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实行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即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是体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的.这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继续发展和完善,但决不能放弃.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5)
<正>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不可或缺的政治制度,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前者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后者为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简称"全国两会"。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全国老百姓的"暖心剂"。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怀揣议案、提案聚集首都北京,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盘点过去、勾划未来,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是制度自信中首要和最根本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的历史进程为我国政治制度自信奠定了重要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展现出“制度优势”和“制度绩效”是我国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拥有的独特民主优势和鲜明民主特色是我国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客观基础,对增强我国政治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育根基     
从一段往事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随后,宪法修正案又加了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在宣讲政协职能时,一些委员问我:"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有何区别?"我就此问题请教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伟长先生。他开始说,那是有区别的呀!然后从英文讲到中文,从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实现了从"多党合作格局"到"政治制度"层面、再到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不断升华和立体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初步实现了价值的普适性与形式的民族性的科学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对人民政协为什么"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作如下解读: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立足我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22,(2):73-7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大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信离不开纵向的历史维度。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到建国前的时代背景和问题域中倡导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政治制度、阐明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构建的基本主张、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构建进行的系统阐述,是今天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它启发我们: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把握方向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人民"的深刻内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基本要求;把握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1.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是否属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教版高三年级《思想 政治》第一课第二节第二框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就是说 ,作为政体的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那末,作为国体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否也 属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呢?  政治制度具有多层次结构,其内层是国体,中层是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外层是政治体 制。国体是国家性质,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二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 。从“国体决定政体,…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今天,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第三次法制讲座,请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刘政同志为我们主讲《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及政治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鼎立"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奋斗的成果,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要求充分发挥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武器,要促进重大利益关系协调和合理调整,实现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和有效,推动广泛社会共识形成,促进"同心"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职务,还是一种荣誉。法律赋予了人大代表神圣的职责,认真履职、服务人民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3月9日下午,在甘肃代表团小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后,陆武成代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陆武成是新当选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就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之前,他曾长期在省市党政机关工作,对我国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就要  相似文献   

15.
政治制度伦理是整个政治伦理的轴心和关键,是政治伦理的可靠支撑.政治制度伦理可解构为根本制度伦理("元"伦理价值)和派生制度伦理(延伸伦理价值)两个不可分离的维度,由此,构成政治制度伦理自身内在的逻辑.追随政治制度成长的历史,可以将政治制度伦理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3种范式.现代政治制度伦理是对传统政治制度伦理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正是其中一项富有深意的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无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并没有所谓"普世"的政治制度模式,各国的政治制度模式都是依据各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而确立的。即使是西方主要国家,虽然理论上都搞"三权分立",但具体形式却并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应确认为三种民主状态:人大制度体现的选举民主,政党与协商制度体现的协商民主,三大自治制度体现的自治民主。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项自治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符合我国基本行政制度的定性与定位,它是关于国家结构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关国体和政体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民族复兴和人民和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理论与实践、地方自治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 ,增强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是我国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主题。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 ,与政治制度发展息息相关。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 ,对政治制度发展具有动态的双重效应。因此 ,只有大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才能推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收听、收看和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很受启发,深受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中国特色鲜明、制度优势明显、自我完善能力强大的先进制度。在这些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是这个根本政治制度的直接承载者、实践者,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坚持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