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抗战后期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派驻中国协调抗日的最高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曾与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发生了多次的矛盾和冲突。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派私人代表来华调解无效,最后将史迪威调回。这就是所谓的“史迪威事件”。本文拟对史蒋矛盾问题作一点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范俊彦在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始终是亚洲大陆地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有力地策应和援助了亚洲、太平洋和欧洲战场的盟军1战,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3.
简论敌后抗日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邹建民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虽然过去了50个春秋,但八年浴血奋战给人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强大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以民族大义为重,在极其危难的情况之下,开辟了敌后...  相似文献   

4.
桂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高晓林在民族存亡之秋,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本着爱国立场,从反蒋反共转向逼蒋拥蒋联共抗日,从内战战场走上抗日战场,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的斗争中,桂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都做出...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在民族战争的条件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本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又进一步向前发展而达到成熟。本文仅就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新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指出了抗日民族战争条件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第一,中国革…  相似文献   

6.
杨小燕  刘玉霞 《团结》2005,(4):46-48
冯玉祥将军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曾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民革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是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追求光明和进步,渴求祖国繁荣与安定。在抗日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高举手中的抗日大旗,在各个战场上奔走着,呼吁着,引领着无数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民众走上抗日的道路,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强而拼搏。一、反蒋是为抗日,保蒋亦为抗日。力主抗日,“精诚团结,抗战救国”是他的抗战精神所在。虽无实权,可抗日热情始终不减反蒋是为抗日。1931年,因中原大战失败而偏居山西的冯玉祥,闻听九一八事变之后是“肝胆欲裂”,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整整八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我们党在这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这里出发,开辟了广大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的指导中心,是解放区战场的总后方。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回顾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正是白求恩诞辰105周年暨来华57周年,我不禁想起《黄土岭战斗纪念碑文》上一段话: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率领医疗队亲临战场,出色地完成了救护伤员的任务。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一定强! 中国一定强!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一定强! 中国一定强!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这是一首英雄的赞歌,也是一支保卫祖国奋勇杀敌的战歌.歌中所唱的谢团长,就是率领“八百壮士”誓死守卫四行仓库的谢晋元.他的名字在当时的上海大街小巷传唱,激励着人们的抗日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10.
"史迪威事件"是抗战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民国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想必不会陌生. 事件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1942年1月,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矛盾愈演愈烈,1944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  相似文献   

11.
张蕾蕾 《学理论》2013,(3):96-97
韩国被日本占领后,朝鲜半岛人民在国内外展开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运动中始终把组建革命武装、进行抗日复国的军事斗争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在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朝鲜半岛的革命者先后创立了朝鲜义勇军与韩国光复军两支武装力量,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斗争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为争取朝鲜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3,(7):11-13
张学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l岁。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父亲觉得国民党实在是对不起张学良。他非常欣赏张学良,也非常心疼他,因为他是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主谋者之一。他主要是要抗日,要逼着蒋介石抗日。其实蒋介石还是抗日的,不过张学良总是觉得,蒋介石应该全力以赴来抗日。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全世界有84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先后参与或被卷入这场大战,军队和民众伤亡总数超过1.05亿,财产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其中,中国抗日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毙伤日本陆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中国人民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算起,至1945年9月2日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7,(6)
正在极其艰难的战争岁月里,东北大地到处传颂着父母送子上战场、兄弟并肩打敌人、夫妻携手去战斗的感人事迹。辽宁抗日义勇军将领赵庆吉、关世英夫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赵庆吉,1900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由于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庆吉就同几十个热血青年一起举旗抗日。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支抗日部队从几十人发展到一百五十多人,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5,(26)
抗日名将谈抗日战争本刊记者编者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肖克、伍修权、杨成武、吕正操、王平、张震和李德生等七位抗日名将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再现了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是最生...  相似文献   

16.
王新同 《侨园》2014,(11):21-23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除杨靖宇、张自忠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一位叫宫川英男的日本人。这位活跃在中国战场的"日本八路",牺牲时年仅25岁。山东老八路李洛夫和儿子,曾为他扫墓64年。5年前,其女孙雁鸣又根据父亲生前嘱托,将这位日本反战勇士的骨灰送回了家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创建起来的。这些抗日根据地,经过创建、巩固和发展,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19块解放区,总面积达到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逾1亿。在抗日根据地内,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七月一日上午,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大厅里,传来了欢声笑语。革命战争年代,几百名在华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同志,在《华东抗日、解放战争摄影展览》会上相见了。他们久久地站在这些曾付出了艰巨代价而留下的照片前,共同回忆着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和走过的革命征程。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05,(4):64-64
今年新华社讯、《人民日报》提供的材料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主力。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总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2100万,仅“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就达34万多,约占南京人口的一半。中国经济损失按照1937年的比价计算达5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和其它帝国主义以及国内各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降到次要的地位。当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不仅工人、农民、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内部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中,这时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是抗日还是投降的问题上。在抗日派内部,矛盾又集中在是积极抗日还是消极抗日,是联共抗日还是先“剿共”后抗日的问题上。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整个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左派和抗日派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