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工程是人类依据社会规律有计划的改变社会现实的重要形式。但社会工程作为人类的改变社会现实的实践,其在创设和推进的过程中则会遭遇到种种现实困境,包括人类理性认知论的困境,信息化社会下的信息不对称困境,单一主体本身能力的困境,公众专家协同参与工程路径的困境。浙江省杭州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创立了复合创业主体的社会工程组织实践态,初步对上述困境消解进行了探索。当前,杭州创设的复合创业主体主要有架构式、联盟式、项目式、网群式等四种不同的具体组织实践态。这四种不同的实践态形式,既有作为复合创业主体本身范畴的内在统一性,又分别呈现出面向具体问题的不同特点,以适合于不同的社会工程情境。从发展角度来看,复合创业主体在新形势下,会进一步找到其发生发育的土壤,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共识理解中,社会组织一般被划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三大类。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还存在一种超越此划分模式的组织类型——混合型社会组织。鉴于该类组织较少引起关注与分析,本文通过昭示国外以及杭州市该类组织的发展经验,对混合型社会组织展开系统的剖析,力图准确把握这种组织形态的实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理论认识的拓展提供有益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主体和社会组织主体"双引擎"的推动下,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产有着国家理性化和权利意识张扬这双重价值追求,面临着能动社会的生产和公民社会的生产这双重任务.正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社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这种快速发展也对政党的社会性、政治性、行为方式和政党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新时期,政党权威重塑必须考虑执政党的组织嵌入及其有效性问题:执政党组织嵌入是政党组织控制和减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这种组织嵌入不仅要扩大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覆盖面,还要保证嵌入组织的有效运转,从而在执政党与社会组织间形成一种"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8)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渐转移,社会组织得以快速发展,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服务领域的拓展。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日渐凸显。然而,由于组织内外双重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如独立性不足、能力不足、规范性不足、社会信任不足等。为此,应从政府和社会组织两方面入手,增强社会组织发现需求的能力,进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杨炼 《理论研究》2008,(5):28-31
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满足多元化的利益表达主体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纠纷和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我国数量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游离于主流体制外,其利益表达能力低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利益的代表性、表达的组织性。通过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能提高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缓和甚至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53-53
在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中,传统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暴露出许多问题。寻求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均衡点,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的多主体、多元化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社会协同,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区服务的主体之一.社会组织起着承接政府剥离到社区的社会服务、为社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资源等功能。由于存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能力局限、空间制约和机构桎梏,云南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参与和提供还远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空间,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从熟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契约成为组织形构和解决信任缺失的基础。为了保证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发展的有序性,需要建立一系列规则体系,社会契约是建立非营利秩序的制度基础。非营利组织的去行政化和主体独立、内部自律机制建设和外部规范监督以及法律法规建设是实现非营利契约有效性和建立非营利秩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这标志着我们党充分认识到政府不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社会组织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0.
《理论文萃》2009,(4):15-23
随着政府职能实现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处在社会基层的社区所承载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展。社区正日益成为社会组织工作、活动的重要领域。如何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激活、汇聚社会力量,使之充分发挥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的形成,昌吉州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也逐步发展起来。该物流组织模式具有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联结模式多样化等特征。其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农产品合作组织、农产品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商、超市和酒店等,各主体在物流组织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该物流组织模式存在着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缺乏物流专业人员,仓储设施简陋等问题。完善该物流组织模式,就要创造适合农产品物流组织发展的宏观环境,加强物流组织主体市场信息化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物流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这不仅是我国转型期的时代要求、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组织发展的自身要求,虽然社会组织已在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社会组织参与的范围较窄、程度较低、能力较弱,所以,如何破解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创新社会管理主体、构建多元参与新格局,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公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特征。为适应这一变化。必须逐步改变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供给模式,吸引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社会组织具有服务社会的本性,发展社会组织,能够在扩大供给主体、优化供给方式、改善供给状况和改变供给理念方面,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公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特征。为适应这一变化,必须逐步改变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供给模式,吸引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社会组织具有服务社会的本性,发展社会组织,能够在扩大供给主体、优化供给方式、改善供给状况和改变供给理念方面,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协商是对中国不断发育的社会力量的积极回应,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的务实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和公民自治的一种民主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组织协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存在协商发展不均衡、协商能力有待提高、协商主体不对等、协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探索和完善社会组织协商,需做好统筹协商和试点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的协商意识和能力,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胡丽莉 《实践》2013,(8):17-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各类社会组织迅猛发展,逐步承担起提供社会服务、反映民众诉求、规范行政行为等公共服务职能。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党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管的新探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气象和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作为职能转移主体的政府和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主体的社会组织都存在自身体制性的障碍。要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锚定"善治"的目标取向,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建立政府购买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全面深化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陈亮 《求实》2022,(1):58-67
既有研究存在就党建论党建的现象,缺少对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成长、为社会组织提供制度框架的理论解释。全面认识社会组织党建,不能局限于党建自身逻辑的思维定式,而应站在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逻辑去综合判断。针对当前社会组织党建过程中嵌入式创制的现实困境,应当在制度体系创制上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在主体动机创制上加强价值引领与方向引导,在组织活动创制上推动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并重,在权责安排创制上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责主体,在方式手段创制上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的灵活互动,探索"大数据+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及其匹配机制。"嵌入式创制"及其分析框架的提出、建构,能够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政府治理理念的逐渐深化和政府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改善民生的公共体系。其中,非政府组织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作为职能转移主体的政府和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主体的社会组织都存在着自身体制性的障碍.要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锚定“善治”的目标取向,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建立政府购买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全面深化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