置于建立在结构主义立场上的体制结构与输出的分析架构,得出如下结论:体制性问题是制约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深层次原因;完善相应的体制是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体制创新,应以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为先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体制创新的经济基础;依法治国,为政府体制创新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政资分开,是当前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轨体制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渐进式”转轨之路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体制将会是计划经济成份与市场经济成份共存的混合体制 ,也可称之为转轨体制。转轨体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以一种稳步推进的方式顺利实现体制的转轨。政府须从培育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完善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 ,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实现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似文献   

5.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0):17-18
我国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如果从1978年算起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时间上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阶段文化事业出现了复苏与空前的繁荣。与复苏与繁荣相伴的是原有文化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在总体布局上,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层层建立专业文艺团体,重复设置,人财物浪费;在结构上,单一公有制,全部文艺团体由国家财政包起来;在分配上,严重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助来 《今日浙江》2008,(16):38-39
党的十七大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迫切要求,是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府效能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应赋予少数地方政府创新特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以后 ,地方政府只有不断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 ,才能有效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地方政府应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重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以市场改革和社会服务为基本导向 ,合理设置地方政府机构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地方政府的综合性制度创新。为此 ,应在加强对地方政府体制和制度创新的领导、指导和协调的基础上 ,赋予少数地方政府创新特许权 ,发挥地方政府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努力形成地方政府体制和制度创新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体制创新与公共管理职能重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体制创新的关键是重塑公共管理的职能 ,这是因为支撑政府体制的基本载体是其固有的职能 ,因此 ,只有通过弄清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机理来认识其创新的内涵 ,才能找到政府体制创新的支点。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政府体制创新的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政府管理的制度、技术、方式和方法指出了政府体制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3,(7):45-45
陈琦在《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3年第2期载文《县级分类管理体制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认为,现行县级分类标准制定距今已近20年,按原标准核定的机构编制数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相适应,造成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现有权责结构与新的制度环境变化不相适应。如:经济强县对权力扩张的内在要求强烈;  相似文献   

10.
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轨北京的进展、问题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北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为北京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政府职能转变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划分及其财政管理体制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阐述了财政管理体制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关系,介绍了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从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财政转移制度、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保障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蓝 《前进论坛》2016,(4):59-60
正一、中国扶贫的五个阶段和五种方式中国扶贫,从发展阶段看,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扶贫方式看,出现了五种扶贫模式。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1978年,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导致这一时期大面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因此,制度的变革就成为缓解贫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09,(5):37-37
周刚志2009年3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载文《中国地方负债与地方政府体制之变迁》: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县乡两级财政负债规模当在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现行层层分割的财政分权体制,基层政府处于财政资源分割的最低端,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其二是地方政府缺乏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缺乏硬性约束。我国几部宪法(1975年宪法除外)对地方政府的层级构架仅设置“省一县一乡”三级。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3,(6):95-95
丁国峰在《行政论坛》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宪法体制下,现代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不再仅局限于以直接指令、强制管理为主的方式,反而转移到以公共政策为重要手段的间接调控上来。公共政策与现代政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政府活动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公共政策对现代政府的主要法治功能为:一般功能在于彰显法律的权威与效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拐点真正到来由于这种政府实质性改革进展迟缓,政府转型落后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政府的强势依然如故,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内在冲突加剧,从而使公共治理面临新的挑战早在2003年,在中国面临深刻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不少学者就提出,政府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变革。后来笔者把这种转型概括为:从传  相似文献   

16.
政府体制创新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方面,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人们也看到,切实推进政府体制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既得利益越来越对改革起着阻碍作用,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政府体制创新必须正视这一事实,摆脱既得利益的干扰,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进展。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想谈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宁阳 《人民论坛》2022,(24):18-21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是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外在呈现为系统完备、成熟定型,并要随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高度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整体性构建。  相似文献   

18.
借鉴“企业家政府” 反思“后官僚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确为批判并超越传统官僚体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和许多有益的见解 ,但其固执己见使效率主义遮蔽了公共行政的公共价值。在对后官僚体制探索的更大空间里 ,需要立足于政府本质的法律定位 ,以公共精神为指引 ,以公共利益为旨归 ,实现公共行政模式和结构与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9.
提高行政效能,必须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做支撑。政府组织的高绩效实质上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政府体制和机构内部诸要素的合理组合;二是政府运行机制的灵活协调,并恰当地作用于管理对象的功能效应。从系统的观点看,政府体制和机构是一个生态的系统、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僵化的、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 以经济增长对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和对要索生产率的提高的依赖程度的差异,我们可以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五种类型:完全粗放型、粗放主导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