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生态恶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和任务。然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作为县级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和协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其机制上的障碍与弊端日益凸显,这就使综合决策的实施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需要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不断优化决策的形成机制,规范决策的执行机制,完善决策的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县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实施,推动县域宏观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东道国投资环境评估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与决策至关重要,通过应用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发展现状,选取非洲48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非洲境外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非洲国家投资环境进行分类,为我国企业对非洲投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以(劳动法》为统领,把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劳动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特区劳动体制改革和劳动立法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的法制环境。(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深圳特区坚持以(劳动法)为统领,以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目的,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通过劳动立法推进和保障劳动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结合全市巩固劳动合同制、推行集体合同制度试点的需要,我们起草和送审了(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深圳市企业…  相似文献   

4.
论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环境危机加剧,全球环保浪潮一 浪高过一浪。公众参与极大地推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已从个别国家的实践发展为公认的环境法准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相对而言,国家财力和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力量有限。没有公众积极参与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状况就无法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日益高涨的全球环保浪潮保持同步。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决策质量,加强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和支持,监督环境执法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国际社…  相似文献   

5.
包卫兵  徐培华 《民主》2012,(12):12-14
开展土地整治.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示范工程,是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推出的保护耕地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是保发展、保红线的结合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同时还能有效地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牵头单位,肩负着规划编制、土地整治政策、制度制定和项目实施管理等重任,要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决策参谋,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当好“先行官”。  相似文献   

6.
李子彬谈改革开放与政府决策《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2月19日同时刊登深圳市市长李子彬的文章《改革开放与政策决策》。文章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深圳的实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决策的若干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有益借鉴。文章指出,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政府决策范围、决策环境、决策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要求。文章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以来政府决策的实践,提出重点抓好五…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建设四个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和执行机制、社会影响评估机制、社会安全网机制和社会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了社会管理与决策的重要内容,是今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整体战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即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在内容的综合性、方法模式的先机性、过程的延续性、以环境与发展为综合决策指标四个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以"先评价,后建设"为指导原则,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连接宏观、抽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具体的、可操作的项目之间的桥梁。绿色发展是21世纪中国的发展选择道路,在战略环评中贯彻绿色发展原则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贯彻和现实推进。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决策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实践中,公共危机决策仍存在决策情景复杂多变、决策后果多重且关联、决策的支持系统有多元需求等困境。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公共危机决策的应对策略,分为战略规划和实践创新两个层面。我国推进解决公共危机决策的难题的进程大致可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三个阶段,目前,还需要进一步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基本原则,力争“渐进式”地解决公共危机决策的共性难题。公共危机决策的实践创新,则通过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的策略扎实推进“致灾因子—承灾环境—应灾主体”三要素系统优化、“责任—信息—情景”三要件有力支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社会评价”三指标同步提高,从而全面推进公共危机决策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优 化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 ,力争使上海成为国内外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 ,这是上海在新世纪中打造新的发展平台、促进经济与社会进一步腾飞的一项系统工程。一、城市综合发展环境的内涵什么是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我们认为 ,综合发展环境就是一切影响城市发展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总和。它既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 ,也包括政治的、法制的、文化的因素 ,是对城市发展直接或间接产生作用的各类因素的有机组合。这些因素能否达到相互协调、和谐统一 ,是衡量城市综合发展环境优劣的主要标志。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来看 ,综…  相似文献   

11.
For over a half century, various fields in the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debate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ce testing (NHST) in the pres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research results. A long list of criticisms has fueled the so‐called significance testing controversy. The conventional NHST framework encourages researchers to devote excessive attention t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ile underemphasizing practical (e.g., scientific, substantive, social, political) significance. I introduce a simple, intuitive approach that grounds testing in subject‐area expertise, balancing the dual concerns of detectability and importance. The proposed practical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allows the social scientist to test for real‐world significance,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sampling error and an assessment of what parameter values should be deemed interesting, given theory. The matter of what constitut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left in the hands of the researchers themselves, to be debated as a natural component of inference and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2.
李西杰 《学理论》2009,(8):8-10
摩尔元伦理学思想以远离现实、否认伦理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饱受质疑,然而,我们今天回顾其思想并非如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无任何实际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它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现实启示,即中国伦理学何以把握现实,伦理学家何以把握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3.
巴文泽 《学理论》2012,(12):1-3
冯友兰先生一生致力于高校教育,有着深刻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术独立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冯先生在学术独立的维度、举措、意义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对我们当下的高校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鲁音 《学理论》2012,(8):163-164
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它是指导大学生行为的一个依据。它包括人们的劳动态度,对劳动价值、目的、意义等各方面的认识。加强劳动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reconsiders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policy issue content and legislative significance in our study of lawmaking. Specifically, it demonstrates theoretically why lawmaking might vary by policy substance and empirically shows how incorrect conclusions would be drawn if lawmaking is studied by pooling enactments instead of disaggregating laws by policy issue content. It accomplishes this by bringing new tools, including a policy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a way to measure the significance of public laws, to help overcome an array of measurement-related problems that have stymied our ability to better understand lawmaking. The policy coding schema introduced is applied, by careful individual human coding, to every public law enacted between 1877 and 1994 (n = 37,767). The policy issue and significance data are used to construct a number of new measures of legislative performance and are useful to test hypotheses within studies of Congress and American Polit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曹泽铨 《学理论》2012,(23):81-83
中国法制现代化旨在通过制度与观念两个层面的法治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构建。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理念是当前社会提倡并追求的符合现代性价值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法律在立法与司法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虽与此内涵不同,但其中所包含的具有传统法意义与本土意义的和谐因素可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复合主体与城市治道变革——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杭州市政府深深体会到,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治道变革.为此,杭州市政府提出了社会复合主体的政策理念.经调研发现,杭州市社会复合主体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是一种治道新理念,对于城市政府的治道变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总结和思考,因为它为中国未来的政府治理模式.中国未来的城市治理,乃至中国整个社会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Accumulating tensions call into questi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which ultimately depends on public faith in the justifying myth. This article takes sustainability as a policy problem, an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significance of recent, scattered events in American politic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entral theory in the policy sciences. The resulting construct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decision processes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ontinuing task of the policy sciences.  相似文献   

19.
“从天上降到人间”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根源,正确理解意识形态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意义的思考路径是“从人间到天国”;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消灭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重要理论支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论述和思想,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维护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报应和功利是刑法的两大基本范畴 ,理论上对报应和功利在刑法上的意义的认识比较混乱。本文认为报应是刑法根据意义上的范畴 ,功利是刑法目的意义上的范畴 ,纯粹的报应论和功利论都是不可取的。但是由于各自的刑法意义不同 ,相应地在刑法理论和立法中对两者进行取舍、权衡时也不能等量齐观。因此 ,应在整个刑法范围内坚持报应优先、兼顾功利 ,并指出一些和此结论不一致的比较典型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