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苏俄在华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复杂,此种关系经历了一个由融洽、破裂到对立的发展过程。中山舰事件之前,鲍罗廷把蒋介石看成“好朋友”。直到中山舰事件前夕,鲍罗廷在北京向苏俄观察团团长布勃诺夫提供的报告里,仍把蒋介石的第一军排在“可靠的”序列之中。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觉得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大有今非昔比之感。此后,鲍罗廷一  相似文献   

2.
一蒋介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和破裂的关键人物之一。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历任镇压商团、平定刘杨和两次东征的总指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执委常委,二中全会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相继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等要职。这就是说,在整个大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3.
1926年3月18日,时任黄埔校长的蒋介石与军校内孙文主义学会蓄谋,在蒋结拜兄弟欧阳格(时任海军学校教育长),以学校驻省办事处名义,命令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中山舰至黄埔港待命.当中山舰开至黄埔后,蒋介石竟否认有过调令,竟诬称中山舰擅入黄埔,是“共产党员阴谋暴动,要推翻国民政府”.并于20日晨3时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了李之龙,并拘捕了黄埔学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部共产党员达40余人,解除了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并将第一军党代表周恩来软禁起采,逼迫其为首的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中山舰事件”.中山舰,原称永丰舰,是清末(1910年)由海军大臣载洵与海军统领萨镇冰在日本三菱工厂订购的一艘护卫舰.  相似文献   

4.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了《整理党务案》。这是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向共产党发动的又一次进攻。《整理党务案》的被通过,剥夺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从事领导工作的权力,限制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活动。这是蒋介石等国民党新右派进一步打击共产党的重大步骤。从此,广州的党政军大权基本落在蒋介石手中,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5.
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一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这是一次不流血的反革命政变。 这年2月26日,蒋介石突然扣留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第二天将他押送出境,改派自己亲信刘峙担任卫戍广州的第二师师长,首先清除他实施反革命的后顾之忧。随后,3月中旬派黄埔军校驻省城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手执他的命令,通知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速派有战斗力的军舰到黄埔听候调遣。当李之龙派中山舰开到黄埔后,立即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等等。3月19日晚上8时,蒋介石派人密邀亲信阵肇英、徐桴、欧阳格“筹商对策”。经过一番密谋,蒋介石于次日凌晨以“共产党阴谋暴动”为由,在广州卫戍司令部宣布紧急戒严,占领海军局,扣押中山舰。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邓演达与蒋介石的关系中仍然有两个重要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它们分别是:1925年春邓演达出国留学是否因为受了蒋介石"排挤"?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邓演达是否已经认识到了蒋介石的反革命真面目?学术界虽然对这两个问题作过不少研究,但因原始资料不足,对它们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拟结合新旧材料对这两个问题作点探讨,发表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诬蔑国民党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指挥的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共产党要暴动,借以宣布戒严,派兵逮捕和监视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从而在广州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拉开了蒋介石集团反共分裂的序幕。中山舰事件发生至今已70多年了,然而该事件扑朔迷离,它的许多疑团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被迫“请假”离国,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限制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逐步掌握了党权、政权和军权。为了保证中国革命的健康发展,夺取革命领导权,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人曾团结合作,同蒋介石进行过几次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夺回了大部分党权和政权,但是,由于未曾触动蒋介石的军权,最终还是失败了。本文是对这几次斗争的一个历史概述。  相似文献   

9.
王平  林红华 《党史天地》2006,(11):41-43
因“中山舰”事件而闻名的历史当事人李之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尽管“中山舰”事件的真相至今仍然扑朔迷离,但在中共党史上,一般都将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看成是蒋介石第一次公开暴露其反共面目,独揽党政军三权于一身的一次“反革命政变”。李之龙最后死于国民党的反共屠刀下,而在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却未能获得“烈士”的称号,这必然会引起世人的极大疑惑。本文根据原始档案及相关资料,披露建国初期李之龙遗属向政府申报烈士及有关部门审核意见之内幕,以期对了解李之龙“烈士”悬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李颖 《理论建设》2005,(1):29-31
在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参与和支持下,《整理党务案》出笼,同样是迫于鲍罗廷的压力,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接受了《整理党务案》。陈独秀从始至终都不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决定者。其后,陈独秀发表《给蒋介石的一封信》,此信并非像以往许多人讲的那样,是陈独秀对蒋介石的妥协,而是对蒋介石行为的公开批驳和直接斗争。  相似文献   

