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凝聚力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它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一样,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一个民族的危难时刻,这种民族凝聚力首先表现为万众一心、热爱人民,把人民安危、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可化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大协作精神.在民族危难时刻彰显的这种民族凝聚力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全民族,是铸就民族凝聚力、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核心与深层力量。独特鲜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精神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与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生活态度。它属于历史范畴,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积淀,又催生于新的社会条件,具有鲜明的时代质素。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精神中的民族性精华与新时期的时代性主题的优化融合,不仅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更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增强国家意识、民族品格,提升民族综合国力和凝聚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祭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信仰行为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因子。祭祖具有巨大的教化、凝聚和传播功能,是团结家族和民族的重要纽带,是维护宗亲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服务。  相似文献   

5.
国民性是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的总和。一方面,国民性中的合理因素是构成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进而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本质和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凝聚力间接的重要驱动力,可以正确引导和规范民族凝聚力,因而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国民性中不合理的因素也会削弱民族凝聚力。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就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塑造,从教育青少年人手,培育中国人良好的现代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各成员结成统一整体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向心力和社会整合力。民族心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自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汉民族先进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认同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和共同主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尺度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中国国家统一、发展中国制度文化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时期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教育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找准切入点。文章从民族与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等角度分析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为进一步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明确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地位、作用,搞清当前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非常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并作出了一系列的深刻论述,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一、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这是面临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它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其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李建国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品格,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国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其内在的根本要求。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资源,本文从中华缘文化入手,从五缘文化中的物缘文化、物缘情结、家国情怀入手,阐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超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增强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其现实紧迫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必须倡导“五种精神”;就要强化“精神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在无文字时代或无文字民族中,口述档案作为文化传播方式之一,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密切相关。口述档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符号工具,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更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沉淀与凝聚力的体现。由于二者有众多的相似性,口述档案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是三个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和丰厚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构建民族新精神、创造中华民族的现代品格和时代风貌;有助于我们更广泛地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整体利益,齐心合力地为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中西文化的碰撞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凝聚功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挑战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农业民族爱国爱家的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宗法文化的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坚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方向,坚持兼收并蓄一切外来先进文化。坚持对先进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将永远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有力地增强民族凝聚力。而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基础;文化自觉包含道德自觉,道德自觉是文化自觉的核心。因而,增强道德自觉性,加强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软实力,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将有力地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也必将有力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个民族都具有民族凝聚力,因为民族凝聚力是具有普遍性真理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形成的基本因素是相同的,如相同的地域,相同的种族,相同的经济,相同的文化等等。但各民族的凝聚力有强弱之分,本民族的凝聚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强弱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