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1,(7):28-2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苏木乡镇干部周转房等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为改善苏木乡镇干部生活环境,稳定苏木乡镇干部队伍,自治区计划启动苏木乡镇干部周转房和机关食堂建设项目。调研内容是:苏木乡镇干部的住房现状,包括在苏木乡镇所在地没有住房的干部的比例、无住房干部交通通勤问题的解决情况、周转房建设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房县县委宣传部、组织部杨守科、党天明同志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干部政策的落实和竞争机制引向深入,调动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乡镇干部队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也潜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乡镇干部...  相似文献   

3.
乡镇干部管理之我见赵经文目前,乡镇干部队伍总的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组织纪律松弛,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差。一些干部不比工作比待遇,不比能力比权力,不比贡献比享受,工作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的乡镇干部以权谋私,唯利是图、哪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乡镇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必须讲政治,提高服务能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对于乡镇干部来讲,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服务意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明确“领导就是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就是服务”。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其领导权是党和群众赋予的,乡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就是对农民的服务,对上级负责和下级负责。如果只是为了“跳槽”或为了晋升,那就违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乡镇干部要加强服务能力,第一、乡镇干部服…  相似文献   

5.
如雷 《半月谈》2005,(4):80-80
近读贵刊“读者之页”中的《农民不欢迎走读干部》、《乡镇干部不得违法行政》两篇文章.深有感触。乡镇干部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素质差,能力低,对群众生、冷、硬,工作有法不依.“在其位.不谋其政”,心不在焉.“走读”成风,甚至在一些地方“土匪”、“强盗”也成了乡镇干部的代名词。不错,乡镇干部队伍中确有害群之马,但大多数正派乡镇干部的苦又该向谁诉说呢?  相似文献   

6.
浅议乡镇干部的理论学习刘培廉乡镇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一个基础层次,是做好农村工作的依靠力量。农村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广大乡镇干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展示了今后十五...  相似文献   

7.
乡镇干部一定要扎根基层钟祖联乡镇党委、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组织者和指挥者,是搞好农村工作的“龙头”。绝大多数乡镇干部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在农村基层,努力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尽心尽力地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0,(8):44-44
<正>乡镇干部工作辛苦,因为工作不得要领,付出了很多,群众却不领情。一心为民,群众为啥不领情?这是许多乡镇干部的疑问,也是一个时代课题。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当好乡镇干部?到一些乡镇调研,一个现象令人担忧:许多乡镇干部工作不在状态,仅停留在传传话、递递信、填填表上,  相似文献   

9.
乡镇干部是农村改革前沿的排头兵,他们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支思想解放、精神振奋、开拓进取、整体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有部分乡镇干部对新形势下的考验把握不注,产生了种种不良心态,影响了于部的思想情绪,制约了农村_工作的iT一展。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不良心态作深入的分析,以便从根本上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一、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导致乡镇干部不良心态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C一是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进…  相似文献   

10.
乡镇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各地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加强乡镇工作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进一步创造乡镇工作的良好环境,凝聚广大乡镇干部的正能量,为全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取消农业税前,乡镇干部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进村入户,向农民收取税费和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乡镇干部不得不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满足他们基本的意愿。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农业税前,乡镇干部与农民群众是打成一片的。这个打成一片就使得乡镇干部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这些经历过取消农业税前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现在仍然是农村基层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成为农村基层的"中坚干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中坚干部"继续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发挥作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仍然可以做到"大事不出乡镇,矛盾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12.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查乔传秀近几年来,安徽省舒城县委紧紧围绕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这个工作中心,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进程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干部队伍培养教育、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有机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刘春元 《传承》2011,(4):33-33
乡镇干部,身处工作的最基层、最前线,位子不高,却责任重大。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上级的精神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推进,当地人民群众福祉才能得到更好保障。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作用发挥不到位,各方面的工作就都会受到影响,上级精神也会执行乏力,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和谐稳定。所以说,乡镇干部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4.
如何转变乡镇干部作风,构建服务型乡镇,让广大身在基层的乡镇干部工作重心和工作力量下移,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5.
黎耀成 《政策》2004,(9):60-60
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前沿,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乡镇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模范实践正确政绩观,努力把基层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乡镇干部实践正确政绩观,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深入基层察实情。这是实践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乡镇干部尽管人在基层,但并不等于深入基层。惟有“身入”和“心入”群众之中,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  相似文献   

16.
当前,乡镇干部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才能把工作搞好。一要变重“政绩”为重创业。为群众办实事出政绩,是每一个乡镇干部应尽的职责,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乡镇干部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创出了不少政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但也有的乡镇干部因“政绩”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感和不满,甚至出现了“政绩”越多,群众怨言越多;“政绩”越大,农民负担、当地财政包袱越大的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不够端正,或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或急功近利、短期行为。这样的“政绩”,表面上闪光,实际上劳民伤财,既伤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又损害了自身形象。二要变重事务为重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乡镇干部理应及时转移工作重心,更多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而实际上,不少乡镇干部仍是忙于应酬,有的甚至把正常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看成是负担、麻烦。这种只要群众干事、不为群众办事的作风,势必淡化、疏远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三是要变重号令为重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调整,农村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靠发号施令对农民进行直接管理,尤其是有些乡镇领导干部,做群众思想...  相似文献   

17.
赵弟云 《传承》2012,(15):27-27
对于“兵头将尾”的乡镇干部,如何在“解放思想、赶超跨越”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就是要求乡镇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升,立足现实、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掀起新一轮干事创业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重症须用重药──关于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张德美乡镇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农民群众脱岔致富、左右农村局势的中坚力量。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大局的稳定,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  相似文献   

19.
乡镇干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者,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最直接的纽带和桥梁,乡镇干部能否安心农村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是否能很好地在广大农村中贯彻落实和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然而时下乡镇干部“厌乡思城”现象十分普遍,约占在编人员35%,组织部门接到进城的请调报告日益增多,乡镇干部在县(市)走马灯一般团团转,群众讥讽为“铁打的乡镇流水的官”,这些“厌乡思城”族,对进城后单位选择,职务安排一般不提过份的要求,有的甚至要求组织部门保留原级别,进县城机关作一般干部使用,他们尽管…  相似文献   

20.
取消农业税前,乡镇干部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进村入户,向农民收取税费和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乡镇干部不得不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满足他们基本的意愿。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农业税前,乡镇干部与农民群众是打成一片的。这个打成一片就使得乡镇干部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这些经历过取消农业税前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现在仍然是农村基层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成为农村基层的"中坚干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中坚干部"继续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发挥作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仍然可以做到"大事不出乡镇,矛盾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