1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是国共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开始崛起,并以比老右派更激烈、更毒辣的手段向共产党发起进攻。从此,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联合控制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局面再也不复存在,国共两党之间产生的裂痕再也无法消弥。由于这一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在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总是将它作为一个典型事例来举证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认为这是陈独秀继国民党二大的大让步之后,对国民党右派的第二次大让步,所谓“军事上的大让步”。①指责陈独秀在中山舰事件上对蒋介石让步的理由是:陈独秀不主…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两年前在查阅《广州民国日报》的过程中,曾发现1927年1月上旬和中旬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以下简称"总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围绕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视察武汉而撰写的四份电文,并在《红广角》2010年第12期上发表了小作《新发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在创建军校和处置商团事变过程中,屡受鲍罗廷臂助;鲍罗廷在改组广州国民政府和压制西山会议派方面,亦得到了蒋介石的积极配合。"中山舰事件"使广州的权力格局发生改变,两人在善后处置中继续合作,并就整理党务与北伐问题进行磋商。其后,围绕"迁都之争",以两人为代表的汉赣分歧渐增,双方最终走向决裂。从本质上而言,蒋介石和鲍罗廷的合分历程,受到党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饶有兴味地读罢张聿温所著的《国共关系史上的秘案—“中山舰事件”》一书,获益良多。这部历史纪实文学作品生动地揭示了一件历史秘案的真相,作出了正确合理的解释。它还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论证:在历史发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中山舰,相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扩张势力,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并迫使中共中央向其让步,为其后来公然发动"清共"埋下伏笔。事件前后的中山舰到底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悲壮往事,值得后人去追寻。舰名更易:从"永丰"到"中山"中山舰的前身为永丰舰。甲午中日战争后,清王朝为重建海军以加强国防,决定再次购买军舰充实海军实力。1910年,清政府派遣海军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驱逐鲍罗廷”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舰事件之后,鲍罗廷利用各种机会来限制蒋介石,力图恢复到此前国民政府党政军分权、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局面,而蒋介石则期望巩固业已取得的各种权力,双方矛盾发展至迁都之争时已水火不容.值鄂赣僵持之际,蒋介石决定驱逐鲍罗廷,在经过必要的舆论准备之后,蒋将驱鲍的行动付诸实施.由于共产国际坚决反对撤换鲍罗廷,加之蒋介石在迁都之争...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是大革命中的突出人物。他始则利用孙中山的信任,担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在军校内部大力培植亲信力量,又利用国民党内部左右两派的斗争,逐步取得了政治和军事大权。继则,他对参加到国民党内来的共产党人实施排挤和打击政策,先后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和策划“整理党务案”,把中国共产党人从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岗位上赶下去。 1926年7月,郭沫若决定“投笔从戎”,到北伐军政治部去当一个宣传科长。有意思的是,这个宣传  相似文献   

18.
陶季邑 《广东党史》2010,(12):30-32
<正>笔者最近在查阅《广州民国日报》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1927年1月上中旬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围绕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视察武汉而撰写的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与"中山舰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广东党史》2003,(3):47-50
1926年3月2O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从此,国共两党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拉开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的序幕。“中山舰事件”的发动者究竟是谁?对  相似文献   

20.
日一夫 《学习导报》2011,(15):44-46
早在上中学时,我就从课本上读了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从电影《南昌起义》中,知道了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的贺老总,不为蒋介石的高官厚禄所诱,毅然举起革命的大旗,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于是,瞻仰帅乡洪家关成了我多年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