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唯物史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处于自由竞争的历史时期,经过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如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如何预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对唯物史观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2.
留日、留法群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就两大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而言,留日群体重视社会主义学说和运动,留法群体重视阶级斗争的理论;就唯物史观来说,留日群体强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论",留法群体强调唯物史观的阶级性,重视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认识和观察社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而言,留日群体侧重对资本主义的学理性认识,指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留法群体则侧重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和特征的认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留日、留法群体特别注重在实际的运动中和社会组织中发挥表率作用,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留日、留法群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两大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而言,留日群体重视社会主义学说和运动,留法群体重视阶级斗争的理论;就唯物史观来说,留日群体强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论”,留法群体强调唯物史观的阶级性,重视要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认识和观察社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而言,留日群体侧重对资本主义的学理性认识,指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留法群体则侧重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和特征的认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留日、留法群体特别注重在实际的运动中和社会组织中发挥表率作用,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建立社会主义新世界的理论。它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固定的棋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三个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革命导师曾阐述过三个主题,其主题的使命各具特色。在深化改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深入研究这三个主题,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能否取代资本主义和怎样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主题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合理内核以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材料,把自己的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块理论基石之上,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由空…  相似文献   

6.
李军良  王福霞 《探索》2002,(5):14-1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逻辑结论和具体实现形式的关系;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特征的关系;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观点,才能科学揭示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和研究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宣告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破产。在今天,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某些生活上的舒适和其他变化,有些人以不同的方式对资本主义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赞扬和羡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年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强调社会主义应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同时出现,晚年又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发展道路的设想,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辩证的补充和完善。当代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曾提出"历史终结论",三十年后则在反思和修订自身学说后提出了特殊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特别进化"说。社会发展形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深入发掘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将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9.
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文明在征讨世界的进程中构建了西方文明支配东方文明的权力关系,赋予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和普世性,以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撕碎了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的外衣,并指出东方落后大国亦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拥抱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因此,苏联率先开始探索,但惨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在建党百年之际宣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富有生机与活力,就在于坚持人类解放价值指引、注重现代化事业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大国崛起等,为世界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张彧  徐建龙 《实践》2002,(2):24-26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主要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了毕生精力完成的宏篇巨著。长达三百多万字的《资本论》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解剖,而且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科学的预见。这对于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为我们留下的一座宏伟壮观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犹如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耀着各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一)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唯物史观的发现,解决了分析社会经济形态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世纪。在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的滚滚浪潮面前,是大胆迎接挑战,充分汲取新科技革命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肌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还是置身于新科技革命浪潮之外,长期困守已经僵化的固定模式,从而导致在新的时代和挑战面前一筹莫展,这是一个关系到当代社会主义生命力乃至成败命运的大问题。一、马、恩、列、斯对第一、一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进行了精湛的分析,为我们解决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之于资本主义,最终是通过它所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张定鑫 《求实》2005,2(2):7-10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历史观上的贡献是通过经典唯物史观的制定为后人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个科学的社会历史方法论基础。列宁毛泽东分别在俄国、中国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初步转型。邓小平把经典唯物史观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 ,赋予经典唯物史观以建设性 ,成功地实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公平正义观进行了深刻解析和批判,指出其所追求的只是形式上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的内涵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产阶级统治,在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实现实质上的公平正义。将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置于当代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研究将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晚年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及时调整了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他看到了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利用的一面,同时认为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状况还没有成熟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理论;他看到了资本家改变了以前赤裸裸的剥削方式,正向"正义和仁爱让步";他在坚持革命权是唯一真正历史权利的基础上大胆承认普选权的积极作用。研究晚年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新变化的认识,可规范资本权力,制约公共权力的异化;准确把握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进一步认识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激发人民主体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正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为斗争关系和替代关系,其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相互借鉴关系、合作共处关系、相互转化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统一性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上升,科学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统一性。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关键。坚持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优越性,并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7.
李培锋 《唯实》2009,(7):8-12
包含着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唯物史观为后来者提供了具体观察自己国家、民族所处发展阶段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纪念这60年的历程,就是要把包含着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唯物史观和它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刚刚创立的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它不是一种抽象的道德要求,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之上的科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重新阅读和深入研究《形态》中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然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不仅没有从世界上消失,反而在二战后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化,似乎呈现出一种"垂而不死"甚至"起死回生"的态势。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各种新变化?笔者认为,应当站在全球化的时代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客观和全面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作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一、自我调节与改良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深刻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其本身的发展历史,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时,要根据经恩格斯晚年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具有一定机械性和片面性的唯物史观看问题。用世界眼光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观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