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张贵 《实践》2006,(7):45-46
“西口”文化主要是指在明清时期,中原内地战乱和饥荒时有发生,由于地缘环境相连之便,晋、陕、冀的饥民和商贩为了求生存、投活路而结伴“走西口”,向今包头、鄂尔多斯地区的内蒙古中西部流亡,在长达二三百年的人流延续涌动中,由“走西口”引发的草原文化与晋、陕农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西口文化”。作为移民文化的一个类型,包头、鄂尔多斯地区可以说是其生发之地,并具有明显特征。也可以说,西口文化是“走西口”人与蒙古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亦是西口地域5000年历史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董恒宇 《实践》2008,(8):48-49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地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像我们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文化个性显著、特色鲜明,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格外绚丽夺目.因此,加强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乌兰托娅 《实践》2013,(8):48-49
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随着草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我区建设和正在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专题博物馆,逐渐形成以草原文化为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体系。例如中国马文化博物馆、元上都博物馆、鄂尔多斯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建荣 《实践》2013,(6):34-35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鄂尔多斯这样一个资源型产业占较大比重的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鄂尔多斯特有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通过对文化产品市场属性的强化,进而扩大文化资源的社会属性,使民族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乔布英 《实践》2008,(10):53-54
鄂尔多斯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出土文物和有关资料记载,在鄂尔多斯地区,战国时期就有匈奴人的胡笳等乐器,西夏时期就有琵琶等乐器:元代.有“牛皮大鼓”、“胡笳”和萨满教的“仪鼓”、“拍板锣”等。据明代人记载: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群众往往于劳动之余,聚集在一起吹胡笳,弹琵琶,引吭高歌,翩翩起舞,民间的音乐、舞蹈活动相当频繁,历史题材的说唱也很普遍。到了明代后期,蒙古族的民间说唱艺术比较活跃,如民间歌曲《三百六十个黄羊》、《四公主》等流传较广。  相似文献   

6.
李军平 《实践》2009,(7):54-54
鄂尔多斯是蒙古古部名,意为"宫帐,宫廷的守护者",因蒙古鄂尔多斯部人居河套而得名.秦汉之时为"河南地",明代称之为"河套".由于鄂尔多斯地区北有黄河和阴山之天险,西有黄河和贺兰山之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7.
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地处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文化教育不受重视等方面,分析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民族地区高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向,强化文化通识教育,多方位开掘学科的文化内涵;以本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为基础,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文化 ,是在鄂尔多斯地域上 ,在自然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嬗变的悠久民族文化与改革开放以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契合而产生、形成的。它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面对市场经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鄂尔多斯文化建设 ,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实施文化知识创新工程 ;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化创新的核心环节 ;努力提高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使宏扬文化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使之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企业文化是基于鄂尔多斯员工共同价值观之上 ,且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及其思维方式。是鄂尔多斯企业和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的生存之根、发展之魂。研究和发展鄂尔多斯企业文化必须处理好 :企业经济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企业的精神和形象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创新问题及提升大众企业文化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天云  张洪滔 《实践》2013,(9):2+65
鄂尔多斯大剧院坐落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文化广场,是2005年由鄂尔多斯市确定建设的康巴什新区七大文化工程项目之一,是一座集剧场、音乐厅、影视文化区及办公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近年来,鄂尔多斯大剧院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围绕文化发展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依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1.
范松 《当代贵州》2012,(23):23-24
从战国秦汉到唐宋,历经两千多年的积累,在以今遵义市为中心的贵州乌江以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受巴蜀、荆楚文化较深影响的独特文化圈。这个文化圈里的文化,是介乎于长江上、中游之间,即巴蜀文化与楚湘文化交汇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播州文化正是这种地域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推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尽快制定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抓好草原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文化娱乐业、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和文博会展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文化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曾经是内蒙古贫困地区之一."十六"大以来,全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经济振兴、文化繁荣、生态改善、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成为西部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典范,被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归纳为"鄂尔多斯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许海清 《实践》2009,(4):53-54
内蒙古是我国拥有草原面积最多的省份,草原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三种类型的草原,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草原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5.
李莹  李娜 《实践》2015,(4):52-53
<正>城市不仅是集聚生产的最大场所,也是人类生活和消费的场所;不仅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内蒙古既是资源能源生产大区,也是消费大区,单位GDP碳排放偏高,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碳排放也持续增长。因此,加快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低碳城市十分必要。草原文化是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6.
赵宝通 《实践》2013,(2):50
察哈尔右翼后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热土上,千百年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特别是蒙古察哈尔部在长期的征战和发展中,传承了蒙元宫廷文化的庄重华贵,汇集了蒙古诸部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察哈尔文化。察哈尔文化是以草原为依托,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多种生产方式结合并举的经济文化类型,是近代以来草原文化较为普遍的类型,是草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察右后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外化。文化是以“文”化人。文化以先进“文”化人,提高人的素养、品德和能力。提高民族地区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关键是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冷习 《实践》2010,(10):52-52
<正>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北方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北方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他们随着气候、人口等的变化而迁移,也带动了草原文化及游牧文化的转移以及与农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草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旦形成了文化,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人文概念,经济概念等的重合。在对草原文化的挖掘与梳理上,应该从大视角出发,从多重角度对草原文化进行解读,从而为草原文化的繁荣与当代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潘照东 《实践》2013,(7):49-50
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于2002年。十年来,研究会从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需要出发,立足于"鄂尔多斯",着眼于建立"鄂尔多斯学",以"研究"为工作重点,以组织民间学术团体为工作方式,确立"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和"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的  相似文献   

20.
潘照东 《实践》2006,(9):45-46
西口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性特征我们现在所谈的“西口文化”,是指自清朝以来经康熙年间至20世纪20年代旅蒙商贸易和清朝后期数次“开放蒙禁”、鼓励垦殖,导致大量内地商人、农民(以山西、陕西地区为主)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通过“走西口”形成草原文化与晋、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