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挫折感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的主要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上的敏感和交往封闭,心理焦虑抑郁与自卑,内向和不稳定,缺乏自信心等方面。贫困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产生主要有经济原因、家庭教育与影响、校园文化影响等方面。对于贫困大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进行自立自强精神教育及抗挫折教育,进行自信心及责任意识教育,进行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这些问题又有很多是由于大学生所受的挫折引发的,作者在文中对大学生的挫折心理表现及原因做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进行挫折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初期的心理适应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大学新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早期心理矛盾与失调的原因,对于帮助这些新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走出心理失衡的困惑,使大学新生顺利渡过适应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杀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毁灭性问题。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低是导致自杀的又一原因。本文针对大学生自杀心理提出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犯罪中,激情犯罪占有很大比重,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矛盾的心理和易冲动的个性在外界挫折因素刺激下的爆发。对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应当从大学生自身以及家庭、学校多方面着手,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和法制意识,同时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以构建安定和谐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7.
自杀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毁灭性问题。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低是导致自杀的又一原因。本文针对大学生自杀心理提出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常常会困扰青年大学生,若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引发行为偏差。马加爵一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个新视野即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挫折耐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日益严峻,以经济问题为主要原因所导致的贫困大学生极端暴力犯罪现象也随之暴露。贫困大学生极端暴力犯罪心理的生成主要基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是因经济问题所引起的紧张心理,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问题导致低的社会控制。针对个体面临的客观问题,贫困大学生应当形成理性的挫折反应和准确的角色定位,努力平衡自身的需要结构,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扬长避短,实现个人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郁闷”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十分流行的口头禅。“郁闷”心理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和各类身心疾病上。其产生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大学生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适,确保身心愉悦,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1.
“郁闷”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十分流行的口头禅。“郁闷”心理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和各类身心疾病上。其产生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大学生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适,确保身心愉悦,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2.
高校暴力犯罪是由于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遭受的重大挫折、模仿学习暴力行为、情感荒漠化和心理能量积聚后本能释放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以情绪宣泄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净化社会环境并加大高校暴力犯罪惩罚的力度,陶冶并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以预防和减少高校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具体生活事件方面的原因,又有个人心理原因,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社会因素的作用。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社会隔离、模仿和社会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是当前就业环境下的普遍现象。学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化解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挫折,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调适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15.
挫折心理是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应,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受挫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客观外在原因及主观内在原因两方面阐明了挫折心理形成的因素,并对受挫个体心理上出现的积极的、妥协的和消极的三种自我防卫形式及其具体表现进行了详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受挫者进行思想教育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形成原因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行为是伤害别人、反社会的行为,它与文明背道而弛。个体受挫而又未得到及时的心理调节,就容易引发侵犯行为。因此,挫折是引发大学生侵犯行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受挫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冲突、压力大、心理不成熟、非智力素质低下等几个方面。控制大学校园侵犯行为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恰当的宣泄;控制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心理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心理挫折干扰了人的正常生活,影响了人心理的健康。作为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其心理挫折的情况如何,又是怎样解决心理挫折问题的呢?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样本分别来自费县师范、临沂师范和郯城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入伍干部对基层的艰苦环境存在"躲避心理"、对部队的行为方式不太适应、对个人愿望兑现难有失落感、面对困难和挫折感到无所适从。主要是入伍动机多元化、个人设计理想化、主体价值凸显化、意志品质脆弱化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对于大学生干部要抓好心态调整、坚持行为引导、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状况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大学生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改革,传统的“统包统分”被取消之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困惑,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误区 1.追求完美心理。追求完美的思想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身上存在。他们在择业时往往标准很高,既要考虑所选单位的地理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仇富心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富心理是指由于贫富差距加大而导致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富人的仇视和憎恨。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上仇富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仇富心理的特点和危害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现象,以消除仇富心理给校园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