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绥远省是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1949年9月19日,绥远以“绥远方式”和平解放,当时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法宝的胜利成果。“绥远方式”的提出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今年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解决剩余国民党军队所采用的"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天津方式"主要是以战斗解决,"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则采取和平方法。虽然同为和平解决,但两者又有若干不同之处。北平和平谈判历经几个回合,傅作义的态度随着时局的发展几度变化;中国共产党则以实力为后盾,边谈边打,以打促谈,最终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在解决绥远问题的过程中,董其武主持下的绥远当局内外交困;中国共产党在傅作义的帮助下,对绥远军政人员既注重打通思想,又解决实际困难,最终促成了绥远起义。  相似文献   

3.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华中重镇武汉便迅速成为指斥目标。面对来自北部和东部强大的军事压力,国民党“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率部仓皇撤退,5月17日,解放军未发一枪一弹进入武汉,以和平的方式接管了武汉三镇。武汉的解放既不同于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4.
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主观、客观条件的各异,出现了不同的解决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毛泽东在191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今后解决国民党剩下的100多万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相似文献   

7.
<正>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对华北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大规模战略决战。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成为解决残存国民党军队的基  相似文献   

8.
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指出,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此后,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即战斗解决、和平改编、暂时保留等待改编。新疆的解放选择了和平方式。9月25、26日,国民党驻疆军政界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归向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战争的涂炭,在欢乐的氛围中,迎来了新疆历史的新纪元,并向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的原因很多。其中,许多爱国志士为此做…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当年,新华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了连续报道,详细记载了这一历史进程。近日,笔者查阅了中共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刊载的新华社报道,梳理出当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改编。22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国民  相似文献   

11.
徐宁 《党史博览》2017,(12):34-38
正天津战役是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关键性的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它的胜利创造出一个"天津方式"(即使用战争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消灭反动派军队,完整地解放大城市),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整个华北地区的解放。战役于1949年1月14日10时发起,至1月15日15时结束,历时29个小时,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刘亚楼指挥的天津攻坚战创造了在最短的时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是我军数字序列番号最大的一个兵团,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组成,是解放战争末期我军解决国民党军残余力量三种方式中的绥远方式最直接的胜利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代表意义。该兵团经过不断整训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彻底转化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3.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淮海战役之后.在华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这一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发起,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战役中我军对华北之敌实施战略、战役分割包围,分别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北平守敌接受和平改编;绥远国民党军举行起义。华北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战役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相似文献   

14.
1949年7月14日,傅作义向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了绥远方面最近工作情形,“请主席再予支持,期能在最短期间彻底成为解放区、解放军之一部”。7月16日,毛主席接见了傅作义和邓宝珊将军。我(薄一波,下同)和聂荣臻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接见。毛主席首先肯定了傅作义7月14目的信,“学习有进步,信写得好,观点正确”。对傅作义的功过,毛主席说:“绥远抗战你首先发动,有功;剿共有罪;北平方式有功,绥远方式更有功。剿共不好,但将功折罪,清洗了剿共一段,以后再不提了。”毛主席提出t让傅作义亲自去归绥,解决绥远问题,原则是愿留者留,愿…  相似文献   

15.
70周年     
《湘潮》2019,(2)
正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1月14日至15日,东北野战军对拒绝投降的天津守敌发起总攻,解放天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于1月下旬率部接受和平改编,东北野战军随即进入北平接管防务。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仪式。至此,  相似文献   

16.
解放天津     
解放天津(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李宪科解放天津是平津战役中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促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一仗。1948年秋季,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当时,国民党在华北地区还保留了44个师约50多万人的兵力,由傅作义指挥,以继续支撑华北地区残局,掩护长江...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在平津战役中,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天津是武装解放的,并因此产生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北平方式"和"天津方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天津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也曾为和平解放天津尽了最大努力,并同当时的国民党天津市参议会代表进行了单独的和平谈判。一、努力寻求一揽子和平解决平津问题解放前,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仅次于上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解放军的彻底胜利而结束。傅作义深受震慑,平津的国民党军不断收缩兵力,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提前结束休整,挥师入关,会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迅速完成了对北平、天津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月31日,驻守北平的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撤退完毕,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防务,这座历尽沧桑的文明古都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就在这一天,新华通讯社广播了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于1月16日致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的一件公函,即《林彪、罗荣桓为敦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致傅作义函》。此公函又被称为通牒。这件通牒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一)列举几年来傅作义执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剿匪戡乱”的命令,率领所部向华北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现又退守平津,据城抵抗,使两市人民受尽痛苦。(二)阐明人民解放军顾念平津两市几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数千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1949年9月18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等国民党军政要人与各界人士代表,在包头市举行了"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