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流与支流     
所谓主流,是指对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起决定作用的方面,而支流指那些处于次要地位的方面。在自然界,每一系列河流域都有主流与支流之分。尽管支流流向各异,但是,根据主流来判断该流域的方向.始终是正确而有效的。在社会领域里.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像一股股历史潮流.都会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有主流与支流之分。同样的道理.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也只能是这一系列变化中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从事物内部和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去研究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两方面是不平衡的,一方是主要的,他方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随着矛盾的两方面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跟着起变化,  相似文献   

3.
转变政府职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状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真正实现转变却绝非易事。每走一步,既要突破各种僵化理论与传统观念的束缚,又要克服由于权力调整导致利益再分配而造成的实际中的阻力。因此,改革十几年来,虽在政府职能转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步子并不很大,致使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体系呈现出新旧交替时期的若干特征。其表现是:1.我国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微观管理权力已经做了一定的转移。农业、工业、商业、文教、卫生、科技等各种具体单位或生产者、经营者个人的权利得到了相应提高,增加了活力和积极性;政府的职能机构  相似文献   

4.
项宗西 《共产党人》2012,(14):6-7,10
正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这部哲学著作中,深刻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关系以及矛盾内部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他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从而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些哲学原理,是我们认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科学分析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入思考应对之策的科学武器。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审视、思考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城市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伴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人群乃至社会精神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社区的管理面临着城市各方面变化带来的挑战,管理创新是城市社区管理的应然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注重从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点出发,无论在对待旧机构、旧人员方面,还是在建立新制度、新政权方面,无不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创新思路。这一时期的工作特点主要体现为: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处置旧式国家机器,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国家机构,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许多先进工作经验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亮 《理论学刊》2006,1(5):20-22
建国初期我国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理论界对此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至今没有一个一致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社会性质的判断标准认识不同而引起的。实际上,根据“质为矛盾的统治方面所规定”的哲学原理,毛泽东很早就明确地提出了判断一个社会性质的客观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先后在不同的场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问题进行系统阐述,认为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1937年8月,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地指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  相似文献   

8.
形势教育是党和政府在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开展党的一切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正确认识形势呢?我认为,需要把握如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站在高处,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他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象黑格尔有时所说的)、变化中来观察事物”(《列宁选集》第4卷  相似文献   

9.
《前线》1986,(1)
文学从原始的形态发展到今天这样多姿多彩,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过巨大的变化、发展,文学的思潮、流派也有过许多兴衰更替。那么,文学的变化、发展、兴衰和更替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呢,还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密切相关的现象呢?是不可知的呢,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认为,文学的变化、发展、兴衰和更替,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密切相  相似文献   

10.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从它产生之日起,便在不断地改变其面目,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继而又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它发展的历程中,始终是新的社会因素经过积累,逐渐战胜旧的社会因素,推动着资本主义向更高层次迈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社会新因素涌现出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剖析,以正确认识其本质,进而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规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市场疲软(以下简称“疲软”),这是近年来人们时常议论的话题。供求矛盾格局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相对而言)的这种变化,时间长达一年有余,这在新中国建立以来40年的历史中是从没有过的,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把握矛盾双方的发展变化过程,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而为经济决策提供一些  相似文献   

12.
公私观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公私观的内涵与特性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从其内涵而言,当代中国农民的公私观主要包含社会身份、社会事物、社会价值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其特性而言,当代中国农民的公私观表现出了相对性、层次性、时代性、地域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救助弱势群体是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处于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问题异常严重且情况复杂。对此,党和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予以重视和关注,区分各类弱势群体的不同情况制定了积极的救助方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该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建国初期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的经验对今天的救助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事业需要创新精神○赵维东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并指出,这是关系我国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新,是实现事物发展的要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总是要走向繁荣进步的。因此,新陈代谢,弃旧创新是必然的,人类社会从“...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主要表现在问题论、两点论、重点论、统筹论、转化论等方面。问题论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管理;两点论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时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统筹论要求从全局出发统筹谋划、兼顾各方,使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相互促进,推动事物健康发展;转化论要求根据事物的辩证本性,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转化,能动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态发主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了诸多新的特点.这种变化的原因在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本文将着重于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对社会心态变化的影响之角度展开论述.并试图就如何疏导社会利益格局重组过程中的社会心态,使之朝着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展提出一些一己之见,一、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不同利益群体心态差异的产生体制格局决定社会利益格局,体制转轨从根本上说也是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同时,社会利益格局又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心态特点和行为特征.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随着平均主义分配格局逐步改变,个人收入的差距拉大和重新调整,使原来结构简单的几大社会群体迅速变动,形成了社会群体利益多样化的格局.与之相应,各社会群体、各社会阶层公众心态方面的差异性也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17.
《求实》1988,(9)
今年8月4日至7目,江西省党校系统在井冈山召开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与会同志就坚持生产力标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以下简称新秩序)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观点综述如下: 一、建立新秩序的客观必然性 (一)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上说,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个秩序问题。秩序是事物系统内部各方面有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几千年来对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一生孜孜不倦、苦苦追求。他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政治主张、治学理念、为人师表都赢得亘古不绝的赞誉。本文从6方面谈一谈他杰出的治学精神。第一,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治学品格。孔子生活的朝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一个礼崩乐坏、新旧交替的时代。在这种环境里生存充满了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08,(12)
清末官制改革是在来自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国社会矛盾十分突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这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此次改革带有很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王焱 《理论文萃》2006,(5):4-10
公共安全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物品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从人类社会产生时起,人们对公共安全就有着强烈的需求。然而人们又较少关心这种公共物品,在大部分时间里,公共安全成为人们熟知但却很少参与创建的公共物品。公共安全的提供总是交给国家和统治阶级,而公共安全也因阶级性而削弱了其公共性。如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以何种方式建立城邦时所提到的人们对公共事物与私人事物的不同态度问题。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多样化和个别化趋势;另一方面,公共安全的供给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私人企业也可以提供公共安全,出现了公共安全市场,政府对公共安全的管理正发生治道变革,其职能日益体现“公共性”。这些特征在城市社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中国正在进行社会转型,城市社会中社区成为社会整合的基础,社区也成为公共安全市场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